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子銘

前言

中國書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書法藝術是中國燦爛的傳統文化遺產,記載着中華文明的演變和歷史,書法和寫字,兩者之間,即相通,又有區別。學習好書法要先學會寫字。因此,寫好字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和前提。中國書法,源遠流長,書法碑帖,不勝枚舉。一般常見的字體有;楷、行、草、隸、篆等書。

隸書又名佐書、史書、八分書,根據出土簡牘記載,隸書始創於秦朝,獄吏程邈所作,叫秦隸,後到東漢時期隸書達到頂峯又叫漢隸。隸書和篆書相比,改造了篆書的偏旁,打破了篆書的形體結構,字形長轉爲扁平,筆畫進一步簡化,由彎曲、圓轉的線條改寫爲平直、方折的筆畫,並顯出波勢,一波三折和蠶頭雁尾。後期的隸書還出現了挑法。漢字的演變從此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併爲以後漢字的形體奠定了基礎。因此隸書的出現是漢字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才逐漸被魏碑、楷書所取代。由於它的筆畫方圓兼用,筆法更加完備,又接近魏碑和楷書,字形秀美典雅,古樸厚重,一直在書法界被認爲是必學書體之一。

學習書法應先從小篆入手,然後在學習隸書,這樣上手比那些直接學習唐楷的要容易一些,特別是初學者,因爲隸書筆畫簡單很好把握,這也是根據我多年學習書法悟出的經驗。我認爲;“學書先篆後隸,再習唐楷、行書和草書,易成也。”要想寫好隸書,先從筆畫入手,隸書筆畫有八種;橫、豎、撇、捺、鉤、折、挑和點。在書寫過程中橫、捺、挑筆畫從左向右、豎畫從上至下中鋒書寫。折畫由橫與豎的組合而成,爲合成筆畫,書寫如同橫、豎畫。鉤畫的溝部附於其他筆畫尾端,不能獨立出現。點畫爲附屬筆畫時,一般寫成橫。這些筆畫在書寫過程中,要注意寫好起筆、行筆和收筆三個過程,並且三個過程要連貫,一氣呵成,中途不能隨意停頓。同時還要注意各種筆畫的各自形態、輕重、長短、曲直以及不同方向。隸書要比小篆有點難度,小篆一個筆法,隸書有提、按、頓、挫關係。所以要懂得筆法和技法的運用, 合理安排字的間架結構,熟練掌握隸書的一些規律和用筆。這也是爲以後的楷書、行書、草書打下了一個完美的基礎,打好這個基礎,對手腕的靈活度、力道控制以及對後期學習書法各體都有很大幫助。

因此,學習書法,繼承傳統,是我們不可推諉的歷史重任。長期以來,書法深受海內外人士的喜愛,今天特別是年輕人,己成爲一種時尚。爲了便宜大家學習,我將幾十年的學習書法心得,編成這套《王子銘書法隸書入門技法》字帖。本字帖主要側重於隸書的基本筆畫練習,目的是爲初學者提供隸書入門上的捷徑,少走彎路。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難免出現疏漏,希望廣大同仁指正。

一、隸書的八大特點是:

1.逆入藏鋒或露鋒起、中鋒行、回鋒或出鋒收;寫法是逆入藏鋒或露鋒致首端,然後調筆鋒爲中鋒行筆,(中鋒就是行筆過程中筆尖一直在筆鋒的當中,不使筆尖外露,力含其中,筆畫凝練勁挺,圓建美觀,視爲書法中的主要用筆)行到末端調轉筆鋒回收或露鋒收筆。

2.“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是指隸書特有的波橫,寫波橫時先用逆鋒向左行筆,形狀蠶頭,然後調轉筆鋒再向右中鋒行筆,到尾端時筆鋒下按,在慢慢向右上角提起挑出,形成大雁的尾巴,露峯收筆,形成波畫,使波畫有動感,富有生命力,這樣筆勢才舒展和諧自然。

3.“雁不雙飛,蠶無二設”。 如一個字裏有兩筆或兩筆以上的橫畫,只能把其中的主筆橫寫成波橫,其餘的筆畫不能重複一樣,蠶無二設是指起筆時候蠶頭寫法基本相同,也要有點變化。

4.上緊下松、上展下收;上下結構的字有兩種不同寫法,一種字主體在上半部,要寫的緊湊,筆畫穿插合理,下半部要伸縮自然,達到字形完美。另一種是上部分要寫的開放舒展,下部分要配合上部分收放和諧。

5.左緊右松,左松右緊;左右結構的字有兩種寫法,一、偏旁在左的應該是左松右緊,二、偏旁在右邊的是左緊右松,在書寫過程中要先寫左再寫右,相互顧盼、呼應。

6.內緊外鬆;包圍或半包圍的字,內要寫的緊湊而舒適,合理安排每一筆畫,外要伸縮和諧自然。

7.“圓潤秀美,剛勁有力”隸書筆畫有八種;橫、豎、撇、捺、鉤、折、挑和點。他們的筆畫形成軌跡顯著,粗細不一,傳承變化,重的筆畫要寫得飽滿,輕的筆畫要寫得秀氣。隸書用筆時,有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節奏,從微小的動作中流露出筆意,也寫出它剛勁有力的效果。

8.“方勁古拙”隸書是從篆書演變而來的,使漢字從原來的單一筆畫發展成爲多變的筆畫,把篆書的化繁爲簡,把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化弧爲直,字形扁平,偏旁獨立,上下藏蓋,主筆左右伸展,相互呼應,疏密自然,立形方正,所以有“篆圓隸方,高雅古樸”的說法。

二、隸書曹全碑基本筆畫;

三、曹全碑範字;

四、隸書章法;

王子銘書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