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六小组草拟了一个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辞谱的启事稿,其中对国徽设计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须庄严富丽。▲周恩来向专家组建议,在国徽图案的麦穗之外加上稻穗,分别是中国南北代表性农作物,寓意我国地广物博。

北京天安门城楼的重檐中央,高悬着一枚熠熠生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它是新中国的重要象征和标志之一。但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国徽并没有伴随新中国的诞生一起出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匠心独运的新中国国徽|《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连载13

▲如今的天安门城楼重檐中央,高悬着一枚熠熠生辉的国徽

匠心独运的新中国国徽|《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连载13

▲1949年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上没有出现国徽

原来,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和定稿经历了一个颇为曲折的过程。庄重大方的国徽图案,是众多专家、学者集体创作的结晶,其中也凝聚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情感、智慧和心血。

1949年6月,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后,负责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方案的任务交给了筹备会下设的第六小组。第六小组草拟了一个向全国征集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辞谱的启事稿,其中对国徽设计提出三条基本要求:中国特征、政权特征、形式须庄严富丽。

到8月20日截稿日,共收到国徽设计方案112件,图案900幅。略感遗憾的是,与国旗、国歌相较,国徽应征稿数偏少,虽有900幅图案,但投稿者多数把国徽误解为国标,或设计成纪念章,不合体制;少数设计合乎国徽体制的,又图案意味太浓,不够庄重大气。经第六小组成员和专家审阅,认为可供参考选择的国徽样式根本不够,决定另请专家拟制。

8月26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会上,毛泽东发言,从国旗和国徽对比的角度讲了一句话:国旗上不一定要表明工农联盟,在国徽上可以表明。这为国徽设计进一步明确了思路,突出了最初设计要求中的“政权特征”。

按照这个思路,由新政协会徽创作者张仃、钟灵重新设计了5个国徽图案。新设计以齿轮和嘉禾(金色麦穗)相结合,突出了工农联盟的含义,但最大问题是与新政协会徽近似,仍然不甚理想。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9月17日,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确定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曲的工作移交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并由原来负责的第六小组向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提出报告。

9月22日,即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第二天,第六小组将国旗、国徽初选意见和有关问题,连同部分初选图案作为参考资料,上报给会议主席团。第三天,参加全体会议的代表分成11个小组,讨论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场面认真热烈,意见分歧也很大。

在9月25日晚召开的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方案协商座谈会上,大家对国徽应征图稿纷纷提出修改意见。毛泽东聆听大家意见,感到一时难以形成满意方案。考虑到国徽作为新中国象征,不宜仓促草率确定,于是,他提议:国旗(方案)决定了,国徽是否可以慢一点决定,等将来交给政府去决定。原小组还继续存在,再去设计。与会者都表示同意。9月27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国旗、国都、纪年、国歌词谱的4个决议案,国徽方案暂时搁置下来。

匠心独运的新中国国徽|《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连载13

▲国徽设计时的几种方案

10月1日,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周恩来作为政务院总理,接手领导国徽设计工作。他指示:依照人民政协决议,在原有参考资料基础上,吸收更多专家参与,分别组成梁思成牵头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张仃牵头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参与工作的专家们广泛吸收中共、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意见,查阅参考大量国内外有关资料,先后提出了多种国徽方案。1950年6月,张仃设计组形成仿人民政协会徽形式、以天安门造型为主要内容的图案;梁思成设计组形成突出民族形式、以玉璧为主体造型加国旗五星的图案。两个新设计稿6月10日送交人民政协常委会讨论,常委会仍然感到不十分满意,但原则通过了以天安门造型为主要内容之一的设计思路。

6月14日,人民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召开,国徽设计定案再次提上议程。为了能在国庆一周年纪念日到来前悬挂上新中国的国徽,周恩来带领两个设计小组的专家学者们夜以继日地抓紧工作。

一天,周恩来正对着一幅国徽草图凝神思考,忽然心中一动,想起几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是1942年底,周恩来在重庆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应邀参加宋庆龄举行的欢送董必武回延安的茶话会。隆冬时节,大家围坐在熊熊燃烧的壁炉前,壁炉架上方垂挂着两株颗粒饱满的稻穗,被炉火映照得黄澄澄的。见此情形,有人赞美道:你们看,这两株稻穗多好看呀,简直像金子一样!宋庆龄笑着说:这比金子还宝贵呢!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才有好日子过啊。周恩来抚摸着稻穗,意味深长地说:等到全国解放,人民坐了天下,我们一定要把这稻穗画到新中国的国徽上面去。现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周恩来很快向专家组建议,在国徽图案的麦穗之外加上稻穗,稻、麦分别是南北代表性农作物,因此也可寓意我国地广物博。

匠心独运的新中国国徽|《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连载13

▲周恩来向专家组建议,在国徽图案的麦穗之外加上稻穗,分别是中国南北代表性农作物,寓意我国地广物博

根据周恩来的建议和审查小组评审意见,两个小组都不甘落后,通宵达旦地修改完善原先的草图。张仃设计组以天安门造型为主要内容的原方案为基础,很快拿出新的设计稿,兼具齿轮、嘉禾(金色麦穗加稻穗)、五角金星、天安门等元素,色彩运用融红墙、黄瓦、青天等为一体。梁思成设计组注意吸收以天安门为主体的设计思路,综合各方面评审意见,整理绘制出新的设计稿:主体采用简化的天安门正立面造型加国旗五星,外围以绶带连接齿轮和麦稻穗,整个图案颜色采用符合中国传统喜庆习俗的金、红两色。

经反复比较,梁思成组的设计稿得到人民政协审查委员会多数人员的赞同。周恩来认为该稿集合了各设计图案优点,指示做进一步修改,并且建议把麦稻穗形象塑造得更加挺拔向上,使颗粒饱满丰润,构图凹凸有致。最后,由梁思成等执笔,绘制形成了一个既有中国特征和人民政权特征,又庄严富丽,大家都感到满意的图案。

1950年6月23日、28日,人民政协一届二次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相继讨论通过梁思成设计组修改完成的国徽图案及附加的说明文字。说明文字解释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容为五星、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诞生。

匠心独运的新中国国徽|《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连载13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名义,向国内外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匠心独运的新中国国徽|《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连载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名义发布命令,向国内外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从此,国徽作为新中国的重要象征,闪耀在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