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最近十多年發展,2018、2019是最困難的兩年。”

2019年12月30日,剛剛過完57歲生日的長安汽車董事長張寶林,在長安汽車媒體溝通會上做出這樣的總結。

三代長安人,從2001年擔任長安汽車高管職務、到2017年接任長安汽車董事長,20年風雨,如果說困難,可能沒有人比張寶林理解得更深刻。

2017年之後,隨着市場增幅的收窄,從長安福特下滑開始,長安汽車經歷了兩年多的低谷。兩年裏,張寶林帶領長安汽車一邊頂着市場變化和行業競爭壓力,一邊在第三次創新創業的道路上獨自摸索,甚至多方面推倒重來,艱難轉型。

兩年,只有長安人自己知道經歷了什麼。

就在距離2020年鐘聲敲響僅剩一天的時候,張寶林說,“通過這兩年的努力,現在2019年快關門了,可以評論一下了。”

1

從睿騁CC的失敗,到PLUS戰役勝利的意義

“我們曾經有幾款產品不成功,比如老的95、睿騁CC,拿到市場一看,消費者不買賬。後來一直在反思,總結教訓。”

2017年12月,歷時五年研發、被長安寄予厚望的B級轎車睿騁CC上市。但這款承擔了長安品牌向上責任的戰略車型,卻沒有在終端市場激起太多水花。 

2019年9月,CS75 PLUS上市,截至年底3個多月累積銷售將近5萬臺,成爲網紅SUV;2019年11月,CS55 PLUS上市,迅速拉動了CS55的整體銷量;而即將上市的逸動PLUS作爲首款“越級”轎車,也保持了在同級產品中較高的關注度。

媒體稱,這是長安“PLUS戰役”的勝利。    

從張寶林提到的老95、睿騁CC,到2019年下半年CS75 PLUS的巨大成功,長安這兩年變革的直接結果,就是通過總結失敗教訓、着力研究消費者需求,推出了適應市場的產品。

對於CS75 PLUS的成功,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形容爲“奇妙”。

“我們的調研數據顯示,消費者反饋最理想的設計形象第一是大氣、第二要穩重,然後是科技、時尚、運動等等很多。但其實75 PLUS給人的感覺是強勢、有衝擊力、霸氣、科技感,穩重的維度一點都不高。”

理論上講,這樣的CS75投放到市場上本應該得到一個“叉”,但卻獲得了消費者認可。

譚本宏說,也許市場有化學反應,一些潛在需求消費者雖然沒有講出來,卻可能是他內心想要的。

“一個外在體現出來的需求可能已經被很多產品滿足了,潛在的需求如果你能夠把它撩撥出來,就很有可能成功。75PLUS有衝擊感、非常前衛的設計可能正好撩撥出來了當前這一羣人的點。”

而一個產品、一系列產品的成功實則基於背後企業全方位的變化,對長安來說,這個變化主要來自於對第三次創新創業規劃“痛苦”地執行。

2

效率爲先,儘管調整過程“非常痛苦”

“第三次創業計劃確定後,經營班子提出把效率打造成爲長安的核心競爭力,我非常贊成。長安自主跟人家比你比什麼?可能首先只有效率,你的效率你的成本。”張寶林說。

2017年底,長安汽車提出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歷時兩年,品牌梳理、合資版塊調整到內部管理體系,長安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

把舊的、不符合未來發展的版塊全部拿掉,張寶林說,過程“非常痛苦”。

2018年4月北京車展上,長安宣佈優化品牌架構,形成高端品牌(內部代號AB品牌)、長安汽車、歐尚汽車和凱程汽車四大品牌。

2018年9月,長安汽車宣佈以1元現金收購長安鈴木50%股權,鈴木汽車由此退出中國市場。

2019年11月,長安PSA公開掛牌,擬轉讓長安PSA50%股權。2019年12月30日,長安將所持有的長安PSA50%股權悉數轉讓。

除了以上外界能夠觀察到的,張寶林告訴汽車產經網,兩年來,長安自主層面陸續淘汰了20多款沒有競爭力的產品,整車和發動機淘汰了富餘的一百多萬產能,明年還會關停一些產能。

“到2019年11月低,長安汽車庫存下降了14萬多臺,於此同時,自主品牌均價上升了兩千多塊。”張寶林說。

研發方面,往24個月開發一個產品進軍,按照市場化的速度變革研發體系。但同時,還要保證研發投入的充足。張寶林說,研發投入佔5%是標準值,即使勒緊褲腰帶也要進行研發,保證研發有錢。

在內部經營管理方面,圍繞着消費者和市場來優化管理體制,提升管理效率,被稱爲“長安數字化管理2.0時代”:

長安現在新的研究總院建立了一個數字化中心,第一步就把商家4S店、經銷商層面的東西和產品開發相關的數據接口統一起來,大幅度提高效率,以避免開發存在無的放矢的情況。

在這樣工作的執行下,長安近兩年管理效率內部提升了20%,運營成本下降了15-20%。

而這所有的效率體現在終端,就是加快產品的投放節奏和準確性。

“我們要做到始終比別人快一步,有兩三輪上去以後你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了。就是馬太效應,快的越快,慢的越慢。”

