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陸軍航空部隊有22個戰鬥機中隊、6個輕轟炸機中隊、8個重轟炸機中隊、15個偵察機中隊,近千架作戰飛機。航空部隊的組織關係是:

航空兵團——第1、第2、第3飛行團(分駐本土、朝鮮、臺灣——14個飛行聯隊——飛行大隊——飛行中隊。關東軍序列設飛行集團,指揮幾個飛行聯隊。

七七事變後航空兵團長德川好敏率首批6個飛行大隊投入侵華作戰,初稱臨時航空兵團,1938年4月稱航空兵團,留在本土部隊改稱留守航空兵團。

1937年8月始設置飛行集團建制,1938年7月飛行戰隊取代飛行聯隊,1939年9月中國派遣軍成立時侵華陸軍航空作戰由第3飛行集團接替,航空兵團司令部調關東軍。此時中國關內日本陸航編制形式爲:第3飛行集團——飛行團——飛行戰隊——飛行中隊。

1942年4月15日飛行集團改稱飛行師團、航空兵團改稱航空軍,至二戰結束時編制形式爲:

航空總軍(大將)——航空軍(中將)——飛行師團(中將)——飛行團(中佐至少將)——飛行戰隊(少佐至大佐)、獨立飛行隊——飛行中隊(中尉、大尉)。

二戰結束時總計5個航空軍、9個飛行師團、2個戰鬥飛行集團、18個飛行團(獨立飛行團)、約68個飛行戰隊、5個獨立飛行隊,尚存飛機3000架(不含特攻機)。

1910年底,日本陸軍工兵大尉德川好敏赴法國學習航空歸來,在日本本土進行首次飛行,是陸軍航空之發軔。1914年陸軍臨時航空隊參加青島日德交戰,次年12月正式組編日本陸軍航空大隊,1922年改稱飛行大隊,1925年6月在此基礎上組建飛行第1聯隊。

1938年7月廢飛行聯隊、飛行大隊兩級組織,改置飛行戰隊(Flying Regiment)與飛行場大隊分別擔任飛行與地勤任務。

飛行戰隊是編制穩定的基本戰術單位,按機種、任務編組,設戰隊本部和幾個飛行中隊。戰鬥機中隊編制12機,轟炸機中隊、偵察機中隊編制9機,飛行戰隊有飛機24 -36架。太平洋戰爭開始時陸軍航空有46個飛行戰隊,戰時先後有92個飛行戰隊番號。陸軍飛行戰隊編制機數少於海軍航空隊擁有飛機數量,如1943年7月第1航空艦隊第301航空隊有戰鬥機96架、第503航空隊有轟炸機48架。

1935年8月始有飛行團(Flying Brigade)建制,轄幾個飛行聯隊。

飛行團大體是一個合成指揮機關,設有司令部,指揮幾個飛行戰隊、獨立飛行中隊以及飛行場大隊,戰爭期間先後有近30個飛行團、獨立飛行團番號。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航空兵力急劇擴大,即在航空兵團與飛行團之間設置飛行集團建制。太平洋戰爭開始不久[來自wwW.lW5u.coM]將飛行集團改稱飛行師團(Flying Division)。飛行師團轄幾個飛行團、直轄飛行戰隊以及地面勤務部隊,飛行師團長陸軍中將軍銜。陸軍飛行師團可對應海軍的(陸上)航空戰隊。

第l飛行師團:1943年1月組建,駐札幌,後直屬航空總軍,作戰地區北海道、千島羣島,師團長原田宇一郎、佐藤正一。

第2飛行師團:1935年成立關東軍飛行集團,1937年8月改稱第2飛行集團,轄第2、第7、第8飛行團,1939年諾門坎作戰損失飛機數百架。1942年4月改稱第2飛行師團,歷任集團長(師團長)安藤三郎、儀峨徹二、寺本熊市、河邊虎四郎、下山琢磨、山瀨昌雄、木下勇、寺田濟一。1944年5月調入第4航空軍,先後擔任澳北、菲律賓作戰,1945年5月23日編散。

第3飛行師團:1939年9月日軍大本營整頓中國關內陸軍體制,成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航空部隊組建爲第3飛行集團,司令部駐北平,轄第1、第3飛行團與第21獨立飛行隊,當時有7個偵察機中隊、4個戰鬥機中隊、4個輕轟炸機中隊、3個重轟炸機中隊,飛機183架。1941年11月第3飛行集團率第3、第7、第12飛行團編入南方軍預定擔任馬來、緬甸、蘇門答臘作戰,秋山豐次之第1飛行團(轄飛行第44、第54戰隊及3個獨立飛行中隊)100架飛機留駐中國關內。1942年4月第3飛行集團改稱第3飛行師團,7月調回中國關內,1944年2月升格爲第5航空軍。歷任集團長(師團長)木下敏、菅原道大、中菌盛孝、下山琢磨。

