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本周一,澳洲霍顿汽车的母公司通用汽车宣布:将停止使用这个具有标志意义的品牌,并关闭在澳的一切汽车销售业务。

"经过全面评估,我们感到遗憾的是,我们无法优先考虑霍顿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取得长期成功所需的投资。"翻译成国语就是:不玩了不玩了,冇得钱赚!

从今往后,"滚蛋狮子"的logo将不复存在。这个中原因不外乎市场规模小、关税水平低、人力成本高,不利于出口的高汇率等诸多因素。一想到霍顿这一接近90年历史的汽车品牌即将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广褒的袋鼠大陆也将彻底告别汽车工业,嗝嗝却异常平静,甚至有点窃喜。

为啥呢?历史上那么多有趣而独特的汽车品牌都走进了坟墓,相比之下,做了通用大半个世纪小马甲的霍顿真不值得惋惜。而且,嗝嗝也曾有幸驾驶体验过超过1000公里的霍顿车,它的离去,甚至让嗝嗝多了一点谈资。

三年前嗝嗝去澳洲自驾旅行,去之前就想清楚了,跑澳洲路用澳洲车,租车必须是霍顿!

而在墨尔本市中心的租车公司取车时,翻看着预约记录,工作人员却好心的说要帮嗝嗝免费升级成为四驱柴油SUV——现代SantaFe!嗝嗝自然是一口婉拒了她的美意。在人家看来,帮你把一辆烂大街的本地土炮升级成又是四驱又是柴油的SUV绝对是好心,但对嗝嗝来说,就和到了一个地方一定要品尝当地美食一样,说起澳洲特色,霍顿说自己第二谁敢称第一?霍顿车型中,销量第一的Commodore更是形象代言人一般的存在。所以,嗝嗝一早就预定了一辆CommodoreSV6旅行车——别说是现代了,你就是拿法拉利我也不换!

在停车楼一个犄角旮旯的车位上,这辆白色的CommodoreSV6旅行车进入了视线,粗壮的外表就和土澳村民一样平实。不过这就是嗝嗝想要的,毕竟,开着这个车,至少不会给自己贴上"我是游客"的标签。

至于这Commodore,首先要从霍顿说起:这个历史悠久的澳洲汽车品牌,在1931年便已经和通用汽车共同组建了通用-霍顿公司,旗下产品很多,有些很有本地特色,但大多数还是跟通用家族的其他产品血缘密切。就拿这Commodore来说,同一个Alpha长轴距平台上的还有些啥?陌生的就不说了,凯迪拉克CTS、雪佛兰CAMARO,这些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没错,Commodore也不过是这一平台上的其中一件袋鼠牌小马甲而已。

你没看错,和当地警车成功的撞款了。

刚取到车时,还在被右舵的不适应跟墨尔本奇葩的勾形转弯(HookTurn)交规折腾得焦头烂额。开始有心思享受起驾驶乐趣,那是在开上了大洋路之后。

多少外国游客的自驾事故,都源于这个DRIVEONLEFT。好在以前有过不少右舵车驾驶的经历,嗝嗝倒还算适应。

澳洲其实在用车习惯上跟老美非常相似,最明显的一点便是对排量的蜜汁崇拜,在路上经常能听到那种仿佛喉咙有痰的美式V8的咆哮。就Commodore来说,起步便是3.0LV6,最高还有6.2LV8的SSV版本,而嗝嗝手上这一台则是3.6L的V6车型,最大功率210千瓦,最大扭矩350牛.米,加上6AT变速器,跟上一代3.6LCTS和CAMARO的动力系统是一样的。

Commodore宽大的车身跑长途增加了稳定性,但是在澳洲狭窄的城市车道上开起来就有点吃力了,尤其是对于不熟车不熟路的游客。所以,不是为了情怀的话,嗝嗝建议大家去澳洲自驾还是租一辆小一点的车吧。

单从参数看,这台3.6L发动机跟眼下的很多2.0T差别不大,但一脚油门下去区别就明显了:稍微重踩油门,后轮就会空转,而速度上来之后,V6的安静顺畅也是4缸机比不了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吹得再神乎其神,有条件还是得上大排量啊。

在澳洲随处可见历代Commodore以及由其衍生的车型,比如上面的Commodoreute,别说,有内味了。

这台车的悬挂也不是想象中的美式风格,支撑挺给力的,这让嗝嗝在大洋路以及接下来前往悉尼的1000多公里普通公路上(是的,嗝嗝专门不走高速)省心不少。要知道,澳洲的公路限速跟国内完全不同,国内限速30的匝道很多时候80都能过,但澳洲山路上的很多限速80的弯道你绝壁不敢开90,真的会翻!

不堵车,多弯,风景美,限速高,极少电子警察,澳洲可以说是爱驾者的天堂。对了,得注意过马路的袋鼠。

不过呢,Commodore的定速巡航是个BUG。租车公司的妹子专门提醒过,在澳洲千万别超速,随便一张罚单合人民币都是4位数。那一般来说,在限速100KM/H的道路上把巡航设置成105,扣除表速误差,没问题吧?但有好多次,在长下坡的路段无意看到时速表会吓你一跳:啊!都120多了?真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拿到罚单,霍顿是不是能把单给买了。

Commodore的内饰和国内别克的设计风格如出一辙,可以说是毫无新鲜感。

按照国内的标准,这辆车的配置很低。除了一个基本是摆设的中控触屏,能想到的只剩自动空调和电动皮椅了,天窗也没有。2915mm的轴距,基本上是C级轿车的尺寸,但是车厢空间并不算大,比较奇葩的是天窗没有也就罢了,这货的车厢顶棚中间竟然有一道从前到后隆起的纵梁,车厢是结实了,但就显得很有些压抑。嗝嗝租的是WAGON旅行版,行李厢确实很大,只可惜嗝嗝跟媳妇行李不多,就一人一个登山包,优势也没体现出来。

没有天窗倒也算了,但头顶这么粗一根纵梁,对乘员实在太不友好了!讲真,这种加固方式嗝嗝也是第一次见识。

关于这辆CommodoreSV6,其他能说的不多,基本上就是一台凯迪拉克CTS的内核+国产别克君威的内饰+10万元家轿配置水平的产物。但就这么一台土澳版"桑塔纳",带着嗝嗝夫妻俩享受了森林公路边的清晨第一缕阳光,在悉尼热闹的街头被公交车撵着跑(误入公交专用道了,还是实线不敢贸然变线),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面前感叹大自然的奇美壮阔,难忘!

而最主要的是,在享受着性能和舒适的同时,Commodore带给我们的是本地人的出行体验,不会获得额外的游客待遇,你也知道,那未必是愉快的。就如同在路上看到一辆吉利,你绝对想不到会是外国人在驾驶,对不对?

所以,霍顿品牌的消亡,虽然让澳大利亚失去了唯一的自主汽车品牌,但从通用的角度看,也无非是放弃了旗下的一个子品牌,况且这个子品牌对应的也不过是一个2000万人的小市场罢了。

即便多少有些惋惜,但嗝嗝至少体验过,并收获了满满的回忆。

再见了,霍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