3

“下一個五年的核心競爭力”已在建


不久前,長安汽車擬投資50億元打造的長安全球軟件中心,落戶重慶仙桃數據谷。

一方面縮減成本提升效率,一方面堅持研發投入,張寶林說,因爲這是長安的“初心”。

其實2017年至今,長安一直在對研發體系進行改革。如研發組織構架的改革——“原來只是一個研究所、院,後來按照市場化架構,成立了造型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智能化研究院,還成立了產品一部、二部。”


汽車產經網獲悉,長安不久前成立的軟件中心,將規劃一支兩千人左右的軟件隊伍。這個軟件中心的作用和意義是,構建完整的軟件研發體系。

“我們希望通過兩三年的打造,車上的這所有軟件,整車級的以及主要系統級的,都由我們長安自己來構建。這可能是我們下一個五年或者十年核心競爭力。”

關於這個軟件中心的重要性,譚本宏講了一件事:

今年長安推出了APA5.0自動泊車系統,20米以內自動泊車。你們看看現在還有哪些品牌可以做?小鵬好像可以做,特斯拉可以做,但現在敢量產的寥寥無幾。2020年其它品牌還是不會做,爲什麼?因爲APA5.0的軟件在長安自己手裏。我們有硬件合作供應商,但是現在很多企業找到這些供應商,他們沒有軟件、沒有程序、沒有參數,所以它是做不了的。軟件傳感器都是一樣的,但是他們還是做不了。

如今,在智能化領域,長安已經實現了AICC集成化自適應市場,20多項新技術已經量產,而且在自主品牌裏實現了首發;

動力技術方面,藍鯨系列和E系列產品推出,提升熱效率達到了40%;

新能源領域掌握三大業核心技術領域,長安擁有相關的五六百項專利。

“這都是這兩年取得的成績。”譚本宏說。

4

“長安福特2020年以後肯定、必須往上走”


“2018年下降,2019年仍然在下降,但是通過雙方不斷努力,特別是最近一年多的努力,長安福特在企穩向好。最少的時候一個月賣了6000多輛車,然後7000、8000、9000,達到一萬、兩萬……”

從2016年到達頂峯銷售97萬臺以後,長安福特從2017年開始了連續下滑。而長安福特的中美雙方在2018年達成一系列協議之後,外界都在關注長安福特的終端變化。

張寶林指出,長安福特未來變化的一個關鍵是“福特將經濟型車的開發工作授權給了長安福特。”但產生實際效果還需要時間。

今年5月份在美國福特總部,長安福特中方與美方簽訂了合作協議,9月份官方對外宣佈了基於此協議的“長安福特三年提振計劃”:三年以後,把長安福特打造成研產供銷於一體的企業。

“原來它(長安福特)只是代工生產,現在長安福特研究院成立了,而且福特把經濟型車的開發工作授權給了長安福特。長安福特自己可以按照福特的標準進行開發,這樣能夠實現中國設計、中國速度和中國成本。”

未來3年,一方面,長安福特將有20款車上市,其中9款是全新平臺的車,長安福特將逐步進入到產品高發期。

另一方面,在新產品大規模鋪開之前,長安福特已經在營銷系統、經銷商合作伙伴關係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調整。

“2018年的時候定了一個非常高的目標,全年要賣80萬、90萬,但是最後只賣了一半40萬,當時對這個市場或者對自身產品競爭力下降沒有清醒的認識。”

長安汽車副總裁、長安福特執行副總裁趙非表示,反思後,2019年,長安福特開始以銷定產。2019年初只有不到一般的長安福特經銷商在盈利,到年底盈利面已經達到了75%左右。

“我認爲長安福特明年(2020年)以後肯定是必須往上走的,它不往上走肯定是不行。”張寶林說。

5

“長安能熬過去”

2020年,長安還將發佈品牌煥新計劃:

品牌煥新將對長安汽車品牌的品牌使命以及定位人羣、品牌設計語言等進行進一步明確。V字標品牌將有新的序列和族羣產生。另外,長安的高端品牌也將正式發佈。

據瞭解,長安品牌煥新工作將由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常務副總經理陳政負責,他曾經是長安派駐在意大利都靈的設計總負責人,曾在都靈待了12年。

請做設計的人負責品牌,也是長安對於產品品牌向上的一個新思路。2020年將是長安的品牌年。

對於2020年以及未來幾年,儘管行業預期依然不高,但張寶林認爲長安能熬過去。

張寶林說,中國市場上有一大半都是合資企業的產品。他們體量更大,受的影響也會更大,同時反應能力沒有(自主)快。而這就是自主品牌的機會。

 “別人熬不過去,我們能熬過去。”

2019年1-11月

長安汽車整體銷量156.62萬輛。其中自主板塊突破110萬。

其中中國品牌乘用車71.54萬輛:75系列累計銷售量16.5萬,同比增長24%;35系列銷售12萬,同比增長6.3%。特別是75P,上市3個多月銷售將近5萬臺;轎車逸動系列銷售11萬臺,基本每個月都有過萬臺。

尤其11月份,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量13.47萬輛,環比勁增8.9%,同比暴漲18.1%。長安系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8.35萬輛,同比勁增22.3%。長安汽車不僅躋身乘用車廠商銷量前十,且再度回到自主品牌銷量前三。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