摘要:若宏圖高科後續股價繼續下跌,或將引發大股東三胞集團股權質押危機。宏圖高科的控股股東背後是三胞集團,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債務危機爆發,資金鍊十分緊張。

原標題:袁亞非三胞集團的“老套自救”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綜合整理

9月27日,宏圖高科跌停,大量資金在早盤多路而逃。要知道,在此之前宏圖高科實現了連續三個漲停,其股價也創近三個月新高。

股價的轉折,或與9月26日晚宏圖高科公告有關。該公告顯示“公司不涉及任何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業務”,且公司存在大額債務預期、連續虧損等問題。之後就立刻遭到資本無情拋棄,股價9月27日直接跌停。

這看似尋常的股價漲跌,背後或許牽動了一個集團的命運。宏圖高科的控股股東背後是三胞集團,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債務危機爆發,資金鍊十分緊張。三胞集團雖然採取了一些措施挽救危機,但到目前爲止,似乎危機並沒有明顯好轉。

股價上漲,有意爲之?

值得關注的是,宏圖高科此前的暴漲,或是其控股股東三胞集團也有關係。

據瞭解,宏圖高科於9月24日早盤急拉漲停,或是因爲當日央行行長稱,數字貨幣研究取得積極進展,並與電子支付相結合。而宏圖高科旗下子公司天下支付於2014年獲得中國人民銀行第三方支付牌照,是國內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平臺。市場上部分炒股軟件也將宏圖高科歸類於:區塊鏈、數字貨幣概念股。

什麼概念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股價上漲。

目前,三胞集團已經質押其所持宏圖高科股份的與2.45億股,佔其所持有股份的比例約爲99%。三胞集團會質押如此高比例的股份,足以顯示其資金之緊張。然而宏圖高科自2018年下半年開始持續下行。彼時三胞集團幾乎已經質押了所持全部股權。

一般來說,大股東面對股價下跌,又不能提供新的質押股票,或不能即使贖回股票,就會面臨爆倉的危險。屆時,輕則大股東對上市公司控制力減弱,重則大股東也會出現變更。

而對於三胞集團來說,事態或許會更加嚴重。三胞集團實控人袁亞非因爲資金危機已經質押了旗下公司幾乎全部股權,說是命懸一線也不爲過。而一旦其中一部分出現問題,或許就會像一個導火索一樣,引起整個局面的崩盤,其三胞集團整體信用也會坍塌。

三胞集團危機

袁亞非是個有野心的人。截至目前,其控股宏圖高科、南京新百、金鵬源康、富通電科等多家上市公司。

資料顯示,袁亞非在1993年成立了三胞集團,2005年袁亞非入主上市公司宏圖高科之後,開始瘋狂擴張併購。其中不乏一些海外資產,這也使得集團資產從300多億,一度達到逾1200億。

但是,隨着併購擴張,負債率也是越來越高,資金鍊隱患逐步顯現。

而資金危機爆發的一年實在2018年6月。2018年6月,三胞集團對雨潤集團的5.5億元擔保逾期,其控股的南京新百因爲債務逾期資產被凍結。此後便像推到多米諾骨牌一樣,三胞集團資金危機徹底爆發。

旗下子公司也受到控股股東資金鍊危機波及,如其旗下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在2018年6月後,公司股價連續8個跌停,跌幅超過70%,目前的市值還不到當初的三分之一。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綜合整理

“自救”

爲了獲得融資,三胞集團先是大幅質押股權。2018年6月,三胞集團已將宏圖高科98.76%的股權質押,用於銀行貸款補充流動性等。另外,三胞集團的一致行動人南京中森泰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也在2017年將其持有的宏圖高科全部股權進行了質押。此外,三胞集團也幾乎將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南京新百的股權全部質押。

股權質押消息傳來,南京新百股價應聲下跌。股價下跌顯然對彼時的袁亞非來說並非好消息。爲了拯救股價,三胞集團實控人袁亞非當即發佈公告稱,將對南京新百進行增持計劃,不過顯然該消息,並沒有對南京新百的股價起到利好作用,南京新百的股價還是一路向下。此外,袁亞非也沒有在原計劃期內實行增持。後發佈公告稱流動資金較爲緊張,將增持計劃延期。2019年6月,袁亞非又宣佈終止增持計劃。

