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出行、分時租賃,當汽車出行擁有更多商業模式可選擇,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是怎樣的?怎樣才能提升消費意願?出行生態重構下的消費者意願調查顯示,需要建立一種似曾相識的聯繫,誰能夠與消費者建立感情聯接,誰能夠更好、更貼心地服務消費者,誰就能在最後的競爭中獲勝。

這份由《環球時報》聯合J.D Power和騰訊汽車共同發起的“出行生態重構下的消費者意願調查”,共收取4443 份問卷,覆蓋中國的一線、新一線、二線、三線和四線城市。調查內容涉及網約車、分時租賃兩個部分。

出行生態重構下的消費者意願調查在京發佈 涉及網約車、分時租賃

調查表明,在網約車領域,滴滴出行以最高的品牌“忠誠度”和“流行度”在市場上佔據最大的份額和品牌效應。J.D Power 中國區消費者洞察和體驗戰略部負責人謝娟分析:“對網約車新進入者來講,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讓消費者知道、用到,並且愛上,企業需要在品牌忠誠度方面向上運維。”而在分時租賃領域,最領先的公司爲Gofun 首汽分時租賃,但是對比其他品牌,它的優勢並沒有如滴滴出行在網約車市場那樣明顯。謝娟表示,從中國市場分時租賃的表現來看,有很多品牌在齊發力,目前爲止還沒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所以對這些服務提供商而言,今天的市場還有非常多的機會。

調研顯示,朝九晚五工作的上班族是網約車主要的用戶羣,因此早晚高峯是他們使用網約車的高峯期;而分時租賃領域,有22%的受訪者表示有意願嘗試分時租賃,並對這一商業模式充滿信心,此外,還有12%的受訪者表示參與分時租賃純粹是好奇心驅使。共享出行也正逐步影響消費者購車的意願。在調查中,有88.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常用地點(家、公司、醫院、商場等)都有共享汽車,將會減少自己駕駛私家車的頻次;而69.7%的受訪者甚至表示會推遲或者不再購買私家車。本次調查還收集了消費者在使用共享出行時最關心的幾大要素,最後歸類爲六大要素,即價格、安全性、時效性(即能不能第一時間接到乘客)、在車內的乘坐體驗、司機和平臺服務體驗以及其他。

從調查結果中看出,中國消費者最不滿意的要素,排第一的是價格,第二爲時效,第三爲司機和平臺服務體驗;而停止使用這一平臺的影響要素,排第一位的是安全性,第二位是價格,第三位是時效性;最後,增加使用的要素,排在第一位的是服務,第二位是車內的產品體驗,第三位是價格。“從消費者的行爲邏輯可以總結出三條規律,即第一,‘價格、時效和安全性’是必須項,體驗則是影響未來決策的核心槓桿;第二,消費者願意把錢花在‘看得見’的體驗上;第三,增加與消費者粘性的關鍵則在‘看不見的’的地方——建立共感力。”謝娟說道。

謝娟表示,在新出行領域,中國消費者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屌絲經濟”時代,人們追求花最少的錢買最貴的東西,性價比被捧上了神壇;第二個階段是符號經濟時代,大品牌出現;第三個階段是品質體驗經濟時代。“到這一時代,車本身不是車了,打車不再是A點到B 點的三維空間移動,而出現了‘情感’這一第四維度。今天所有的連接與體驗和情感都有關係,所謂的創新,實質是建立一種似曾相識。”謝娟說,“誰能夠與消費者建立感情聯接,誰能夠更好、更貼心地服務消費者,誰就能在最後的競爭中獲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