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一件文物的真正價值,有時“珍貴點”並不在這件文物的本身,甚至在一個讓人想不到的地方,在長沙市博物館中,就有一件看似“普通”的瓷壺,這件瓷壺看着很不起眼,可是它身上的20個字,卻彌補了《全唐詩》的不足。

您想要知道這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祕吧:

中國的英文名稱叫china,這個英文單詞,就是瓷器的意思。歐美人爲何稱呼中國爲“瓷器”,這道理簡單不復雜,當時的古中國掌握着製造瓷器的高科技,抓一把瓷泥,捏巴一下,抹點瓷釉,放窯爐裏一燒,就變成能賣大錢的瓷器,這也太神奇和偉大了,故此,歐美人就稱呼中國爲“瓷器”了。

在唐代的時候,中國的瓷器被分成兩大流派,即:南青北白。而位於長沙市望城區石渚湖的彩陶源村的長沙窯,便是青瓷的代表窯口——長沙窯。

因爲長沙窯存世的時間較長,故此,全國各地,都有這種窯口的瓷器出土,最讓人振奮的是長沙窯遺址的發現,竟先後出土了4800多件的唐代長沙窯瓷器。

讀者們可以想一想,不算全國長沙窯瓷器,就是出土的某一件瓷器,想在這4800多件長沙窯瓷器中殺出重圍,都是一件超級費力的事情。

這四千八百多件唐代長沙窯瓷器被運到了長沙市博物館,隨後十多位瓷器界的權威出面,開始對這些瓷器,進行甄別和挑選,小編說的這件瓷壺,便脫穎而出,從這堆瓷器中,被當做精品挑選了出來。

這件瓷壺高23.6釐米,腹徑16.2釐米,可以說比現在我們用的茶壺,大不了多少。爲什麼它能戰勝衆多的大器,戰勝大量比它更精美的長沙窯瓷器,成爲長沙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只因瓷壺上有一個讓人想不到的神奇之處,這個瓷壺的壺身之上,寫有一首了不得的詩。

這首詞的內容是:寒食元無火,輕鬆自有煙。鳥啼新上柳,人拜古墳前。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唐詩不僅是華夏詩詞文化的一個高峯,而且還是對世界文化寶庫最大的貢獻,記錄唐詩最全的典籍是《全唐詩》,在《全唐詩》中,最有名的關於寒食節的詩詞是,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韓翃雖然是大曆十大才子之一,可是若論詩歌上的成績,比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人實在差得太遠,可是因爲這首《寒食》,卻讓他名聲鵲起,成爲了緊跟李杜等人的唐朝第一流的詩人。

我們反過頭再看那首無名氏,寫在長沙窯瓷瓶上的古詩,若論意境,並不比韓翃的《寒食》低多少,若論詞句的錘鍊,兩首詩也就是伯仲之間。

甚至有詩人做出了這樣的預測,這首詞,就是唐朝的一位有名詩人所做,只不過《全唐詩》沒有收錄,而散失在了民間,而被一位無名的工匠,寫在了這件瓷壺上,並以這種瓷器的方式,保存了下來。

雖然,這個瓷壺的作者是誰,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全都不知道,但一點也不妨礙這首詩詞的價值。這件最後被定名爲“長沙窯青釉寒食元無火瓷壺”的瓷器,因爲這首填補了《全唐詩》空缺的巨大文化價值,而成爲了長沙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總之一句話,唐代留下的文物,是一件珍貴不普通的文物,而一首文化內涵豐富的唐詩,讓“長沙窯青釉寒食元無火瓷壺”成爲了一件難得的文物,這不僅是必然,也是命運的安排!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文秀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