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聽 | 嫌棄死工資?拖垮你的其實是……

穩定絕不是人生常態

輕戳音頻,聽聽如何打破工作的天花板

主播 | 王琳

最近有人跟我聊起體制內,說起那些打死也不離開體制內的年輕人,咬牙切齒,明明很掙扎很痛苦,但就是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寧可抱怨,也不願改變。於是,很多人咬牙切齒地說,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我覺得現在的人對死工資有點誤解。

拿死工資的人未必過得不好,也有不少活得風生水起,沒有死工資的人,也未必活得多好,喝西北風的日子大概常有。

很多人覺得死工資不能創造價值,畢竟努力不努力都一樣,幹多幹少也沒差別。講真,我覺得不是,死工資這事兒還真不能一概而論。

一個人有沒有前途,錢未必是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比起工資是不是死的,工作是不是死的更值得關注。有些人就算拿的不是死工資,也擺脫不了被拖垮的命運。

過去,我覺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優秀,後來我發現,一個人的視野有多大,事業才能做多大。這是很多人職場進階路上難以跨越的障礙。

很多人工作久了就會變得遲鈍。每天好像是在努力,工資也按部就班地隨着年紀漲,可當一份工作做得特別熟練的時候,他們往往不願意再去了解新事物,嘗試新東西,也不願意承擔更多。這種舒適圈其實很可怕。

想起這麼多年在職場,經常乾的一件事兒,把自己不會的東西丟給會做的人。對整體項目而言,這是高效,但對個人發展而言,或許是災難。

工作應該是一副版圖,可大部分人的版圖裏卻只有自己門前那塊地。而這種侷限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對錢的執念。你不給我錢,憑什麼讓我幹。但有時候,你就得先幹,纔有可能賺到錢。

馬雲曾經說:“絕大多數人是因爲看見而相信,只有少部分人是因爲相信而看見。大部分人因爲不相信未來,所以不敢去嘗試,可我們相信,哪怕走的是彎路,也比原地踏步強。

什麼叫原地踏步?不是你的工資,是你的水準。

很多以薪水爲工作導向的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隻看工資,不看內容。有專家曾經提到過一個概念,叫作“下屬力”,也就是怎樣才能做一個好的下屬,進而優化自己的職業生涯。

“下屬力”包括工作的獨特性,職位的不可取代性和工作成果的標誌性,而學習力的強弱,是一個人“下屬力”強弱的分水嶺。

這其實是職場晉升過程中一個巨大的盲點。

拿死工資其實並不可怕,只要你的工作本身有價值,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爲自己的能力保值、增值,就不怕面對變化。

真正可怕的是你拿着死工資,卻沒有任何長進,不垮掉纔是奇蹟。

喜歡的話分享給朋友吧,將感悟傳遞

在聽效應——分享:

你如何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播講 | 王琳

製作 | 劉睿

編輯 | 王琳 馬媛 霍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