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東北義勇軍後援會遷到了北平,改名爲遼吉黑熱民衆抗日後援會,朱慶瀾繼續親自爲前線將士籌集物資,可以說是拼盡了全力。當時有人不想捐款,朱慶瀾就對其大罵特罵,說這些人平日裏錦衣玉食,到關鍵時刻卻變成了沒有感情的走肉行屍,對拼上性命的東北義勇軍將士熟視無睹,對民族英雄一毛不拔,他們對不起任何人。

《義勇軍進行曲》是新中國的國歌,它的作詞田漢和作曲聶耳如今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卻是一個國民黨的上將定的。

一開始這首歌是作爲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田漢起的名字叫《軍歌》,聶耳起的名字是《進行曲》,但電影公司對這個兩個名字都非常不滿意,認爲和《風雲兒女》不般配。

朱慶瀾正是這家電影公司的投資人,於是他就給這首歌起了個名字叫《義勇軍進行曲》,後來就變成了我國現在的國歌。

朱慶瀾是張作霖的好朋友,但是他對張學良卻非常不滿意,因爲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不戰而逃,把東北大地拱手送給了日本人。所以朱慶瀾就在事變發生的第三天就向全國通電,尤其針對的是蔣介石、汪精衛和共產黨,呼籲各方勢力停止內戰,共同抗日。這可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第一份主張抗日的電報。

在電報中,有一句話足以振奮國人:“呈請各方當軸冷靜思維,時至今日,有何恩怨不可冰釋?有何政見不可犧牲?舉國團結,一體奮興,同舟風雨,共濟艱危!”

爲了促成抗日大局的形成,朱慶瀾還在上海組成了東北義勇軍後援會,爲東北的抗日誌士籌集了36萬大洋。當時有人不想捐款,朱慶瀾就對其大罵特罵,說這些人平日裏錦衣玉食,到關鍵時刻卻變成了沒有感情的走肉行屍,對拼上性命的東北義勇軍將士熟視無睹,對民族英雄一毛不拔,他們對不起任何人。

後來東北義勇軍後援會遷到了北平,改名爲遼吉黑熱民衆抗日後援會,朱慶瀾繼續親自爲前線將士籌集物資,可以說是拼盡了全力。

然而在全國人都被朱慶瀾的行爲所感動的同時,蔣介石卻對其不爲所動,反而認爲朱慶瀾的行動影響到了自己的政策,於是就強行解散了後援會。

朱慶瀾失去了爲抗日做貢獻的機會,心裏十分憋屈。所以每年到九月十八日這一天,朱慶瀾都會自己一個人呆在房間裏,絕食一整天,以警示自己不能忘記國恥。

最終朱慶瀾積鬱成疾,身體每況愈下,最終在1941年1月13日因病去世,終年67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