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人處世,必然就有禮尚往來。

沒有人的善意是理所應當的。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1.公主病

我有個朋友,是個很單純的人。

她平時很少交際,沉迷學術。

朋友圈子很小,心情起伏基本沒有,是個始終如一。

幾乎已經絕跡的、傳統的,年輕人。

可最近她卻很苦惱,因爲有個同事一直黏上她。

每天硬拉着她去喫飯、去逛街,朋友是個不擅長拒絕的人,只得勉強。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朋友又是個很實在的人,什麼事也都想着同事一份。

結果,從某天開始,同事讓朋友拿快遞,朋友一時沒時間,同事就生氣,冷戰好多天再沒事似的貼上來。

同事找她借錢,朋友沒那麼多,但仍然拿出自己的體積。同事就覺得自己被輕視,拿了錢後冷戰好幾天,再貼上來,絕口不提還錢的事。

終於再一次冷戰時,朋友找我懊惱地訴說。

這樣的人,貪心不足,公主病,拿着別人的善良覺得理所應當,不趕緊拉黑難道留着過年?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2.窮途末路

說起齊桓公小白,他可能沒有什麼能爲後世稱道的本事。

但他有一條好處,就是很聽管仲的話。

管仲就算擱在現代也是個很厲害的經濟學家,他的每一條政策都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擱在現代也不過時。

什麼削山爲鐵,煮海爲鹽,國家有了錢,齊桓公才能真正走上霸主之路。

還有管仲知人善任,他推薦的都是賢臣,小白一一照收。齊桓公可以說只要喫喫喝喝,下面的事就都能被各司其政的人辦好。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所以這時候出來了三個歷史有名的奸佞,豎刁、雍巫、易牙,他們善於拍馬屁,豎刁甚至爲了討好齊桓公,把自己的兒子做成菜讓他喫,真是細思極恐。

管仲知道他們三個不是好人,就讓小白遠離他們。小白答應不重用,但只求管仲讓他們留在身邊就好,他也沒有別的愛好了。

管仲活着的時候能壓制得住這三個歪風邪氣,可是管仲也會死,管仲死後,曾經叱吒風雲的中流砥柱們一一去世,最後的宰相鮑叔牙也被這三個奸佞氣死。

我們知道一個團隊最重要的就是人,當幹實事的人都沒了,那這個組織也就窮途末路了,這就是巔峯之後迅速衰敗的齊國。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3.誰來繼位?

齊桓公很多兒子,他還在的時候就問過管仲立誰好,管仲說子昭,因爲他賢能。

於是齊桓公囑託齊襄公,要是自己死了,請務必匡扶子昭。

晚年的齊桓公十分悽慘,他被易牙、豎刁、雍巫專門建了四面圍牆困在房間裏。

圍牆沒有門,只留一個狗洞進出,雖然齊桓公病了,但他確實被活活餓死的。

他死後屍體都生蟲子了,可他的兒子們卻在外面爭奪王位。

易牙和豎刁準備立長子無虧爲新王,而雍巫準備立潘,其他還有四五個公子都帶着家臣佔領宮殿。

幸虧子昭跑得快,他跑到宋國求助。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大臣們不服豎刁和易牙,也不服無虧,結果豎刁和易牙帶着兵甲們亂砍亂殺,把齊國的臣子殺了個一小半。無虧終於強制上位,其他公子也私下謀劃着篡位。

結果無虧上位後第一件事不是好好安葬齊桓公卻想着怎樣除掉子昭這個名正言順的世子。

後來宋國聯合幾個小國把子昭送上王位,齊國城裏的百姓和大臣紛紛大開城門,臨陣倒戈。然後易牙和無虧還有豎刁,君臣一起,被興奮迎接子昭的大臣殺死了。

作亂的公子們知道人心都在子昭那,於是逃的逃,服軟的服軟。

本該屬於子昭的王位,最後還是回到了他手裏。

這正是命裏有時終須有,拿了別人的東西,遲早是要還的。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4.去他媽的理所應當

子昭賢能,對誰都好,那是他的性格。

可是無虧拿了他的王位還妄想置他於死地,是覺得理所應當。

就像我朋友的同事,狗皮膏藥一樣往上貼,人家對他好嗨貪心不足,總覺得別人的慷慨是理所應當。

可這世間哪裏有平白無故的善意,和永恆不變的運氣呢?

據爲己有易,問心無愧,難吶!

“反正你那麼多錢,借我一點吧?”“不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