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浮雕就由他主持,并担任设计处处长及美术组组长,其中的《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三块大型汉白玉浮雕由他创作。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支持,刘开渠艺术研究院、李自健美术馆承办,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雕塑学会、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二十余家专业机构联合协办。

“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展”9月26日将在李自健美术馆开幕

今日女报/凤网讯(记者 唐天喜 吴小兵 通讯员 丁阳亮)国庆节,很多人会去北京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还会为碑座的浮雕赞叹不已,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浮雕是由刘开渠主持的。今年国庆,你如果想感受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浮雕的艺术魅力,不一定去北京,来长沙李自健美术馆也一样。9月26日晚7时,“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展”将在此开展。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刘开渠是中国现代雕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浮雕就由他主持,并担任设计处处长及美术组组长,其中的《胜利渡长江》、《支援前线》、《欢迎解放军》三块大型汉白玉浮雕由他创作。此外,他还是中国首座抗战纪念碑《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创作人;他塑造的《马克斯恩格斯浮雕像》、《毛泽东浮雕像》被用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毛泽东选集》的封面。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此次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支持,刘开渠艺术研究院、李自健美术馆承办,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国雕塑学会、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二十余家专业机构联合协办。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刘开渠诞辰115周年以及李自健美术馆开馆三周年来临之际,举行此次展览是为了纪念刘开渠对中国美术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李自健介绍情况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杨长江致词

此次展览基于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精选了刘开渠最具代表性的近50件雕塑原作和相关珍贵历史文献。展览分为四个单元:“艺术启蒙与专业学习(1904—1933)”、“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开渠’(1933—1949)”、“立民族之碑(1949—1978)”和“向新时代致敬(1978—1993)”。

本次展览自9月26日至12月1日在李自健美术馆展出(周一闭馆)。

阅读多一点>>

“人民艺术家”刘开渠:为中国现代雕塑“开渠”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刘开渠的艺术活动之发端恰逢现代美术在中国萌芽的时期。他从学习绘画专业到留学法国钻研雕塑,都走在了中国现代美术发展的前沿。

“艺术启蒙与专业学习(1904—1933)”很好地展现出刘开渠艺术创作能力的积累过程,于他而言,雕塑甚至美术都没有任何家学渊源,在青春年华里走上雕塑艺术之路是天然兴趣的必然和人生际遇的偶然两种合力的结果。

这一单元尤为珍贵的是刘开渠留法时期恩师让﹒朴舍(Jean Boucher)教授的六件雕塑原作及历史照片和文献,特别是法国著名雕塑家布德尔写给朴舍的书信。

朴舍于1919年出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工作室主任教授,并于1936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他在艺术流派上一般被归入学院派和折衷主义,但他其实也深谙中世纪雕塑,并颇受浪漫主义的影响; 在1898年,他甚至还坚定支持过罗丹创作的《巴尔扎克》。 而他的成就除了自身的造诣还来自于他的学生们,李金发、刘开渠、郑可、周轻鼎、廖新学、卡尔·让·龙格(马克思外孙,Karl Longuet)便是这些学生中的代表。

中国现代雕塑史从一片空白到有人书写,与之相应,刘开渠对雕塑从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具备专业水平。他的早期创作参与并推动了中国现代雕塑史的进程。这次展出的朴舍的重要文献和雕塑作品均来自于朴舍家乡法国塞松塞维涅市政府的收藏。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刘开渠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米洁介绍情况

因为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刘开渠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裕生活,应蔡元培、林风眠之邀,于1933年回到国立杭州艺专担任雕塑系主任。与刘开渠出国之前相比,中国雕塑家创作问世的作品也增添了许多,但中国普通百姓仍然不太理解雕塑在现代社会中应该处于何种地位、能起到怎样的功用。刘开渠学成归来,带着远大的抱负,却不得不承受文化接受上的巨大落差,在艰苦中开始塑造万众期待的英雄形象,还有他理想中的新“桃花源”。在这一阶段中,刘开渠的最主要成就是创作了数件令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真正崭露头角的英雄纪念碑:1934年完成的《1·28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中国首座抗战纪念碑),1939年完成的《抗日将领王铭章纪念碑》,1939年完成的《抗日将领李家钰纪念碑》,1943年完成的《川军出征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又名《无名英雄像》)等。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为中国现代雕塑艺术‘开渠’(1933—1949)”集中展出的这些作品构筑了中国现代雕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阶段,刘开渠的雕塑事业渐入佳境,仅从创作的角度来看,他在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崇高地位已经初步奠定。纵观这一时期中国雕塑家的经典作品、展览活动及获奖情况,刘开渠在中国境内的影响力和作品数量都超过了绝大多数同期活动的雕塑家。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首个国家重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最重要的美术工程项目,整个纪念碑的碑额花纹浮雕、台座正面的三块主题浮雕《胜利渡长江 解放全中国》、《欢迎解放军》、《支援前线》和碑身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撰写的碑文放大、设计制作等都出自刘开渠之手,三块浮雕是他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