第4飛行師團:1942年2月在中國東北組建第4飛行集團,1942年4月改稱第4飛行師團,集團長(師團長)下山琢磨、阪口芳太郎、木下勇、三上喜三。1944年5月調入菲律賓第4航空軍,第4航空軍撤銷後隸屬第14方面軍。

第5飛行師團:1940年12月在中國東北組建:第5飛行集團,1941年11月率第4、第10飛行團編入南方軍預定擔任菲律賓作戰,1942年4月移駐泰國,改稱第5飛行師團,擔任緬甸作戰,1943年4月參加滇西作戰、轟炸昆明,二戰結束時隸屬第3航空軍駐金邊,集團長(師團長)小煙英良、田副登、服部武士。

第6飛行師團:1942年11月在澳北地區組建,1943年初由第8方面軍指揮,1944年5月新幾內亞霍蘭迪亞作戰失敗後撤銷,師團長板花義一、稻田正純。

第7飛行師團:1943年1月在所羅門羣島第8方面軍序列組建,10月改隸第2方面軍駐安汶島,1945年7月16日撤銷,師團長鬚藤榮之助、白銀重二。

第8飛行師團:1944年6月在臺中組建,師團長山本健兒。7月24日編人海軍第2航空艦隊,10月23日編入第10方面軍序列。

第9飛行師團:1943年12月在第3航空軍序列組建,二戰結束時駐蘇門答臘島拉哈特,師團長鳥田隆一、橋本秀信、白銀重二。

第10飛行師團:1944年3月在中國東北組建,隸屬第l航空軍,師團長近藤兼利。

第11飛行師團:1944年7月在本土由第18飛行團升格,師團長北島熊男,擔任關西地區作戰,後直屬航空總軍。

第12飛行師團:1944年7月在本土由第19飛行團升格,師團長古屋健三、三好康之、土生秀治,作戰地區北九州,隸屬第6航空軍。

第13飛行師團:1945年3月在南京組建,師團長吉田喜八郎。當時編制情況是:第l飛行團下轄飛行第25、第48、第85戰隊,第2飛行團下轄飛行第6、第9戰隊,第8飛行團下轄飛行第16、第44、第82、第90戰隊,直轄獨立飛行第54中隊及5個航空地區司令部、17個飛行場大隊,但只有約100架飛機。

戰爭末期出現戰鬥飛行集團建制,是戰鬥機單一機種的師團級單位,直屬航空總軍:

1944年6月以陸軍明野飛行學校組建明野教導飛行師團,1945年7月再改編爲第20戰鬥飛行集團,駐愛知縣小牧,集團長青木武三。

1944年10月在菲律賓組建第30戰鬥飛行集團,後移駐本土熊本:集團長青木武三、三好康之。

第51航空師團:1938年6月在本土組建第1飛行集團,1942年4月改稱第51教育飛行師團,1945年2月改編爲第51航空師團,師團長松岡深藏、石川愛,直屬航空總軍。

第52航空師團:1945年2月在熊谷陸軍飛行學校組建,師團長山中繁茂,直屬航空總軍。

第53航空師團:1945年2月組建,駐漢城,師團長廣田豐,直屬航空總軍。

第55航空師團:1944年12月組建,師團長木下勇、北川潔水,隸屬第3航空軍駐新加坡。

教導飛行師團:1944年6月由陸軍各飛行學校教員組建明野教導飛行師團(戰鬥機)、常陸教導飛行師團(戰鬥機)、浜松教導飛行師團(重轟炸機)、下志津教導飛行師團(偵察機)、宇都宮教導飛行師團、銲田教導飛行師團,編成教導航空軍,至二戰結束前上述各師團均改制或撤銷。1945年7月16日另組建教導飛行師團,受參謀本部指揮,師團長橋本秀信。

第1航空軍:1942年5月在東京組建,軍司令安田武雄、寺本熊市、安田武雄。1945年下轄第10飛行師團,第5、第12、第26飛行團(6個飛行戰隊)以及第16獨立飛行隊、第4航空通信司令部、3個航空地區司令部。

第2航空軍:1936年8月成立的航空兵團曾是陸軍航空最高指揮部,歷任航空兵團長德川好敏、江橋英次郎、安藤三郎、鈴木率道。1942年6月航空兵團在長春改編爲第2航空軍,軍司令鈴木率道、河邊虎四郎、板花義一、原田宇一郎,轄獨立第15飛行團等。

