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來楊秀山的級別是不夠中將級別的,有人說他當中將是因爲賀老總對他的欣賞,但這只是很少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楊秀山在自己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參加戰鬥無數,受傷無數,光是差一口氣就回不來的重大負傷就有六次。剛出院的楊秀山就參加了板栗園戰鬥,結果敵人的炮彈就在楊秀山腳邊爆炸,彈片刺入了楊秀山的右腿,因爲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醫生只取出了最大的一塊碎片,剩下14塊碎片全部留在了楊秀山腿上。

1955年的大授銜一共產生了177名開國中將,其中包括一位正兵團級、22位副兵團級、54位準兵團級、95位正軍級,另外除了四個人沒有軍隊級別之外,還有一位副軍級。而這位級別最低,唯一的副軍級中將就是楊秀山。

本來楊秀山的級別是不夠中將級別的,有人說他當中將是因爲賀老總對他的欣賞,但這只是很少一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楊秀山在自己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參加戰鬥無數,受傷無數,光是差一口氣就回不來的重大負傷就有六次。

楊秀山16歲就參加了紅軍,結果在第一次參加戰鬥的時候就受了傷。那是在攻打湖南華容縣墨山鋪的戰鬥中,衝在最前面的楊秀山沒什麼躲避敵軍攻擊的經驗,直接就被打中腿部。也因爲這次負傷,他在戰後被升爲班長。

1935年的時候,楊秀山已經是團政委了,他參加了楊家河的戰鬥。當時爲了擴大戰果,楊秀山率軍追擊敵軍,結果被子彈擊中了頸部,差一點就犧牲,之後在醫院裏躺了好幾個月。

剛出院的楊秀山就參加了板栗園戰鬥,結果敵人的炮彈就在楊秀山腳邊爆炸,彈片刺入了楊秀山的右腿,因爲當時的醫療條件有限,醫生只取出了最大的一塊碎片,剩下14塊碎片全部留在了楊秀山腿上。

之後楊秀山參加了長征,雖然他所在的紅二方面軍所選擇的路線相對要輕鬆一些,但是也有出生入死的經歷,比如六甲之戰。當時時任紅十八團政委的楊秀山奉命狙擊敵軍,結果在戰鬥中被擊中頭部,因爲戰事喫緊,楊秀山只是做了簡單的包紮就又投入了戰鬥。一直到建國之後,經常頭疼的楊秀山去醫院檢查,才發現他的頭部有7塊彈片。

而楊秀山最難忘的一次受傷經歷當屬1936年9月的甘肅成縣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楊秀山的臀部被子彈擊穿,但被打碎的骨頭沒有及時取出來,碎骨折磨了楊秀山整整一年多,直到他去西安的醫院纔給治好。

建國後楊秀山被民政部評爲二等乙級殘廢,身上有21塊彈片無法取出,也給他帶來了嚴重的後遺症,直到楊秀山2002年11月病逝,遺體火化之後纔看到了那21塊細碎的金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