他创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是为争取胜利的中国人民和无名英雄立碑,根据这样的需要,碑上的每个人物都是高度凝练的艺术化、理想化的形象,不突出个性,而应当反映共性:农民和工人的质朴,妇女和儿童的可爱,老人的稳重慈祥。

这些人物脸上的期待、舒缓、喜悦和幸福的表情与冲锋战士面部紧张的神色形成了对比,让观者感受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更深化了人民英雄值得敬爱、值得牢记的意义。

刘开渠经历了半生的磨砺,就像是专门为了等待一次命运的召唤,在某一天到万人瞩目的广场上去,加入并领导一流的团队,亲手打造完成这座纪念碑,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之路的前沿上留下一道闪光的足印,也是中国百年来城市雕塑的典范之作。

此外,由于时代的需要,刘开渠还创作了一批颇能表现人物庄严气质和突出个性的领袖作品,曾经在中国人手一套的《毛泽东选集》以及《马克思恩格斯选(全)集》、《列宁选集》、《斯大林选集》《周恩来选集》封面上所使用的领袖浮雕肖像皆为刘开渠创作。

当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曾经随着领袖选集印发而进入中国千家万户的浮雕肖像同刘开渠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时,我们会感受到他用美术作品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多么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是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亲手为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立碑的艺术家,是最值得中国人去认识、了解、研究和记住的中国艺术家。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立民族之碑(1949—1978)”中的作品,是刘开渠引以为自豪的经典之作,以完整的面貌集中展出。

改革开放初期,刘开渠便担任了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小组的顾问。从此项工作开始,他进入了长约3年的调整期,逐渐恢复了活力。虽然体力和精力无法再回到青壮年时期的水平,但他在这个时期还是创作出一定数量的中小型雕塑。

在数年时间里,他完成了《男青年像》、《周恩来总理像》、《向新时代致敬》、《萧友梅像》、《蔡元培坐像》、《梅兰芳坐像》、《科学家孙建初像》、《文学家李劼人像》、《常德善烈士胸像》、《庞薰琹胸像》等作品。

“向新时代致敬(1978—1993)”这一单元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往昔的记忆和缅怀,以及他对新时代的感受和理解。

在致力于艺术创作、推动中国城市雕塑、公共空间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刘开渠仍然没有中断对专业艺术教育和美育普及工作的关注。刘开渠为现代美术教育事业辛勤耕耘了60年,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受惠于他的不仅是有幸亲临他课堂的学生,一批批从美术学院走出去的专业人才将他的思想、方法带到了全国各地,形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实践自己艺术思想的阵地还有重要一处,即是中国美术馆,他是中国美术馆首任馆长,历时三十年,对其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是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奠基人。

他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主持者设计者,你却不知道他是谁

世界现代美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则是其在东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掺杂着舶来气息的现代美术创作既显示出全球美术发展的整体性,又形成了具有本土味道的艺术语言体系。现代美术在中国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中国文化发展的隐含逻辑关系,其现代特质徘徊在西方科学意义上的表述体系与中国的“以神写形”的表现体系之间。刘开渠奉行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求学法国,与同道者一起塑造了中国现代美术的雏形,他们带着从西方模仿与移植的痕迹,以民族传统为依托,努力与东方的传统艺术相融合,令现代美术从中国的新文化里破土而出、奋力生长。刘开渠在创作、教育和思想上携国际化的造型语言,与浓郁的中国文化碰撞,在一个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铸造了多个带有自己个性的现代美术里程碑。当我们匆匆阅读了刘开渠的事迹与思想,感受到他高大、有力、厚重、深沉的人格魅力。他是从中国的田野走向城市、走向世界的人,带着他的理想和追求,以勤奋与钻研战胜苦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地与美术相伴了约80个春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