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學院

用我們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關注

奈特來華參賽前,家人爲他加油

關注中學生“漢語橋”比賽的小夥伴可能都還記得,第十一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現場,美國選手奈特的故事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他的家庭收養了一名來自中國的男孩,作爲奈特的弟弟。弟弟不會講英語,會說漢語的奈特成爲了弟弟加入這個家庭後的主要交流渠道。這也讓奈特更加篤定學好漢語的決心,並許下了學好漢語後要帶着弟弟走遍中國千山萬水的美好祈願。

他學習中文,爲帶弟弟走遍中國

不久前,奈特返回西雅圖,並接受了華盛頓州孔子學院志願者教師黃俊濤、李亞楠和前任中方院長王雯秋的採訪。王雯秋爲我們回憶起奈特的成長和與漢語結緣的始終。

“緣”始親情的漢語學習

第一次見到奈特的時候,是在華盛頓州孔子學院五週年慶典上,奈特和弟弟丹尼聯袂表演了相聲《誰是第一壘?》。兩兄弟熟練的利用漢語語言特色,製造了一個又一個“語言包袱”,逗得全場觀衆哈哈大笑。

奈特與家人

看着兩個不同膚色,親密無間的兩兄弟,使我有強烈的願望瞭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原來他與中文結緣是由於自己的弟弟。他的父母想從中國收養一個孩子,而中國的收養手續很長,三年後才被允許收養他的弟弟。

奈特用薩克斯風演奏《月亮代表我的心》

一家人去中國接弟弟丹尼的時候,奈特的父母都不懂漢語,那時奈特已經學了幾年的漢語,便當起了翻譯。更重要的是,弟弟剛被接到家時不會說英文,只有奈特可以跟他溝通。

最初學習漢語的動力就是他想更好地瞭解弟弟。隨着時間的推移,現在更是多了一份熱愛,纔會如此堅持。

收穫熱愛中文的祕訣

在華盛頓州,奈特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漢語小明星”。他3歲半開始學漢語,讀幼兒園的時候,就在華盛頓州孔子學院成立儀式上,作爲學生代表發言,給許琳奶奶獻花。後來他參加了華盛頓州舉辦的大大小小的中文比賽,喜獲佳績。

奈特(左二)在華盛頓州孔子學院成立儀式上致辭

今年,他也是華盛頓州史上第一位參加“漢語橋”全球大賽的選手。

奈特說,他在中文上一切的成功與追尋都離不開家人的支持,老師的指導。學中文伊始,父母對他的期望和付出,都是他克服困難最大的鼓勵。

“漢語橋”中文比賽舊金山選拔賽,奈特獲得中學生組冠軍

在學習的過程中,華盛頓州孔子學院的老師們,給了他許多指導,不僅讓他更熱愛學習中文,還給了他更多的自信。

學習期間,奈特訪問了重慶市人民小學,他說他在那裏遇到的每一位中國同學都非常友善,寄宿家庭對他也非常友好,奈特喜歡和他們一起去過的每一個地方。

正是家人的愛,老師的愛,中國朋友們的愛,讓奈特中文學習之路,色彩繽紛,愛意滿滿。

漢語學習之路要繼續前行

在問到奈特志向的時,他說一開始只是想多學一些中文。但是通過參加“漢語橋”全球大賽,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在比賽期間參觀的歷史文化景點更增強了他對中國的熱愛。他感謝孔子學院和“漢語橋”給他這個難得的機會。讓他更加了解和熱愛中國。希望將來自己長大可以在中國工作,做出更大的成就。

奈特(左)與隊友在“漢語橋”洲際晉級賽

整個採訪過程中,這個自信陽光的男孩兒面帶微笑,時而感動,時而興奮,時而鬥志昂揚。在離開他家的時候,我們對這個溫馨的家庭,許下美好的願望,希望這麼有愛的一家人永遠健康快樂,也希望奈特的漢語學習之路繼續美好的走下去。

採訪實錄

雯秋:奈特,首先恭喜你在2018年“漢語橋“全球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次參賽,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奈特: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與我同臺競技的選手們的多才多藝,真讓我佩服不已,從華盛頓州的初賽到最後全球大賽,每一位選手的漢語語言能力超羣,不容小覷。而且他們每一位都很善良友好,我這次在中國的比賽中結交了許多良師益友。

雯秋:我知道你曾先後兩次去重慶姐妹校訪問,但這次是你首次以選手的身份來華,感覺有什麼不同?

