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衛健委回應疫苗研發進展:5條技術路線正同步研究

被問及目前我國疫苗研發進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現在是5條技術路線在同步開展。

2月21日,在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舉行的發佈會上,被問及目前我國疫苗研發進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現在是5條技術路線在同步開展:

首先是滅活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生產出來以後進行滅活,滅活的病毒經過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後就可以用於臨牀試驗。

第二條技術路線是重組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的最有可能作爲抗原的蛋白通過基因工程的辦法來大量生產,把它注射到人體,產生抗體。

第三條路線是用腺病毒作爲載體,腺病毒是經過改造的病毒,用這個作爲載體去表達新冠病毒的蛋白,刺激人體產生抗體。

第四條路線是核酸疫苗,包括了mRNA疫苗和DNA疫苗。

第五條路線是用減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作爲載體,我們已經有批准上市的減毒的流感病毒疫苗,在這個流感病毒上面,增加一個新冠病毒的蛋白。

以下爲文字實錄:

澳門日報記者:

根據媒體報道,國內多家科研院所醫療機構以及多家國外醫療機構都在加班加點進行新冠肺炎疫苗研發,請問目前我國疫苗研發進度如何?謝謝。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

謝謝記者對疫苗研發的關心。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大家都知道,我們有好幾種傳染病,像天花、脊髓灰質炎、狂犬病等,都是靠疫苗才得以消滅或者得以預防。1979年我們宣佈消滅了天花,2000年宣佈消滅了脊髓灰質炎,這都是疫苗的功勞。但是疫苗的研發也和新藥一樣,研發過程有一個相對比較固定的程序,是一個比較耗時間的過程。剛纔徐南平副部長和陳時飛副局長都對這個過程做了一些闡述。這個過程中,研發疫苗首先需要設計並且確定它的有效成分,比如選取適合做疫苗的病毒毒種,並不是所有的毒株都適合做疫苗,要選到一個合適的病毒毒株,或者是選取病毒裏面能夠製造疫苗的關鍵蛋白,或者是基因序列,進而進行生產工藝的建立和質量控制,完成一系列的試驗,包括疫苗在動物模型上的有效性評價、安全性評價,以獲得足夠的數據來支持進一步申請開展臨牀試驗。所以過程比較複雜,而且由於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的病毒,我們對它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疫苗的研發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中國的疫苗研發技術這些年進步很大,擁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在我國舉國體制的優勢下,我們協調各方力量來組成疫苗的研發攻關團隊,大家發揮各自的優勢,團結協作、日夜奮戰,以強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責任感全力以赴加快速度,在尊重科學、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縮短研發時間,力爭早日投入使用。

目前,最新的進展情況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現在是5條技術路線在同步開展,大家看片子上,左邊是冠狀病毒的示意圖,右邊是開發疫苗的5條技術路線的示意圖,最上面的是滅活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生產出來以後進行滅活,滅活的病毒經過安全性、有效性評價以後就可以用於臨牀試驗。第二條技術路線是重組基因工程疫苗,就是把新冠病毒的最有可能作爲抗原的蛋白,我們選的是S蛋白,通過基因工程的辦法來大量生產,把它注射到人體,產生抗體,就有可能抵抗新冠病毒的感染。第三條路線是用腺病毒作爲載體,腺病毒是經過改造的病毒,用這個作爲載體去表達新冠病毒的蛋白,就是S蛋白,腺病毒可以感染我們的呼吸道,在呼吸道里面表達新冠病毒的S蛋白,這個S蛋白表達出來以後就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從而具有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能力。第四條路線是核酸疫苗,包括了mRNA疫苗和DNA疫苗,這兩種路線都是把核酸,包括一些載體,或者是用納米顆粒把它包裹,然後注射到人體裏面。核酸疫苗進去以後,它可以表達出蛋白質,也就是新冠病毒的蛋白質,它可以刺激人體產生抗體,從而形成對新冠病毒感染的抵抗力。第五條路線是用減毒的流感病毒疫苗作爲載體,我們已經有批准上市的減毒的流感病毒疫苗,在這個流感病毒上面,增加一個新冠病毒的蛋白,如果這個技術路線成功的話,就既可以預防新冠病毒感染,又可以預防流感,因爲這個季節也是流感的高發季節,這樣的話臨牀意義是非常大的。現在我們是五條技術路線在同步加快推進。

目前,有部分的項目已經進入到動物試驗階段,給大家打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疫苗的研發比喻成建造一棟樓,現在我們的進度可以說地基已經打好了,樓體也已經冒出地面,我們正在以最快的速度一層一層往上建,然後再進入裝修階段。我們的目標是如果疫情需要,可以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來啓動疫苗的應急使用,以及應急審評審批的程序。在確保安全有效可及的前提下,估計最快在今年4到5月份可以有部分的疫苗進入臨牀試驗,或者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爭取進入應急使用。這是我們對疫苗工作的基本分析和判斷。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