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醫院士預測“冬至前後瘟疫發生”:科學還是巧合?)

科學預測必須言之有據、言之成理;相反,神祕預測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這兩天,一條視頻在朋友圈廣泛傳播,視頻內容是在2019年6月一次學術會議上,中醫專家王永炎預測2019年“下半年特別是在冬至前後,也就是連續到明年的春季,要有瘟疫發生。”這段話被很多自媒體冠以“神預言”之名,收穫了可觀的點擊量。

還有一篇發表於2011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全國天災預測研討學術會議”上的文章,作者陳國生根據易學和中醫研究,預測“2019年12月26日05:00手太陰肺經將暴發疫情,到2020年3月24日10:00基本解除”。這都準確到整點了,是不是就更神?

有人如果信以爲真,認爲就是沒對這些“神預測”提起重視,才錯過了防控良機,那他恐怕就誤會了“預測”這回事兒。

科學預測: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可質疑、可證僞

回望歷史,我們會發現人們迫切地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從原始神話、宗教故事到民俗傳說裏,有許許多多關於“預測”的內容,這些預言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神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自然發展歷史上,科學家們也多次給出預測,方法和神祕學迥然不同。比如在古希臘文明早期,哲學家泰勒斯遊歷巴比倫,瞭解了日月食發生的週期性規律,成功地預測了一次日食。這個預測是基於巴比倫天文學家數百年的天文觀測和規律總結,任何人只要努力學習研究,都可以做到。中國古代也有很多次這樣成功的日月食預測。

到了牛頓物理學時代,科學家進一步展示了“科學預測”的神奇本領。彗星是古代世界普遍感到恐懼的一種天象,人們認爲它會帶來瘟疫、戰爭等災禍,至今我們在俗語裏還保留了“掃把星”這類稱呼。

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根據歷史上對彗星的觀測記錄,結合牛頓引力理論、數學方法對彗星軌道進行了計算。通過計算,他發現在1682年觀測過的一顆彗星,和歷史上1531年、1607年出現的彗星軌道高度一致,他判斷它們其實是同一顆,每76年靠近太陽一次,從而預測出這顆彗星將會在1758年底或者1759年初再次出現——這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它果真在1758年的12月25號出現了。

▲埃德蒙·哈雷和哈雷彗星。

現在來總結一下,什麼纔是“科學預測”,跟以前的“神祕預測”有什麼不一樣。

科學預測是基於明確掌握的規律,通過系統整理總結和進一步研究,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現象給出預言,並且這些都是公開展示的。科學家們會寫成論文,從最基礎的數據、知識梳理成體系,按照邏輯過程展示給同行看。科學家們還唯恐其他人看不懂,對難點要點會反覆解釋和討論。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這些科學規律和預測,都是可以質疑、檢驗的。科學界同行對這些論文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數據都會反覆揣摩,看哪裏可能有紕漏,甚至存在重大錯誤。從現代科學體系建立之後,出現越來越多的科學預測,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科學家都必須是對每一步原理、每一個數據進行明確解釋,言之有據,言之成理,取得同行認可。

相反神祕學的預測,是不會明確告訴你規律是什麼的,也不會把基本原理掰開揉碎了給你看。事先你絕對看不出來是什麼,事後你儘可以朝向已經發生的事情靠攏解釋。所以神祕學預言對未來沒有任何意義。

比起預測“瘟疫”,完善“疫情預警響應”更重要

現代科學與國計民生聯繫越來越多。從原子彈到芯片、生物技術到醫學,科學家對當今社會的責任也越來越多。對於這類重要事件,如果要想給出“科學預測”,顯然要求就更高了。

▲福建省晉江市地震預警信息發佈分中心,技術人員模擬演示終端機發出預警信息的情景。新京報記者 周依 攝

比如,現在科學界主流觀點認爲,地震不能預測。因爲你要預測地震,必須明確基本原理或者明顯無誤的規律特徵,然後預測某次將要發生的地震的準確時間、地點(震中)、震級(烈度),三種要素缺一不可。可地震涉及的原因太過複雜,不但是地下許多情況看不到,而且很多臨界現象的規律還沒有被掌握。所以目前認爲地震只能預警,無法預測。很多宣示“成功預測地震”的人士,不過是在無數次預測當中,拿跟實際發生的地震最接近的一次來譁衆取寵而已。

對於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顯然涉及了更多要素,其中“新”字告訴我們,這次的病毒是以往我們沒有見過的。根據目前一些科學團隊調查結果,可能是由蝙蝠作爲源頭,經穿山甲作爲中間宿主,在非法的野生動物交易中傳播給人類的。

我們看開頭提到那兩位先生的所謂預測,他們給的信息非常有限或非常含糊。將要發生的瘟疫的時間、發源地點、是何種瘟疫、強度如何……特別是預測所依據的基本原理是否獲得了同行認可。王永炎的講話,至多可以理解爲,在冬春這段時間容易發生瘟疫。陳國生只不過把起止時間準確到了整點。預測所要求的要素缺少太多,其實等於什麼都沒有說。因爲即便是你事先相信了,也無法着手應對,況且其所預測的起始時間也對不上。

其實,基於現代醫學的公共衛生體系,已經可以事先對某些類型傳染病流行趨勢的預測,比如我們在秋末冬初接種流感疫苗,針對的流感類型每年都不同。傳染病趨勢預測能提前告知我們災難可能發生,更讓我們能夠運用有效手段在災難發生的初期就化解它。這種預測、防治,只有基於對傳染病本質和環境條件的深層認識、整體把握才能做到。

與“地震預警系統”類似,我國自從2003年SARS以來,我國基於現代醫學建立的突發急性傳染病預警、監測、實驗研究體系,原本是防控疫情最可靠的保障,但這次有沒有發揮足夠的預警作用,還能在什麼方面改進,纔是我們應該去深思的地方。

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全世界都在關注,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對於我們來說,與其相信那些所謂高人似是而非的預測,還不如認真學習做好功課、積極防控,用科學方法保護自己和家人。

□孫正凡(科普作家)

王牧青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王牧青_NB1271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