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私信说:小编你自诩是万能的,能不能帮我揭秘一下,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西省对花忆忠州东坡新花树因寄题东楼》中写道“每看阙下丹青树,不忘天边锦绣林”,这诗中“丹青树”是什么树,为什么现在都没有了?关于这个问题,小编查阅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力求给读者一个准确的答案。所以下面小编就给您揭秘,看看这“丹青树”都去哪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丹青树最早出现西汉时期,在西汉经学大家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第一卷》中有记载:“终南山多离合草……有树直上百尺,无枝。上结丛条如车盖,叶有一青一赤,望之班驳如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亦云华盖树”,所以可以看出,这丹青树,也叫华盖树,生长于终南山;树高百尺,最少也有30多米,相当于现在10层楼那么高,而且没有枝条,只有大如车盖的树冠,直径大概在4-6米左右,而且最神奇的是顶端树冠的树叶,颜色不一,有青有红。难怪白居易会写到“不忘天边锦绣林”。那么如此神奇的树,现在怎么没有了呢?

同样,这答案也在书中。《西京杂记·第二卷》中记载:“惠帝七年夏,雷震南山,大木数千株,皆火燃至末。其下数十亩地,草皆焦黄。”意思是:在汉惠帝七年(公元前188年),终南山遭到雷电灾害,引发大火,高大的树木都被烧死了。因此,华盖树(丹青树)就在这次意外的自然灾害中灭绝了,就像是当年小星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一样。

也许有的读者看到这里就有疑问了,如果说华盖树在西汉时期就灭绝了,那唐朝的白居易怎么会写“每看阙下丹青树”呢?这就牵涉到了对诗句的解读,其实这诗句中的“丹青树”并非是真的丹青树,而且指代帝王车马,因为“阙下”是帝王的居所,怎么可能会有丹青树呢?所以只能是带有高大车盖的车马,白居易看到这些车马就联想到了“锦绣林”,也就是终南山的那大片华盖树,因此并不矛盾,反而还间接的证明了曾经华盖树的存在,也可以看出《西京杂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另外小编再通过一个案例,也可以说明《西京杂记》中对历史记载的准确性。

在《西京杂记·第一卷》中记载:“长安巧匠丁缓者……作卧褥香炉……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底常平,可置之被褥。”意思是,长安(今西安)有一位能工巧匠,叫丁缓,做了一件带有机轮的熏香炉,可以四周任意角度的翻转,而香炉底却能一直可以保持平衡,因此可以放到被褥中使用。关于这件神奇的香炉,有专家经过研究,一度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书中的描述,这可是近代充满高科技的——陀螺仪,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怎么可能会有!

一直到1970年,这个熏香的香炉才得到证明,确实在汉唐时代存在过。当年何家村遗宝被发现,出土了1000多件唐朝时期的珍贵金银器,而其中就有一件利用了陀螺仪原理制作的香炉,叫做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据《旧唐书》记载,这件香炉就是曾经杨贵妃的贴身之物。专家通过拆解研究,发现它也是内有机环,不管外壁的球体怎么转动,内层的香盂却始终保持平衡,也就是《西京杂记》中写的“炉底常平”。

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就是《西京杂记》一书靠谱的铁证,曾经否定《西京杂记》的专家全都哑口无言了。虽然这件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不是西汉的卧褥香炉,但可以确定,唐朝工匠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才做出来的,所以《西京杂记》有一定的准确性,并非写满耳食之言的伪书。由此可见,终南山的华盖树遭遇雷电灾害,在大火中灭绝也应该是准确的。

如今的终南山已经寻不到华盖树的踪迹了,它的出现如惊鸿一瞥,要是没有灭绝的话,那该是何等的壮观。所以这华盖树的灭绝,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人类活动的频繁,严重地改变了自然环境和地理结构,使得恶劣的天气频发,不断有自然灾害出现,所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