奈特:這次來中國與前兩次的遊學感覺大不相同,參賽既是壓力,也是動力。我這次參賽的最大的收穫是通過參賽,自己的漢語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更難能可貴的是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的同齡人交朋友。

雯秋:那你下一個漢語學習目標呢?

奈特:我將繼續努力提高我的漢語水平,我的目標是下一次我去中國學習之前,我能表達流利,運用自如。雯秋,忘了告訴你。我這次還贏得了在中國學習深造的獎學金,我一定會好好利用這次機會的。

雯秋:真爲你感到高興!你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呢?

奈特:我想創辦自己的智能手機公司,因爲我會說漢語,這對我打開中國市場大有裨益。

雯秋:謝謝你奈特,還來不及倒時差,就接受我們的採訪。我也很期待與你在中國重逢。

奈特在“漢語橋”舊金山選拔賽上的演講

《漢語爲我打開了一扇扇窗》

還記得你三歲半的時候在幹什麼嗎?我想告訴大家,三歲半的時候我就開始學漢語了。2010年,讀幼兒園的我參加了美國華盛頓州孔子學院成立儀式,並作爲學生代表發言,這次經歷打開了我學習漢語的第一扇窗。

因爲我的父母想從中國收養一個孩子,而中國的收養手續很長,我們三年後才被允許收養我的弟弟。我們去中國接他的時候,我爸爸媽媽都不懂漢語,那時的我已經學了幾年的漢語,我就當起了翻譯。

更重要的是,弟弟剛到我家時不會說英文,只有我可以跟他溝通。在弟弟能用英語跟爸爸媽媽交流之前,他都是和我用漢語交流。我的漢語水平也在這種影響下不斷提高,這是我學習漢語的第二扇窗。

在我學習漢語的這些年,我每年都參加學校及華盛頓州舉辦的中文才藝大賽,還爲孔子學院週年慶表演。這些經歷激發了我學習漢語的興趣,同時也爲我打開了學習漢語的第三扇窗。

我特別感謝孔子學院爲我搭建的各種平臺,讓我能更多地瞭解中國、中國人和中國文化。

2016年, 我和媽媽、弟弟一起去了中國,並在重慶住了兩個月。這兩個月,我在姐妹學校重慶人民小學六年級學習中文,這份友情一直延續到現在。今年4月,當我再一次回到重慶人民小學,我當時的老師帶着當年的小夥伴們一起回來看我,我彷彿又回到了當年的六年級。

我喜歡重慶人民直爽的性格,喜歡他們對火鍋的執着。而我邊喫火鍋邊流眼淚的照片刷爆了重慶人民小學的朋友圈,成爲了他們眼中的網紅。我不僅在書本上學習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還在中國體驗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瞭解中國人的生活習慣,這些真實的體驗爲我打開了學習漢語的第四扇窗。

我想說,漢語爲我打開的每一扇窗,都讓我瞭解: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傳統。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學習另一種語言、瞭解不同的文化能讓我用新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

最後,我想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來表達我對漢語的熱愛:漢語,你值得擁有,永遠爲你打call。

Chinese Bridge

更多選手故事

➤漢語難嗎?難!要放棄嗎?絕不!

➤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學員曉海思榮摘世界中學生漢語橋大賽“最佳創意獎”

➤“漢語橋”世界中學生比賽巴西選手凱旋

請持續關注“漢語橋”系列專題!

投稿方式

如果您有志願感言、孔院趣事、學員故事、教學方法、知識乾貨等想跟更多的人分享,歡迎通過投稿系統tougao.hanban.org給我們投稿(請選擇“微信投稿”,並在文末註明自己的聯繫方式)~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