第3航空軍:1942年7月在新加坡組建,軍司令木下敏,隸屬南方軍,初期擔任緬甸、澳北方面作戰。二戰結束時下轄第5、第9飛行師團(2個飛行團)、第55航空師團、獨立第10飛行團、第3航空通信司令部。

第4航空軍:1943年7月在所羅門第8方面軍序列編成,1944年3月改隸第2方面軍駐西里伯斯島萬鴉老,轄第2、第4、第7飛行師團,擁有近千架飛機。臨近菲律賓作戰時移駐呂宋島,1945年2月在臺灣解散。軍司令寺本熊市、富永恭次。

第5航空軍:1944年2月由中國關內第3飛行師團升格,軍司令下山琢磨。所轄第l、第3、第8飛行團投入打通大陸作戰,1945年5月調駐漢城,轄第13飛行師團及4個飛行團。

第6航空軍:1944年8月在福岡組建教導航空軍,12月改編爲第6航空軍,軍司令菅原道大,轄第12飛行師團及4個飛行團,擔任九州地區作戰,並負責組織陸軍空中特攻。

1925年日本陸軍省設置航空本部,負責裝備研發。1938年設航空總監部,管理航空軍政,航空總監兼任航空本部長。

1945年4月爲實行本土決戰將陸軍航空部隊統合編爲航空總軍,司令河邊正三,陸軍航空總監部同時終止,所屬航空學校均編組爲相關部隊。航空總軍轄本土及中國東北、朝鮮的第1、第2、第5、第6航空軍,直轄部隊有:第20、第30戰鬥飛行集團,第1挺進團(空降兵),第1、第11飛行師團,3個飛行團(駐南京第13飛行師團的3個飛行團、9個飛行戰隊隸屬第5航空軍,亦在此序列)。另有新加坡第3航空軍隸屬南方軍,臺中第8飛行師團隸屬第10方面軍,菲律賓第4飛行師團隸屬第14方面軍。

1.戰鬥機: (括號內爲簡稱或習稱、研發號年,下同)

川崎95式戰鬥機(95戰、年10)588架

中島97式戰鬥機(97戰、年27)3386架

中島1式戰鬥機(1式戰、隼、年43)5800架

中島2式戰鬥機(2式戰、鍾馗、年44)1225架

川崎2式雙座戰鬥機(2式復戰、屠龍、年45改)1704架

川崎3式戰鬥機(3式戰、飛燕、年61)2884架

中島4式戰鬥機(4式戰、疾風、年84)3421架

川崎5式戰鬥機(5式戰、年100)396架

2.轟炸機:

菲亞特B.R.20重爆擊機(意式重爆)85架

三菱97式重爆擊機(97重爆、專21)2054架

三菱97式輕爆擊機(97輕爆、年30)704架

川崎98式輕爆擊機(98輕爆、年32)854架

川崎99式輕爆擊機(99輕爆、年48)1977架

中島100式重爆擊機(百式重爆、吞龍、年49)813架

三菱4式重爆擊機(4式重爆、飛龍、年67)606架

3.對地支援機:

三菱99式襲擊機(99襲、年51)2385架(包括改作99式軍偵察機)

川崎4式襲擊機(4式襲、年102乙)215架

4.偵察機:

三菱97式司令部偵察機(97司偵、年15)437架

立川98式直接協同偵察機(98直協、年36)1334架

三菱100式司令部偵察機(百式司偵、年46)1742架

5.運輸機:

中島97式輸送機(97輸送、年34)318架

三菱100式輸送機(百式輸送、年57)507架。

以上22種飛機總計30710架,陸軍還有練習機約1萬架。

日本陸、海軍各有空降部隊,海軍空降部隊屬海軍陸戰隊系統,陸軍空降部隊屬陸航系統。

1940年11月在浜松陸軍飛行學校設挺進練習部,擔任空降兵的教育訓練,1941年12月4日組建陸航第1支空降部隊——第1挺進團,挺進練習部部長久米精一大佐任團長。第1挺進團下轄2個挺進聯隊、1個飛行戰隊(運輸機),規模約相當於地面旅團。1942年2月l4日第1挺進團第2中隊700人在蘇門答臘巴鄰旁空降,奪取機場和煉油廠。

1944年11月組建師團級的第1挺進集團,集團長垛田理喜智中將,下轄第1、第2挺進團,第1挺進飛行團(3個飛行戰隊,配有百式輸送機54架、重轟炸機18架、滑翔機36架)。12月塚田理喜智率第1挺進集團主力調入第4航空軍增援呂宋島,12月6日所轄第2挺進團官兵500人空降萊特島攻擊美軍機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