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爸媽都有這樣的經歷,無論怎麼討好孩子,他就是不願意去學校上學,孩子的厭學情緒很明顯,父母卻無可奈何。

確實,現在的孩子學業壓力很大,有些孩子還未上學之前,就開始學習英語、數學、鋼琴等課程,父母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這也是很多爸媽都頭疼的事情。

最近泰國的一位媽媽火了,因爲五歲的兒子一大早就鬧着不想上學,而且她和老公怎麼勸都沒有用……

很多爸媽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會耍各種花樣哄孩子去上學,就算孩子實在不想去學校,就讓他在家休息,過幾天再去學校。

然而,這位泰國媽媽卻沒有這麼做,她的做法被很多網友點贊!

她直接讓孩子請假一天,帶他去撿垃圾!

這位泰國媽媽覺得,孩子無論讀多少書,都在學習賺錢生活的本領,如果不上學, 就只能用另一種方式掙錢——撿垃圾。

於是他們頭頂着大太陽,沿着馬路開始撿塑料瓶,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比較興奮,可是沒過多久就喊累了。

儘管如此,媽媽還是堅持帶着孩子走了3.5公里,撿了一小袋空瓶子,換了2泰銖(摺合人民幣0.4元)。

雖然只賺了2泰銖,孩子也很興奮,後來他已經累得走不動了,開始乞求媽媽搭車回家,媽媽直接拒絕,理由是坐公車要10泰銖,錢不夠。

沒有辦法,孩子只能跟着媽媽一起走,但是又累又餓,路過冰淇淋店和餐廳,孩子忍不住誘惑,想讓媽媽給自己買好喫的,可是媽媽依舊堅持錢不夠,喫不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孩子終於明白上學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也徹底打消孩子不想上學的念頭。

這位泰國媽媽在最後還表示,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他們感受幸福,還要了解辛勞和付出,知道一切的來之不易。

過度寵溺孩子,其實真的不是一件好事,讓他們喫點苦受點累,才知道真正疼他的人付出了多少。

就在新聞下面,也有媽媽評論到,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去撿垃圾。害怕孩子真的覺得好玩。

其實這位媽媽真的多慮了,很多孩子剛開始會覺得新鮮好玩,但是後面都會厭倦,特別是撿垃圾的錢根本不能支付自己的日常支出。

撿垃圾不是玩遊戲,不是以好玩爲目的的,當真正要爲生活奔波,不僅要承受所有的壓力,還要承受別人異樣的眼光。

說實在的,很多家長都溺愛孩子,捨不得他喫一點點苦頭,可是你不讓他喫點苦,將來又怎麼能成器呢?

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家長願意陪着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呢?

河南一個23歲的神志清醒、四肢正常的小夥子,因爲父母的嬌慣,從小什麼都不做,嫌學習累,退學無所事事,乃至在父母去世後,活活餓死在家中。

這是聽過關於溺愛最慘痛的悲劇了。

如果可以重來,相信他的父母寧願讓孩子多喫點苦,知道一切來之不易,也不願看到這樣的結局吧。

“不學習就去撿垃圾。”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但是事實上,又有多少父母會實踐這句話呢?

因爲父母的縱容,孩子都覺得無所謂,反正你也不能拿我怎麼辦!

在石家莊一路口,一名婦女牽着一個小女孩過馬路,看見有車輛駛來,兩人下意識地停步打算退回,不過,車輛在斑馬線前停下讓行。

母女倆過了馬路,女孩還在媽媽的提示下,向讓行車輛鞠躬致謝,還向司機揮了揮手。

良好的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風向標,引導孩子注意生活的點點滴滴。

有個店主在網上發佈:一個孩子在書店“順走”了四本漫畫書,家長髮現之後寫下道歉信並留下全部書款40元錢,一大早從門縫裏塞進書店。

道歉信如下:“你好!由於我教子無方,在你店裏偷了四本畫書。貴店門沒開,本應本人帶上兒子親自來道歉,沒開門,我給你(把錢)放裏面。對不起。”

孩子的三觀源於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孩子做榜樣,與其說教一千遍,不如以身作則,這纔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