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绘本是给孩子看的,但同时也是给大人看的,同一故事有要对孩子说的话,也有要对大人说的话。英国著名图画书作家约翰.伯宁罕的作品几乎每本都是这样的,如果大人们可以像孩子那样认真和诚实,就会在故事中看到自己。

《和甘伯伯去游河》是伯宁罕众多作品中看起来最简单,也最容易理解的一本书,但也正是这本书曾被中外各界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过,掰开揉碎地,可以讲上好几课。

故事很简单,开篇先向读者们们介绍了甘伯伯,有一栋大房子,还有一条船。有一天甘伯伯要去游河,于是引来了两个孩子和一群猫狗牛羊等动物纷纷请求要上船一起游河。甘伯伯很想让大家和他一起去游河,所以尽管他知道这些孩子动物们一起上了船后会发生什么,但他还是答应了。不过,在答应他们上船之前他和每人都有一个约定:孩子不能吵闹,兔子不能乱蹦跳,猫不可以追兔子,狗不可以招惹猫,猪不能那个来回晃,绵羊不能咩咩叫,鸡不能扇翅膀。。。。

孩子和动物们太想上船去游河了,所以大家都答应得好好的,而且上船后,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兴,但是不一会儿,麻烦就来了,“山羊乱踢,牛踩东西,鸡扇翅膀,绵羊咩咩叫。。。” 于是船就翻了。

我曾带2-8岁的孩子们一起听这个故事,讲到这里时我停了下来,因为前面太快乐了,忽然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孩子们也都很意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孩子们有的不敢出声认真的想下面会发生什么,有些经验的孩子说,甘伯伯一定会很生气,会批评,会说“我早就说过不可以!”这类的话。

但是翻到下一页,大家爬上了岸,“让太阳晒晒干”后,甘伯伯不但没有说任何指责的话,而且还说“我们只好穿过草地,走路回家了。我请你们到我家喝喝茶”。

下一页又是一个欢快而祥和的场景,大家围在桌子旁边,秩序井然的吃吃喝喝了。

结局太欢乐了,听故事的孩子们很快就忘记了刚才翻船时的紧张,马上融入到故事中,和动物们一起去享受吃吃喝喝的的幸福快乐中了。

后来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到甘伯伯家后,动物们能够那么乖了?孩子们说动物们犯了那么大的错误,甘伯伯都没生气,当然要表现的好些了。但当问到大家觉得甘伯伯为什么没有批评动物们时,有的孩子说,因为甘伯伯人很好,很宽容。但有一个孩子说,“甘伯伯本来就不能怪大家,因为是他答应让他们上船的。”

我从09年读到这本书到现在已经4年了,对这本书的理解也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特别是 “甘伯伯本来就不能怪大家,因为是他答应让他们上船”的想法,让我又重新去看故事中的甘伯伯和孩子们。

故事中的甘伯伯是一个大人,故事中的孩子和动物们都是孩子。一个大人,应有给孩子爱与信任的能力,也应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能力。大人担当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孩子才会逐渐学着向大人一样,一点点去担当自己。

故事的开始, 孩子们请求甘伯伯允许他们上船一起去游河,甘伯伯作为一个大人,要替孩子们做一个决定,这个决定所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好是坏,都要由甘伯伯一人来担当,这一点甘伯伯一开始就很清楚。所以甘伯伯慎重考虑,并预料到可能发生的后果之后做了决定:允许大家上船,但给大家约定一个规则。 后面事情的发生其实都在甘伯伯的预料之中,包括大家对规则的违反和最后的翻船。 既然一切都在预料之中,甘伯伯来担当那个后果做起来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但这里要说一下规则,既然明明知道孩子们的天性一定会违反这个规则,为什么甘伯伯还要对孩子们来约定那样的规则呢? 我想,这也是甘伯伯作为一个大人在担当他应有的责任,“孩子,现在你可以做不到,但你必须要知道。并且,我相信将来你会慢慢做到。”

