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宝宝喜欢盯着别人吃东西这种行为,几乎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都会出现,家长也不要因此过于焦虑。如果孩子还是出门在外的时候喜欢盯着别人吃东西,那么就是平时家长教育的不到位了,孩子就是没有礼貌了。

现代人的生活充满了压力和紧张的节奏,有时即使简简单单吃顿饭也成了奢侈。所以当我们看到小宝宝投入地吃东西的时候,会觉得很可爱,尤其是当孩子流着口水目不转睛地看大人吃东西的小模样更是讨人喜欢。

可是很多家长不这样觉得,他们觉得在外面的时候,自己的孩子盯着别人吃东西是一件很令他们尴尬的事情,虽然一般的人在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往往都会分给小宝宝一些食物,可是很多家长还是觉得这样会让别人觉得自家的宝宝没教养。

其实,宝宝喜欢盯着别人吃东西这种行为,几乎在每个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都会出现,家长也不要因此过于焦虑。

孩子总是盯着别人吃东西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 孩子在家里没有养成正确的吃饭习惯

我们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家长在上面画什么,孩子就成了什么。习惯也是如此,大多数孩子在家里都是被家里人宠上了天,什么都不舍得孩子自己动手做,吃饭都是大人追着喂。

而孩子习惯了一边玩一边吃饭,他们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饱腹这件事上,而是玩,所以有时就会出现吃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吃饱的现象。而家长觉得喂了这么久宝宝吃的也不积极,可能是宝宝不怎么饿。

这就导致了并没有吃饱的宝宝出去后看见别人吃东西就会嘴馋盯着看的情况,而家长还以为这是宝宝的天性。

2. 孩子三餐不固定,没有规律

有些年轻的宝妈生孩子前习惯了睡懒觉,作息不规律,生完孩子以后也把孩子带成了跟自己一样的作息,有时起来晚了就一天只吃两顿饭。

而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固定三餐的营养跟不上,就会总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取食物。

3. 孩子模仿家长

有些孩子总是喜欢盯着别人手里的食物确实是想要吃的原因,而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维也是模仿家里的成员。

如果宝宝家里人平时在宝宝面前吃别人手里的食物,宝宝就会错误地以为只要想吃别人的食物,那么任何人都应该把食物给他。

4. 家长教育的缺失

一般孩子较小的时候,家长的教育孩子还听不太懂,而四五岁以上的孩子一般都能听懂家长的话,能进行沟通了。

如果孩子还是出门在外的时候喜欢盯着别人吃东西,那么就是平时家长教育的不到位了,孩子就是没有礼貌了。

通过上面来看,孩子喜欢盯着别人吃东西这种现象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家长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孩子出现这种状况就是没有礼貌,没有教养。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

1. 孩子的天性是充满了好奇心,盯着别人的食物并不代表他是没有礼貌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多事物都是新奇的。有时他盯着别人的食物,也许是那种食物的色彩,形状或者气味吸引了他,他是因为没有见过,没有尝过才会去观察。

这个时候家长就不能因为孩子的行为而批评他了,家长可以给孩子描述,让孩子通过描述去想象,这样既不打击孩子幻想的积极性,也缓解了尴尬。

2. 孩子真的是想吃别人正在吃的食物,但是并没有意识到盯着别人看是不妥的行为。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他的心里面对于礼貌行为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晰,也就是说他不知道哪些行为是礼貌的,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此时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帮助孩子区分哪些行为是不妥的。

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宝贝,如果你也想吃,你可以告诉妈妈,妈妈可以买给你吃,但是你不应该盯着别人看,因为那样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

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即使不盯着别人吃东西,自己也能吃到想吃的食物,就会减少甚至杜绝这种行为。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改善孩子这种喜欢看别人吃东西的行为?

1. 帮孩子养成正确的用餐习惯。

家长最好让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坐在他专属的位置,不要养成一边玩一边吃饭的习惯。应该让孩子明白吃饭的时候要专注,这样孩子在吃饭时吃饱了,外出的时候即使看到别人吃东西也会不感兴趣。

2. 每天在孩子的三餐外定时定量地给孩子吃零食,水果和点心

很多家长都反应自己家的孩子一到吃饭时就不饿,一过饭点了就嚷嚷饿,家长不忍心饿着孩子,就会给孩子吃零食或者小点心。

其实这些家长不知道这种行为并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不仅让孩子三餐不规律,还让孩子陷入了恶性循环,这样就容易导致孩子出门时喜欢盯着别人吃的食物。

3. 跟孩子沟通,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这条比较适用于大一些的孩子,家长可以回到家以后态度坚定地告诉孩子这样盯着别人吃东西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爸爸妈妈很不喜欢这样。

只有父母的态度坚定,孩子就会认真对待家长说的事情,才会在行动上做出改变。

4. 家长不要当众训斥孩子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这种行为让他丢了面子,往往就会在公众场合大声责骂孩子。其实即使孩子的行为不当,他也是有自尊心的,家长这种当众训斥的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家长可以在没人的地方,或者回到家以后再告诉孩子他犯了什么错,千万不要当众就指责孩子,当大家瞩目他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没有安全感的,而这种不安全感是父母带来的,孩子就会变得不爱跟父母沟通甚至会憎恨父母。

孩子的得体言行是需要父母平日里点点滴滴的教导的,不是靠孩子自己就能形成的。而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模仿最多的人,所以家长的言行也很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