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建盞,可能有不少人對這個詞有點陌生。

但是說到一個詞“推杯換盞”你肯定知道。

這裏的“盞”,說的就是建盞。

建盞 產自建窯 ,“建窯”是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位於有大量遺址的現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各地(古時隸建寧府甌寧縣)。

在古代,達官貴人一般都用盞而非杯子喝酒,並且升官之後就會把原有的杯子換掉改用盞的習慣。以此也可以看出用盞,也是古時對財富的象徵。

此外,送盞和受盞之人都把對方視爲好友知己,說明知己之間可以推心置腹的意思。

其實宋代建盞的興盛和當時的飲茶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唐代時,飲茶方式以煎茶爲主,到了宋代則開始流行“點茶”。

點茶分兩步。
首先將茶葉切成碎末,再注入沸水 ,同時用茶筅攪動,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然後就是一手點茶,通常用的是執壺往茶盞點水。點水時,要有節制,落水點要準,不能破壞茶麪。與此同時,還要將另一隻手用 茶筅旋轉打擊和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泛起湯花(泡沫),稱之爲“運筅”或“擊拂”。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注水和擊拂是同時進行的。所以,嚴格說來,要創造出點茶的最佳效果:一要注意調膏,二要有節奏地注水,三是茶筅擊拂得視情而有輕重緩急的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點出最佳效果的茶湯來。

文人雅客間比較點茶的手藝要看茶湯的小泡沫和掛杯度。而黑色的茶盞最能體現茶湯的顏色。光點茶了還不行,還要鬥一鬥,相互比較下。建盞的杯壁厚度剛好能保持茶湯的溫度。所以,建盞就成了宋朝人鬥茶所愛啦。

看~小泡沫的掛杯度

蘇軾曾有詩云 “兔毫盞裏,霎時滋味舌頭“ 宋徽宗趙佶雖治國無能,但精通書法、茶道。他在《宮詞》裏贊曰:“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

詩中的兔毫指的是建窯自然窯變後,根據耀斑不同歸納出的一個品類。

建窯黑釉是一種 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高溫中容易流動,所以,建盞外壁底部往往有掛釉現象,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呈褐紅色,有的近似芒口。在窯內1300度以上的高溫焙燒下,自然形成各種變化不同的窯變,是建窯的傑出成就。因爲這類結晶釉在窯爐高溫中易於出現變化,難以控制,加上氧化鐵含量高的坯體難以承受高溫變化,所以每一個建盞的斑紋都是獨一無二的。

◎ 兔毫建盞 ◎

兔毫建盞的耀斑有長有短,有粗有細,有曲有直,有疏有密,斑紋邊界在平而上的變化比油滴大,尤其還存在縱向變化,即有隱有顯,所以兔毫形狀清晰不一,各種各樣。

◎ 耀變建盞 ◎

曜變斑的建盞燒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在高溫狀態下,”結晶狀尾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耀環。“曜變斑的主要特徵其實是“影像”,而不是“形狀”。這些“影像”是結晶物質在釉面劇烈動盪留下的蹤跡,耀變斑在釉面的分佈最無規律,最玄學。可惜南宋滅亡後,這種制瓷工藝就失傳了。至今無人能燒製。

仿製宋代耀變建盞 · 圖片來自網絡

耀變建盞在日本非常有名,並且很可惜的現存四隻耀變建盞全都留存與日本。不過在日本,他們稱耀變建盞爲“耀變天目”。被日本人當過寶物之一的宋代黑釉耀變天目茶碗(建盞),日本人非常喜歡這一來自中華的古物。形容這個碗,說裏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

現藏於日本的“耀變天目建盞” · 圖片來自網絡

據說這樣神奇的曜變天目茶碗本有兩隻,流傳到日本後,立即成爲王公貴族們爭相追捧的寶物。其中一隻被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日本歷史上的大封建主)織田信長所得,可惜當時殺伐征戰頻仍,這一寶物不幸被毀於著名的本能寺之變中。而另一隻則被德川家康獲得,後來由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賜給了他的乳母春日局。

到了明治年間,曜變天目茶碗幾番輾轉,到了三菱總裁巖崎小彌太手中,但他認爲這隻碗堪稱天下名器,自己不配使用,只能觀賞,所以儘管巖崎小彌太擁有了這隻茶碗,但他一生中,都沒有用它喝過茶。值得一提的是,曜變天目茶碗在日本也被稱爲“稻葉天目”。

◎ 鷓鴣斑建盞 ◎

鷓鴣斑是建窯中較爲名貴的產品。鷓鴣斑的胸部羽毛有白點正圓如珠,這種胸羽的正圓白點爲其他鳥類所沒有。建盞的“鷓鴣斑”即指釉面呈獻出類似於鷓鴣鳥胸部散綴正圓白點的形狀。但鷓鴣斑究竟是什麼樣的建盞釉面,學界仍有爭議。

◎ 油滴建盞 ◎

油滴建盞近兩年頗受歡迎,2016年9月的紐約佳士得專場拍賣中,“南宋油滴天目茶盞”以1030萬美元落槌,再加上佣金,摺合人民幣高達7800萬元!刷新了2011年在倫敦創造的摺合人民幣近1200萬元的建盞拍賣紀錄!

2016年拍賣的“南宋油滴天目茶盞”欣賞

油滴盞的釉面密佈着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兒,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實是鐵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卻後析出晶體所致。呈赭(zhe)黃色晶斑的稱“金油滴”,在黑色釉面上呈銀晶斑者稱“銀油滴”

油滴建盞常常與鷓鴣斑建盞弄混。實際上“油滴”釉與“鷓鴣斑”是有區別的。“油滴”釉面上結晶斑基本呈圓形,仔細觀察圓斑中心可以看到一個不同顏色的圓心;而“鷓鴣斑”上的結晶斑呈現不規則形,觀察不到圓心,在晶斑內部有魚鱗狀條紋或細絲狀條紋。此外,“鷓鴣斑”釉在盞的口沿部位有明顯脫口,下部呈垂釉現象;而“油滴”釉就沒有這種現象,口不脫,底不垂。

欣賞了各種耀眼的窯變,有沒有萌生一種買個建盞來與好友鬥茶的衝動呢,反正微拍堂小編已經迫不及待了。

恰逢微拍堂與南平市建陽區政府聯合舉辦“我有匠心”建陽鬥盞大賽之際,大批建盞精品湧入微拍堂哦,快去選擇心儀的建盞出價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