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件文物的真正价值,有时“珍贵点”并不在这件文物的本身,甚至在一个让人想不到的地方,在长沙市博物馆中,就有一件看似“普通”的瓷壶,这件瓷壶看着很不起眼,可是它身上的20个字,却弥补了《全唐诗》的不足。

您想要知道这背后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这个英文单词,就是瓷器的意思。欧美人为何称呼中国为“瓷器”,这道理简单不复杂,当时的古中国掌握着制造瓷器的高科技,抓一把瓷泥,捏巴一下,抹点瓷釉,放窑炉里一烧,就变成能卖大钱的瓷器,这也太神奇和伟大了,故此,欧美人就称呼中国为“瓷器”了。

在唐代的时候,中国的瓷器被分成两大流派,即:南青北白。而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石渚湖的彩陶源村的长沙窑,便是青瓷的代表窑口——长沙窑。

因为长沙窑存世的时间较长,故此,全国各地,都有这种窑口的瓷器出土,最让人振奋的是长沙窑遗址的发现,竟先后出土了4800多件的唐代长沙窑瓷器。

读者们可以想一想,不算全国长沙窑瓷器,就是出土的某一件瓷器,想在这4800多件长沙窑瓷器中杀出重围,都是一件超级费力的事情。

这四千八百多件唐代长沙窑瓷器被运到了长沙市博物馆,随后十多位瓷器界的权威出面,开始对这些瓷器,进行甄别和挑选,小编说的这件瓷壶,便脱颖而出,从这堆瓷器中,被当做精品挑选了出来。

这件瓷壶高23.6厘米,腹径16.2厘米,可以说比现在我们用的茶壶,大不了多少。为什么它能战胜众多的大器,战胜大量比它更精美的长沙窑瓷器,成为长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只因瓷壶上有一个让人想不到的神奇之处,这个瓷壶的壶身之上,写有一首了不得的诗。

这首词的内容是:寒食元无火,轻松自有烟。鸟啼新上柳,人拜古坟前。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唐诗不仅是华夏诗词文化的一个高峰,而且还是对世界文化宝库最大的贡献,记录唐诗最全的典籍是《全唐诗》,在《全唐诗》中,最有名的关于寒食节的诗词是,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虽然是大历十大才子之一,可是若论诗歌上的成绩,比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人实在差得太远,可是因为这首《寒食》,却让他名声鹊起,成为了紧跟李杜等人的唐朝第一流的诗人。

我们反过头再看那首无名氏,写在长沙窑瓷瓶上的古诗,若论意境,并不比韩翃的《寒食》低多少,若论词句的锤炼,两首诗也就是伯仲之间。

甚至有诗人做出了这样的预测,这首词,就是唐朝的一位有名诗人所做,只不过《全唐诗》没有收录,而散失在了民间,而被一位无名的工匠,写在了这件瓷壶上,并以这种瓷器的方式,保存了下来。

虽然,这个瓷壶的作者是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全都不知道,但一点也不妨碍这首诗词的价值。这件最后被定名为“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的瓷器,因为这首填补了《全唐诗》空缺的巨大文化价值,而成为了长沙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总之一句话,唐代留下的文物,是一件珍贵不普通的文物,而一首文化内涵丰富的唐诗,让“长沙窑青釉寒食元无火瓷壶”成为了一件难得的文物,这不仅是必然,也是命运的安排!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文秀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