南京新百股價暴跌,或許影響到了融資難度。爲了避免宏圖高科股價重蹈覆轍,宏圖高科在2018年6月底發佈了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期間避免了股價下跌,不過2018年11月宏圖高科復牌後,宏圖高科市值也在短短几日之內幾乎腰斬。其籌劃的重大資產重組似乎沒有進展,最後以終止結尾。

除了在二級市場操作外,爲解決流動性偏緊問題,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提出了“100億瘦身計劃”。其將曾經收購的股權陸續賣出,其中包括零售業務HOF、手機連鎖業務樂語以及安徽和縣及南京湯山等地產項目。此外,彼時三胞集團總部傳出裁員50%消息。不過這或許,也只是解決了階段性的流動性問題。

爲了“續命”,三胞集團稱在剝離非主業資產後,三胞集團將幹細胞業務注入旗下南京新百,試圖將南京新百轉型爲大健康企業。據瞭解,2017年6月30日,三胞集團以8.199億美元收購美國丹瑞公司,收購內容包括其在美國的業務團隊、廠房、研發及知識產權等。2018年7月,丹瑞公司注入南京新百獲中國證監會批覆。

不過,遠水救不了近火,三胞集團預計南京新百臍帶血幹細胞業務到2020年方能盈利。然而在建細胞工廠過程中也曾因資金問題停滯。

“債務重組委員會”

除了出清資產,獲得部分“輸血”之外。面對鉅額債務,三胞集團還成立了債務委員會。據中國證券報報道,2018年9月,江蘇省政府曾牽頭召開三胞集團金融債委會成立大會,南京銀行成爲金融債委會的牽頭行,化解三胞集團債務危機。監管部門希望,通過設立金融債務會,確保金融機構不會隨意停貸、抽貸,逐步推進三胞集團重組,確保銀行不會因爲三胞集團產生壞賬,而三胞集團不會因爲突然斷貸而破產。

在2018年9月6日召開的會議上,三胞集團希望債委會對該三胞集團目前所有存量的金融機構貸款本息延期兩年,兩年後開始償還;對於公開市場債券兌付的問題,三胞集團袁亞非曾喊話金融機構,按照“誰家孩子誰抱走”的原則,對於銀行承銷的債券,希望由承銷銀行表內貸款承接。對於券商承銷的非銀行認購部分,寄望債委會協調新增120億資金,進行兌付。

顯然這一目標並未達成,隨着事態的演變,三胞集團的債務金額也越來越大。從2018年11月開始,宏圖高科的債務違約陸續爆雷,由此導致公司被評級機構數次下調信用等級,對公司的融資能力造成非常不利影響,償債困難程度加大。

而此次跌停的宏圖高科,近兩年來的貨幣資金也是急速下降,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貨幣資金還有49.62億元,到2018年年底只有15.22億元,2019年上半年僅爲6.2億元。市場有猜測稱,是大股東三胞集團從上市公司抽血。

而成立一年之久的債務委員會,對於三胞集團的資金危機問題似乎還沒有解決。反而是三胞集團的高管離職消息不斷,僅南京新百在2018年出現5位高管四位董事離職,包括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等高管在內,而總裁也是三個月換三任。宏圖高科方面,在2019年內有董事楊懷珍、吳剛陸續申請辭去董事職務;鄢克亞因工作調整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以及法定代表人職務,辭職後只擔任公司董事職務。此外,公司副總裁兼董事會祕書陳軍、財務總監宋榮榮等也紛紛辭職,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因此,這段時間宏圖高科股價三連漲,或許爲袁亞非老套的“自救手段”。但經歷這段跌停以及大量資金“倉皇出逃”後,“自救”手段似乎也不再顯靈。若宏圖高科後續股價繼續下跌,或將引發大股東三胞集團股權質押危機。在經歷多重“自救”手段失效,大量高管陸續離職後,袁亞非是否還有“後手”值得繼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