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龐大的西北軍到了1948年,只剩下魯崇義、馮治安、劉汝明、孫良誠四部分,總數大約在十一二萬人左右。當年降蔣的其他部隊,則在戰爭中被陸續消耗掉。僅剩的四支,也是編並的產品。僅以本文主角第八兵團的前身第四綏靖區來分析一下:
  第四綏靖區序列:
  司令官劉汝明
  副司令官田鎮南、曹福林、米文和、劉汝珍
  參謀長朱秀德/楊然 
  副參謀長楊然/李誠一
  第五十五軍,軍長曹福林,副軍長許文耀、陳宇書,參謀長白耀先
  第二十九師,師長榮光興
  第七十四師,師長李益智
  第一八一師,師長米文和
  第六十八軍,軍長劉汝珍,副軍長陳新起、王振聲,參謀長孟恆昌
  第八十一師,師長葛開祥
  第一一九師,師長劉鐵鈞
  第一四三師,師長李金玉
  副司令官田鎮南是孫連仲的副手。曹福林是韓復榘的部將,二十年前就是軍長了,五十五軍連同二十九師、七十四師是韓部的老番號,一八一師米文和是孫殿英的老將,此公在孫老殿與馬家軍之戰中做師長隨老孫失敗投降,被送到南京,後來久歷戎旅,又混了二十年還是師長。劉汝明的胞弟汝珍帶領的六十八軍是原來二十九軍一四三師擴編的,三個“七七”軍之一。其八十一師的番號也來自韓復榘的隊伍。
  (這一票人的經歷告訴我們一定不要做雜牌軍,否則就會碰上二十年不升職這類倒黴事)
  第四綏靖區司令部駐蚌埠,離淮海主戰場有距離。但會戰中第一個捱打的就是它的部隊。米文和的一八一師配屬第二兵團,在戰役第一天就被幹掉。
  而後戰場形勢更劣,黃百韜敗亡,黃維被包圍,國民黨需要機動部隊解圍。第四綏靖區改編爲第八兵團,其實就是換個番號。馮治安的隊伍起義,使劉部免於衝在前面當炮灰的苦。國民黨爲了避免劉也倒戈,將他配備在李延年的側面,擔任掩護。當然老劉也不賣力氣。杜聿明大軍一垮,第八兵團撤到長江南岸去也。南下時於兆龍九十六軍配屬該兵團。
  1949年3月起,解放軍開始肅清江北國軍據點。第八兵團首當其衝,全因爲其所處的位置是湯恩伯與白崇禧兩部的交界,而部隊本身又被解放軍認爲是雜牌弱旅。  
  4月21日拂曉,解放軍渡江部隊與第八兵團接觸,劉汝明接到報告,不假思索立即下令撤退(不愧飛毛腿)。湯恩伯下命令要他反擊劉自然不聽,向着福建漳州方向疾進。中央的九十六軍沒接受撤退命令退往滬上,劉汝珍的六十八軍則因爲跑的慢被解放軍擊潰一部。
  馮治安的所部沒有起義的部分,後來重新編爲七十七軍,由王長海任軍長,在渡江戰役開始後也撤往福建,途中遭解放軍截擊,王長海失蹤,餘部撤到福州編爲一二五軍,由吉星文任軍長,配屬第八兵團。
  到了福建的第八兵團歷戰福州、廈門。最後二劉帶領所剩共一萬八千餘人渡海到金門,被繳械。吉星文繼續任職,劉氏兄弟則退出軍界。劉汝明於1975年病死,吉星文在金門炮戰中陣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