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陪在身边,就失去了对孩子的心理控制力,父母的话,孩子多半不会听,所以,小丽已经失去了对儿子的心理控制力,儿子自然不会听她的,她看不到自己的失职,却把责任推到爷爷奶奶身上,实是无知的可笑。孩子在生命早期会对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人,产生很深的情感依恋,与此同时,这个照顾他的人就拥有了对孩子心理控制力。

您好,欢迎加入百合妈妈读书会!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小丽的儿子出生后,她认为自己是全家人的功臣,为爷爷奶奶添了孙子,所以,孩子应该由爷爷奶奶来带。

等到孩子过了百天,小丽便把孩子送到了爷爷奶奶家,而自己则逍遥自在,想去哪里去哪里,想干什么干什么,不但不照顾陪伴孩子,还偶尔去爷爷奶奶家蹭吃蹭喝。

直到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才接回身边,结果孩子对她毫不客气,处处跟她对着干,有的时候还会顶撞她,或者说特别难听的话。

小丽认为是爷爷奶奶背后挑唆的原因,一定是爷爷奶奶给孩子洗了脑,她憋了满腹的委屈,对爷爷奶奶非常不满。

后来,实在忍不住,便跑到爷爷奶奶家大闹一场,搞得彼此间很不愉快。

上面这个故事是闺蜜前几天给我讲的,小丽是她的弟妹,她的父母因为这件出力不讨好的事儿,气得两天吃不下饭,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这件事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的一个剧情:

季杨杨小的时候父母一直不在他身边,直到上高中的时候,才和父母生活在了一起。

季胜利和刘静为了庆祝全家团圆准备了很久,一直在等季杨杨回来,但是直到很晚季杨杨才回家。

季胜利很生气,质问儿子去了哪里,季杨杨说他去舅舅那里开车了,季胜利训斥道:“以后少跟你舅舅混,学不来一点好!”

季杨杨反驳道:“你骂我可以,别骂我舅,我是舅舅养大的,你还得感激他呢!”

季胜利听后愤然而去。

季胜利夫妇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所不同的是,季杨杨是由姥姥舅舅帮忙带大,所以,刘静不会认为孩子不听话是孩子的姥姥挑拨离间。

实际上,稍微有点责任心的母亲都不会这样想问题,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把问题推给无辜的其他人,是没有非常不理性的表现。

所以,我对闺蜜说,错不在爷爷奶奶,而是在小丽。

在孩子小的时候,如果父母没有陪在身边,就失去了对孩子的心理控制力,父母的话,孩子多半不会听,所以,小丽已经失去了对儿子的心理控制力,儿子自然不会听她的,她看不到自己的失职,却把责任推到爷爷奶奶身上,实是无知的可笑。

孩子在生命早期会对陪在他身边照顾他的人,产生很深的情感依恋,与此同时,这个照顾他的人就拥有了对孩子心理控制力。

提到情感依恋,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讲到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故事:

溥仪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中写到他小时候的一些故事。

因为他是小皇子,身边的人都对他言听计从,慢慢地他便养成了骄横霸道的恶习。他常常会变着花样戏弄太监,搞一些非常出格的恶作剧,来享受权位给他带来的快感。

他常常会让太监吃地上的脏东西,有一次,甚至要求太监吃地下的石头子儿。

为了管教溥仪,有人请来了德高望重的师傅,但他对师傅的话置之不理。

后来,又有人找来了他的乳母王焦氏,令人奇怪的是,王焦氏来了以后,无论说什么他都听。

溥仪讲,“宫中唯一能够制止我恶作剧的,就是我的乳母。”

虽然他的乳母斗大的字不识,也不懂什么天文地理、治国方略,但溥仪就是听她的话。

这个故事说明,对于孩子来说,从小照顾他的人才能拥有对他的控制力。

所以,想要解决问题,只能是帮助小丽看清真相,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她只有向内看,放下对爷爷奶奶的成见,放下对孩子不满,宽容、理解孩子,努力用爱去修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如果执迷不悟,和孩子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差,只会把孩子推离,永远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读心理 ,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留言,和大家一起交流互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