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举个例子,东方红一号、风云、北斗、嫦娥、神舟、天宫等。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北斗总装团队。

大家好

我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今天是我52岁的生日

要问我的特长是啥,三个字

造卫星


这是我的名片:

大名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昵 称: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英文名:CAST

生 日:1968年2月20日

住 哪:北京航天城

擅 长:造卫星

干过啥:多了……举个例子,东方红一号、风云、北斗、嫦娥、神舟、天宫等


1968年2月20日,我出生了

在一穷二白的国防工业基础上

迈出了中国人向空间技术进发的脚步

1970年4月24日

我的“第一个孩子”东方红一号

飞上了太空

至今已经50年

之后不到一年

1971年3月3日

实践一号卫星又顺利遨游太空

大家都夸赞我

初出茅庐,干得不错

这也让我信心更足

开始憧憬

如果卫星放出去,还能收回来该多好

事实证明

有梦想的人了不起

有梦想的人就会了不起

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

不仅成功发射而且安全回收

上世纪80年代初

我们只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听广播

那代航天人暗下决心

一定要早日用上我们自己的通信卫星

1984年1月到1986年2月

承载着厚望的东方红二号

试验通信卫星和实用通信卫星先后发射成功

36000公里的地球静止轨道上

开始有了我们国家自己的通信卫星

不仅如此,再往后

我们还为其他国家出口了通信卫星

除了这些

还有即将组网收官的“北斗”

载人航天的“神舟”“天宫”“天舟”

勇敢探索深空的“嫦娥”“玉兔”

以及“海洋”系列、“资源”系列、“高分”系列

正在研制的空间站、火星探测器等

都是我的杰作

我走过的这52年

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

从青丝变白发

也看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加入中国航天

他们一棒接着一棒

为梦拼搏奔跑向前

孙家栋院士

戚发轫院士

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北斗总装团队

年轻的神舟团队

回顾过去

我的心中满是豪气

展望未来

我将与其他兄弟一起携手

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编辑 | 何书雨

邮箱 | [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