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鎳礦主要供應來源於菲律賓和印尼。一、全球鎳礦分佈。

7月份以來,國內金屬鎳價格開啓了一輪瘋狂漲勢,9月3日,滬鎳主力合約最高報149190元/噸,刷新了歷史新高,相較7月8日累計漲幅已超過50%。

鎳礦主要供應來源於菲律賓和印尼。根據USGS數據顯示,菲律賓和印尼合計產量佔據全球產量的30%。

妖“鎳”再次作祟,15萬元/噸,供不應求,鎳成下一個明星礦產

(1) 印尼

蘇拉威西島是印尼中部的一個大型島嶼,佔據整個印尼鎳資源的70-80%,陸地總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積比重最大的島嶼。其森林覆蓋率53%,島中部是險峻的山區;因此主要公路均沿海而建,這也和島上的礦區、冶煉基地分佈類似。海岸線總長5478千米,海灣深邃,沿海滿布珊瑚礁,因此冶煉基地的碼頭建設是一個重要資本支。

妖“鎳”再次作祟,15萬元/噸,供不應求,鎳成下一個明星礦產

今年7月受印尼地震和印尼重啓出口禁令,再加上前期淡水河谷旗下一鎳礦工廠停工的影響,引發鎳供應擔憂。此後在9月初,有報道稱印尼能源礦業資源部發言人稱,將在今年12月底開始暫停鎳礦石出口。

(2) 菲律賓

菲律賓作爲僅次於印尼的全球第二大鎳產國,同樣受到政策風險。9月16日,據媒體報道,菲律賓一位政府高級官員週一稱,隨着地區政府行業審計的開展,菲律賓南部的鎳礦開採中心無限期暫停開採業務,該地區主要生產高品質鎳。

綜上,全球前兩大鎳礦生產國接連遭遇“危機”,鎳礦供不應求似乎板上釘釘。9月19日,國際鎳業研究組織在一份報告中稱,今年7月全球鎳市場供應缺口擴大至6700噸,6月供應缺口爲2700噸。

一、全球鎳礦分佈

鎳是基本工業有色金屬之一,廣泛應用於鋼鐵、機械、建築、化學工業等領域,也是鋰電池的重要原料之一。自然中主要存在兩類鎳礦,紅土鎳礦和硫化礦。

鎳生產鏈

妖“鎳”再次作祟,15萬元/噸,供不應求,鎳成下一個明星礦產

1.硫化鎳礦

中國甘肅省金川鎳礦帶、吉林省磐石鎳礦帶;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裏(Sudbury)鎳礦帶;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林萊克的湯普森(Lynn Lake-Thompson)鎳礦帶;蘇聯科拉(Kojia)半島鎳礦帶;俄羅斯西伯利亞諾里爾斯克(HophHjibck)鎳礦帶;澳大利亞坎巴爾達(KaMbalda)鎳礦帶;博茨瓦納塞萊比-皮奎(Selebi Phikwe)鎳礦帶;芬蘭科塔拉蒂(Kotalahti)鎳礦帶。

2.紅土鎳礦

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鎳礦區;印度尼西亞的摩鹿加(Moluccas)和蘇拉威西(Sulawesi)地區鎳礦帶;菲律賓巴拉望(Palawan)地區鎳礦帶;澳大利亞的昆士蘭(Queensland)地區鎳礦帶;巴西的米納斯吉拉斯(Minas Gerais)和戈亞斯(Goias)地區鎳礦帶;古巴的奧連特(Oriente)地區鎳礦帶;多米尼加的班南(Banan)地區鎳礦帶;希臘的拉耶馬(Lary mma)地區鎳礦帶;以及蘇聯和阿爾巴尼亞等國的一些鎳礦帶。

妖“鎳”再次作祟,15萬元/噸,供不應求,鎳成下一個明星礦產

3.全球十大鎳礦生產商

淡水河谷、諾里爾斯克、金川集團、嘉能可是全球主要的鎳礦生產商,年產量均超過十萬噸,其中中國1家上榜,金川集團是全球第四大鎳礦生產商,也是中國最大鎳礦生產商。

妖“鎳”再次作祟,15萬元/噸,供不應求,鎳成下一個明星礦產

二、我國鎳礦分佈

我國硫化物型鎳礦資源較爲豐富,主要分佈在西北、西南和東北的19個省份,其中,甘肅儲量佔全國鎳礦總儲量的62%(金昌的鎳產提煉規模居全球第二),隨後是新疆(11.6%)、雲南(8.9%)、吉林(4.4%)、湖北(3.4%)和四川(3.3%)。

妖“鎳”再次作祟,15萬元/噸,供不應求,鎳成下一個明星礦產

我國三大鎳礦分別爲:金川鎳礦、喀拉通克鎳礦、黃山鎳礦。主要生產廠家有:金川集團有限公司,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有色金屬工業(集團)阜康冶煉廠。其中金川集團是我國最大的電解鎳生產商,主要生產鎳、銅、鈷、鉑族貴金屬、有色金屬壓延加工產品、化工產品、有色金屬化學品等。目前,金川集團擁有的金川鎳銅礦是世界著名的大型多金屬共生的硫化礦,探明資源量5.2億噸。

妖“鎳”再次作祟,15萬元/噸,供不應求,鎳成下一個明星礦產

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中國西北部的甘肅省,建立於1959年。截止目前,金川集團每年可以生產出鎳20萬噸,鋼100萬噸,鈷1萬噸,金30噸,銀600噸,硒200噸,以及化工產品560萬噸。鎳產量居世界第三位,鈷產量居世界第四位。在有色金屬生產上具有相當的話語權。

據相關人士介紹,預計到2020年,金川集團有色金屬及新材料年產量將超過200萬噸。化工產品接近500萬噸,相比2018年提升17.3%。2020年營業收入達到2,500億元,相比2018年提升13.2%.利潤達到60億元,相比2018年提升138.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