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書爲伴 | 我們仨

sefd

談起《我們仨》這本書,想必大家也都不會陌生了吧,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這是楊老先生,以一場"夢"回憶了與愛人錢鍾書及兩人的寶貝女兒阿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老人用着平淡簡潔的言語,卻無不在字裏行間中讓我們體會到她深深的傷痛與寂寞,及對最愛的人的懷戀、對過去的緬懷、還有洞徹生死後的達觀。

書中講訴了楊絳與鍾書先生的浪漫愛情,他們的愛情簡單平凡,一起經歷過戰火、一起留過洋、共同經歷了疾病、文革還有生離死別,還是依舊陪伴在彼此的身旁。漫長人生中他們懂得彼此,相守相知、相濡以沫、沒有爭吵,一起做着喜歡的事,與世無爭,就這樣一輩子簡簡單單,這是多麼觸動內心的溫柔。“他說:‘絳,好生過。’我有沒有說‘明天見’呢?”這兩行字,讓人心頭一酸,一個陪伴了大半輩子的人突然就消失了,讓人措手不及,讓人忘了呼吸,讓人找不到繼續生活下去的意義,讓人以爲全世界都失去了。

我們仨的第三個人就是他們的女兒錢媛,楊絳很愛阿媛,她是她的驕傲和依靠,她永遠讓她牽腸掛肚。在夢中,“她溫軟親熱地叫了一聲‘娘’…鍾書說:叫阿圓回去,回她自己的家裏去。“三里河?西石槽?不,是她自己的家。”阿圓清澈的眼睛裏,泛出了鮮花一樣的微笑。她說:“是的,爸爸,我就回去了。”最後阿圓安心地走了。

正是阿媛來到這個世上,“我們仨”才構成一個完整的家,一個相親相愛的家。而且一家人不多不少,正好是三個人,相守相助,相聚相思。

“我一個人獨自思念着我們仨”,愛人和女兒都走了,單獨留她在這個世上生活,很難想象也不敢去想象老人獨自一人思念着他最愛的丈夫與女兒,明明都彼此相愛,卻都不能再陪伴了,或許這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心總會針扎似地痛,潸然淚下。

文章來源:林麗春

圖片來源:百度

責任編輯:張月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