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20多年前,他勵志改變自己的人生而走出大山。20多年後,他決心改變別人的人生而重回大山。

▲三墩巖村秋日圖

秋日裏,眼簾可及的範圍內,生命已呈飽滿。秭歸縣檢察院駐磨坪鄉三墩巖村第一書記王長倫站在山間,放眼望去,新修的盤山公路宛如銀蛇,貢柚示範園裏柚子碩果累累,光伏發電板熠熠閃光……

一年前,王長倫帶着院黨組的殷殷囑託,來到“秭歸小西藏”——三墩巖村。一心改善村民生活的壯志,對這場戰役必勝的決心,丈量在他奔走的腳步裏,迴響在他嘶啞的聲音裏,定格在鄉親們期盼的眼光裏,堅定在他錚錚誓言裏。

大山的兒子

1

靜心駐村,“住”進羣衆心坎裏

▲修葺一新的三墩巖村村委會

王長倫從小生長在四面環山的高山村莊,泥巴裹褲腿,也是放牛娃。憑自己的艱苦學習走出大山,在縣城工作。重回農村,於他而言,也是重溫初心、銘記黨恩的一場洗禮。

▲王書記帶領檢察干警入戶走訪

七組鄧興漢家是王長倫書記到三墩巖村後走訪的第一戶。鄧興漢與老伴兒同住,兩個女兒已經外嫁。兩位老人家居住條件簡陋,位於房屋一側的豬欄臭氣熏天,污水直接排放在院子裏,走路都無法下腳。面對上門動員危房改造又面生的王書記,二老顯得很不樂意,連茶水都沒有倒一杯。鄧老直道:“上面的政策都是花架子,再加上我們兩個老傢伙沒錢沒勞力,不想搞也搞不成。”老人家不願意,王書記就反覆上門,來來回回去了十幾次,與鄧老拉家常掏心窩,幫老人算清政策賬:“您看,改造豬欄政策補貼2000元。按市場價您家所需水泥、砂石、人工費用刨開後還有結餘。再說,改造後豬欄更牢固了,院子裏環境也好了。”

反反覆覆,來來回回,始終堅持。老人終於被感動了,答應進行改造。隨後又積極進行了危房改造、修建化糞池、加入核桃專業合作社。現在鄧老逢人就說王長倫書記不搞花架子,給他家改造得好,要積極支持王書記的工作。

▼鄧興漢房屋改造前

▲鄧興漢房屋改造後

鄧興漢家只是王長倫書記到三墩巖村走出的第一步,只短短兩個月,他就能叫出村裏所有人的名字,摸清每個人住在什麼村落什麼位置,熟悉每戶家裏的基本情況,並能說出數百人之間的親屬輩分關係。王書記務實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百姓的讚譽和信任,更帶動了他們脫貧攻堅的信心。

2

專心幹事,“抓”活黨建促脫貧

▲“規範+創新”主題黨日活動

有十多年黨齡的王長倫深知,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全村共有黨員46名,分佈在各個村落,他堅持哪裏有黨員就把主題黨日開到哪裏。

▲王書記帶領黨員們重溫入黨誓詞、聽黨課

他和村兩委組織召開田間、院壩、屋場等主題黨日活動,倡議動員每名黨員每年爲村裏“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衆人拾柴火焰高。把“規範+創新”主題黨日活動帶進村裏,把紅旗插到田埂上。邀請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曉華爲村裏全體黨員上黨課,組織院內黨員參與村主題黨日活動,讓幹警與百姓肩並肩站在一起,用緊握的拳頭、響亮的聲音、飽滿的精氣神面向同一面黨旗,尋覓初心、鄭重承諾,紅心與紅心緊緊挨在了一起。

▲老黨員肖發成佩戴黨徽

86歲的老黨員肖發成撫摸着自己胸前鮮紅的黨徽,激動地說:“自從王書記來了我們村兒,我們村裏的變化可大了,好多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都說早知道村裏發展的這麼好,就不出去打工啦!黨的政策這麼好,我作爲一個老黨員一定大力支持王書記的工作!”

3

真心扶貧,“幹”出富民實在事

▲王書記帶領村民搬除田間落石

在修建村中九大勝利灣的公路時,由於開山劈石,很多石頭滾落到三組鄧大爺田中,影響了春耕播種。他找到當初承諾要在工程完工後負責清理落石的公路受益戶,對方卻互相推諉,鄧大爺氣不過找到王書記。王長倫書記在瞭解到情況後,積極溝通說服公路受益戶,組織村兩委及公路受益戶花了半天時間將田中落石搬走,一起搬走的還有鄧大爺“心中的大石頭”

▲王書記入戶動員村民危房改造

爲了動員村民們進行危房改造,王書記常常顧不得喫飯,不是顛簸在去各家做工作的路上,就是一心在給村民把政策講透、把賬算清中。時常一講就是大半天,遇到聽力不大好的老人,更是要扯着嗓子大聲說,嘶啞着嗓子的他講出的句句話語讓鄉親們感到絲絲心痛,更打動了他們。鄧大爺也是危房改造的鄉親之一,就是因爲當初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王書記在動員他進行改造時,他滿口就答應了。

▲王書記走訪中爲砍柴村民幫忙

站在老百姓的角度,關心他們真正需要什麼。”是王長倫書記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努力讓全村均成爲扶貧政策的受益者,讓脫貧奔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4

清心律己,“帶”起更多正能量

▲王書記入戶採集貧困戶信息

王長倫書記喫住在村裏、紮根在村裏,已經不記得有多少個節假日無休了五加二、白加黑,甚至連今年的國慶節長假都一天未休。家中還有在上小學的兒子,卻不能時常陪伴,只能抽空在視頻裏把歉疚的撫慰和話語通過山裏微弱的信號傳遞給他。

▲王書記與家人合影

但同樣殷殷期盼的還有活在大山裏的鄉親們,舍小家爲大家。一針一線縫,潤物細無聲,他通過自己的行爲帶動了更多正能量。村裏的“兩長八員”是從村民中選出來的,熟悉各家情況,有一定的手藝特長,在百姓中威信頗高。王長倫書記動員他們參與到村內矛盾調解、扶貧項目推進落實中來。一組的理事長譚志義,年紀大又患有病,但他樂於助人,爲特殊困難羣衆護理送飯。積極響應王長倫書記和村兩委號召,參與矛盾調解,收效甚好。六村落的理事長鄧中周,憑藉他的好手藝參與幫忙村內建設和產業發展。

▲三墩巖村接受社會愛心人士捐款

在王書記和縣檢察院共同努力下,先後帶動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爲三墩巖村捐贈愛心資金400餘萬元,助力三墩巖村脫貧攻堅。

王長倫書記堅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他說:“作爲大山的兒子,我欠大山一個承諾。但我不想輕易承諾什麼,但求用心用情、盡心盡力爲山裏的人做點什麼,讓他們和千千萬萬人一道感受新時代的獲得感!”

2018年是秭歸縣脫貧攻堅戰的決戰決勝之年,爲了全力打贏這場硬仗,400多名專職駐村隊員奔赴村組一心撲在扶貧一線,王長倫書記只是他們中的一員。縣檢察院還有3名同志——鄧小蘭、向虎、常建山,也傾心奮戰在脫貧攻堅中,他們又會有怎樣的故事呢?

敬請繼續關注我們

爲你講述他們的動人故事

END

編  輯 | 沐  雨

審  校 | 鴿  子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往期精彩回顧

一口咬進了看守所!

政治生日體悟 |喫苦是一生的財富 

桔香薦書 |一位風塵女子的愛國情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