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股價看漲、紅外產品需求大增並被政府兜底採購的情況下,大立科技的員工減持公告卻引發市場熱議。根據2月15日的公告,大立科技於2015年開始實施員工持股計劃,並委託中投證券設立“金中投大立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最終購買了622萬股,成交均價爲11.09元,約佔公司總股本的1.36%。

原標題:9家機構頂着疫情調研紅外測溫儀龍頭股,員工持股卻全拋,基金減持九成

受疫情影響,紅外測溫儀的市場需求大幅提升,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立科技”,002214.SZ)等相關概念股大受市場關注。大立科技在2月接受中金公司廣發證券、中銀基金等9家機構調研,股價月內也漲了近一半。據iF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0日,大立科技收盤報19.28元/股,月內漲幅47.85%,領先其他紅外熱成像概念股票。

大立科技進入了工信部《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紅外體溫檢測儀也將由政府兜底採購。截至2月15日,大立科技已在全國部署了近3000臺套測溫儀。

“現在每天的產能接近300臺。除了湖北疫區員工外,其他員工基本都到崗復工,原材料供應也不存在問題。”大立科技相關負責人2月18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受軍工訂單回暖的影響,大立科技近兩年業績反彈,2019年淨利潤增幅預計超一倍。但直到2020年2月14日,員工持股計劃將公司股票全部拋售。而基金持有的公司股票在半年內也減少了九成。

訂單需求暴增

節後的返程高峯期和復工潮,給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地鐵、大廈、社區、學校、商場等人流密集場所,都需要進行體溫篩查。這也極大地提高了紅外測溫儀的市場需求。據瞭解,大立科技提供了今年央視春晚現場的人體測溫智能篩查系統。

上海證券認爲,國內交通運輸領域非接觸式體溫篩檢市場空間約爲41億元,其中地鐵站、汽車站的相關市場空間約爲17.8億元、13.3億元。

紅外熱成像概念的上市公司不多,一直都不溫不火,但受疫情拉動,相關龍頭企業接受多家機構調研,股價也隨勢大漲。

2月10日,大立科技接受中金公司、北京源樂晟資產、泰暘資產、君和資本、廣發證券、中銀基金、招商證券、光大控股、上投摩根基金共9家機構的調研。

大立科技2月20日收盤價爲19.28元/股,市值僅88億元,股價在一個月內上漲47.85%。相比之下,高德紅外(002414.SZ)20日收盤價爲41.16元/股,市值爲385億元,月內漲幅爲32.48%。

大立科技的核心負責人在2月2日的電話會議中表示,大立科技、中電十一所、魚躍醫療3家企業被工信部列入了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重點供貨名單。

而爲了防控疫情,政府通過兜底採購收儲政策刺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增產擴能。2月9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工信部發布通知,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的防疫物資包含“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對此,大立科技表示,兜底採購收儲政策無疑爲公司進一步增加產量,迅速擴大產能,喫下了定心丸。

大立科技2月16日在深交所互動易上表示,截至2月15日,公司總計已有近3000臺套測溫儀部署至武漢、湖北其他疫區及全國29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的機場、火車站、海關、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

而高德紅外2月17日回覆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已經爲全國交付近6000套設備,安裝於武漢三站一場、雷神山醫院以及湖北省外安徽、北京、深圳、上海等地。

對於日產能情況,大立科技相關負責人2月18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每天的產能接近300臺。”對於供應鏈方面,大立科技表示,隨着2月10日以來上游企業逐步有序復工,公司的供應鏈更加有保證,產能也將大幅提升。

現如今,全國範圍的復工復學在即,大立科技也新推出經濟型產品TE-W300/400,主要面向學校和企業用戶。

員工持續計劃拋售

據公開信息,大立科技前身爲1984年成立的浙江省測試技術研究所,2001年完成改制,2008年2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大立科技是專業從事紅外熱成像產品研發生產的上市企業,是國內少數擁有完全知識產權,掌握紅外熱成像核心技術,具有完整產品鏈的專業製造商之一。此外,大立科技已掌握了晶圓級芯片封裝技術,自產的晶圓級封裝紅外探測器已開始應用於低成本工具類熱像儀。

上海證券認爲,近兩年大立科技受益於軍工訂單回暖,公司業績顯著反彈。據瞭解,大立科技是軍用紅外非製冷探測器定點承研承製單位,是國家二級保密資格單位。

根據iFinD數據,大立科技2017年、2018年、2019年前三季度分別實現營收3.02億元、4.24億元、3.9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11.16%、40.46%、32.96%;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3億元、0.55億元、0.92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爲-8.9%、81.95%、180.62%。

大立科技在2019年三季報中還披露了公司的年報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19年1-12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27億元至1.54億元,同比增長130%至180%。

1月20日是大立科技股價的分水嶺。在此之前,大立科技近一年內的股價維持在12元之下。1月20日,隨着國內逐漸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大立科技股票就開啓上漲模式,2月19日,公司股價盤中攀升至22.70元創新高。

在股價看漲、紅外產品需求大增並被政府兜底採購的情況下,大立科技的員工減持公告卻引發市場熱議。根據2月15日的公告,大立科技於2015年開始實施員工持股計劃,並委託中投證券設立“金中投大立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公司股票,最終購買了622萬股,成交均價爲11.09元,約佔公司總股本的1.36%。

截至2月15日,該員工持股計劃的股票已全部售出。雖然該持股計劃延期至2020年10月15日,卻在2019年1月17日至2020年2月14日全部減持完畢。

根據iFinD數據,截至2018年底,券商集合理財計劃持有大立科技622萬股;而截至2019年9月30日,券商集合理財計劃共持有619.80萬股。如果以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2月14日期間的股價計算的話,大立科技股票的平均收盤價爲11.37元/股。

與此同時,近半年來基金持倉也在逐漸減少。截至2019年6月30日,基金共持有大立科技1973.8萬股;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基金持股數變爲192.82萬股,減少了九成,其中長信國防軍工量化混合A就持有189萬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