因为真正爱到,因为可以担当,这样的大人是被尊重和模范的。而因为甘伯伯“相信孩子们慢慢会做到”,所以当孩子们来到甘伯伯家喝茶吃点心的时候,真的就做到了。

故事中,做不到和做到两件事情发生在同一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从做不到,到做到,可能会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大人们内心坚定的爱和信任,同样需要大人们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现在从故事回到我们生活中来,来看看作为大人的我们自己,有多少我们还没有做到,有多少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最常见的镜头是这样的:

汽车行驶中,孩子要喝水,妈妈说“不能在车上喝水!”孩子不听,打开水杯喝水,果然水洒在身上车上到处都是。妈妈立刻生气的说“我刚说什么来着!不让你喝你偏喝,看看洒了吧?!”然后怒气冲冲或烦躁的打理孩子衣服和汽车座椅。

公园里,孩子要买玩具,妈妈说“我们是来看动物的,不买,再说这些玩具质量也不好。” 孩子不走,哭闹,最后妈妈拗不过,只好很不情愿的买了,可能还会在孩子耳边唠叨一些道理。

孩子玩儿ipad,妈妈担心孩子的眼睛,要求孩子每天只能玩儿15分钟,甚至要求孩子自己写游戏规则贴在墙上。但孩子做不到,每次总是超时。强行收缴ipad,孩子必会大哭。这种纠缠,一直持续。

我们会说孩子怎么那么不乖,那么任性,那么不听话,却没有办法看到自己的不担当。

因为不能够做一个可以担当的大人,所以当孩子的表现远离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对孩子甚至对自己的指责就自然而然的跟了上来,挡也挡不住。

当孩子还小,需要大人为他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认真的去看待这个做决定的权力,是否能够认真的去思考自己所做的决定的后果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承担。

如果可以像甘伯伯那样,能够承担那个后果,那我们在决定去满足孩子时,不论什么后果我们就都能够坦然面对,内心自然会很平和。

如果我们不能够承担那个后果,那我们可以做一个拒绝孩子的决定。就像甘伯伯,如果他知道翻船会引起某些动物溺水身亡的话,他一定不会允许他们上船。 那时候,他就要担当另一个后果。被拒绝的孩子可能会难过,可能会哭,可能会有更激烈的表现,但是他都要去担当,去面对。因为他是一个要为孩子负责的大人。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有很多担忧和焦虑,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自己能担当起多大的责任。

但是当我们愿意去看自己,去试着多一些担当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像一个大人那样担当起一些来了。

每个人担当的力量不一样,或多或少,只要明明白白的,哪怕给到一点点,孩子就能够获得一点点。

所以当问到要不要给孩子买玩具的时候,当问到要不要满足孩子玩儿电子游戏的时候,只要回到自己心里来,看看自己,能够为孩子担当起多少责任来,看清楚了,自己也就知道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决定了。。

就像那个公园里的妈妈,如果认为自己不能够承受买劣质玩具伤害孩子这件事,那就可以很坚定的拒绝孩子,但同时要有承受孩子哭闹的能力,要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平静接纳孩子情绪的能力。同样,如果妈妈不认为买几次劣质玩具就会伤害孩子,不认为今天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那么妈妈也可以爽快的为孩子买下那个玩具。 所以,当明明白白看到自己的时候,满足与拒绝也就不是问题了。

作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我们可以认真诚实的面对自己,尝试着不去逃避,去努力,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慢慢的做一个可以担当的大人,我们才可以真正爱到孩子,才可以真正支持孩子长大。

约翰.伯宁罕在绘本《和甘伯伯去游河》中,为孩子们也为父母们,呈现了一个可以担当的大人,一个榜样。 一个可以担当的大人,会让孩子慢慢学会担当起自己。于是伯宁罕后面又创作了一本书《和甘伯伯去兜风》,有时间,我们再把那本书好好读一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