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百駿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意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作品,其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臥,可謂曲盡駿馬之態。他將歐洲的繪畫品種和方法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爲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頗得皇家青睞。

《百駿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意大利籍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作品,其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臥,可謂曲盡駿馬之態。

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着整個馬羣,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它生物間的和諧關係。在表現手法上,郎世寧充分展現了歐洲明暗畫法的特色,馬匹的立體感十分強,用筆細膩,注重於動物皮毛質感的表現。

郎世寧,清代著名畫家,1688-1766年,意大利米蘭人。他原名朱塞佩·伽斯底裏奧內。年輕時在歐洲學習繪畫,曾爲教堂繪製聖像。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作爲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到京後約於雍正元年(1723)進入如意館,成爲宮廷畫家。他很好地融合了中西繪畫技法,既講究西方繪畫中的立體效果,注意透視和明暗,重視寫實和結構準確的合理性。由於他能畫並精通建築學,曾參與增修圓明園建築工事。擅畫肖像、走獸、花果、翎毛尤善畫馬。

所作大多以西畫法入絹紙,略參中法,以寫實爲工,專注形似。他將歐洲的繪畫品種和方法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爲中西文化藝術的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頗得皇家青睞。去世後葬於北京阜城門外。存世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