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是沒結婚,在父母眼裏,就是可憐地一個人孤零零地飄來蕩去,哪裏有什麼幸福感可言。在我看來,人的一生如此短暫,人生最重要的應該先是自己,其次纔是伴侶、孩子、父母。

面對父母的催婚期望,大部分的我們,既不能徹底和父母對抗,也不能完全聽從父母的安排。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01我,29歲,大齡女青年,爸媽要求過節必須帶男朋友回家

國慶節,單位放假7天,我帶家人出去旅遊。便發了條朋友圈,問誰過節不回家,幫我養幾天家裏的小狗。

喫中午飯的時候,另一個部門的同事櫻桃找我說,她可以幫我看着小狗幾天,也可以做個伴。

我非常納悶,雖然櫻桃家不是本地的,但家就在鄰近地級市,坐高鐵就50分鐘時間。

我問她,過節咱單位又沒有多少工作,你不回家也不出去旅遊,難道就在宿舍天天待着嗎?

她說,不回去啊,回去又要被各種催婚,煩都煩死了!與其回去被爸媽嘮叨,不如在這安靜地過個節。而且,我爸前兩天又說了,國慶想回家,必須帶男朋友回來!沒有就別回來了。

櫻桃哭喪着臉說,今年她29歲,已經被父母威逼利誘的相親次數達到了令人髮指的97次。再過一個月,就到她30歲生日了,她實在不知道回家後,父母會怎麼對她。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她媽媽爲了她早點結婚,經常說這樣的話:“差不多就得了,別挑了,你也好不到哪裏去”,“跟誰結不是結啊,幾年後都一個樣”,“你先結,哪怕以後再離呢”……

櫻桃給我說,從小到大,她一直以最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大學放棄保研資格,考取全國排名前十的大學研究生,就是爲了證明自己。在過去的快三十年裏,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榜樣。

可是當她快到 30 時,突然發現,這一切在父母眼裏,都不重要了。只要她一天沒嫁人,那麼她就是失敗的。

如果身爲一個女生,她的使命就是嫁人生子,她爲什麼還要從小努力呢?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02多少盼着過節回家的遊子,在團圓的溫暖氣息中,被“每逢佳節被催婚”的苦澀與甜蜜打擊得體無全膚

無論你是公司裏的CEO,還是寫字樓裏的普通白領,只要你從大城市衣錦還鄉,雖然你覺得自己那麼的與衆不同、卓爾不羣,但只要回到老家,便泯然衆生。

你再也沒有大城市人設的光鮮,沒有人關心你外套的品牌,更沒有人問你下一步的人生規劃。和千千萬萬大齡、單身女青年一樣,只會面臨同樣的拷問:

怎麼一個人回來?有男朋友了嗎?你看隔壁的誰,孩子都打醬油了。你再看看你?計劃準備什麼時候結婚?有沒有打算。年紀不小了,不要太挑,早點結婚早點生孩子。 XX 家的兒子也回來了,要不你們見見?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很多父母,他們會覺得,小孩子年輕,目光短淺,考慮不周到,只圖眼前一個人的自由自在。

又或者還像電影裏描述的那樣,等着一位十全十美舉世無雙的如意郎君,身披金甲聖衣,腳踏七彩雲來娶自己!

在他們眼裏,人生只有柴米油鹽搭夥過日子,結婚寧早勿晚。

於是,催婚便成了他們的人生重大任務,就像之前催你寫作業,催你早點睡覺,催你上學一樣的道理。

所以,每到過節,大家會習慣性的害怕催婚,寧願在外也不回家。我一位師妹就說,因爲她們在城市苦苦奮鬥磨礪出的鎧甲,在面對“催婚”時,就會立馬顯得黯然失色,似乎自己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抵不過家人口中的“一紙結婚證”。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03你看她厲害有個屁用,那麼大年齡還不是沒結婚

在一些父母眼中,女兒們哪怕再優秀、再懂事、再好看……30一過,那就只剩一個標籤:大齡剩女。

櫻桃不是最慘的,她的一位朋友因爲一直沒有結婚,被那個封建思想很濃的爸爸,用很惡毒的話罵她,說她是“喪門星”,丟全家人的臉。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這讓我想起了我的表姐,在我看來,絕對的霸道女總裁。可是在親朋好友的眼中,她只是一個隨時可以取笑的“大齡剩女”。

在我這個二線沿海城市,靠自己打拼,一套別墅、一套200平的海景房,一輛50萬左右的車。

對我表姐來說,現在公司正是上升期,平時的她忙極了,別說談戀愛,連約她喫個飯都要等很久。

創業女人的內心其實是孤獨的,她也想找個人生另一半說說心裏話。

所以,有時她也很着急,爲了滿足父母的心願,也談了幾次戀愛,想找到合適的人談婚論嫁。但結果無一例外都是失敗了,對方不是嫌她太強,就是覺得她太忙,導致幾次戀愛都沒能談成。

這只是普通人的例子。

對於名人來說,你只要集齊單身、未婚、女性三個標籤,仍然避免不了被公然催婚的尷尬。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顏寧,女博士,30歲成清華最年輕博導,41歲當選外籍院士。

這樣優秀的女人,網上還有這樣的言論:

這樣的基因應該生孩子爲人類做貢獻。不結婚的女院士,誰知道是怎麼上位的。雖然事業出色,但還是耽誤了婚姻大事。

當一些人們拿婚姻作爲評判她人生標準的時候,還似乎很得意:你看她很厲害的樣子,還不是沒能結婚。

但其實呢?是她選擇了不結婚。正像顏寧說的,我的幸福感從來與婚姻狀態無關。

正是她的自信,讓她選擇了最讓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爲伴,用心生活,自由做自己。

04大齡女性面臨的婚戀壓力,往往比同齡男性沉重許多

社會評價一個男性,最重要的標準就是事業和金錢;而評價女性,最重要的標準卻是婚戀和家庭。

這就直接導致了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現象:兩個人之中,必須要有一人選擇爲了家庭而犧牲事業,而這個人往往是女性。

另外,從傳統婚戀觀來看,結婚目的就是傳宗接代、繁衍後代。23—30歲,是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歲數越大,生育面臨的潛在風險可能會越大。女孩越是年輕,“傳宗接代”的優勢越大。

這種固有觀念導致大齡女青年無論事業再出色、人品再優秀,在婚戀市場都不會佔據優勢。

在《我家那閏女》節目中,29歲剛退役的“蹦牀公主”何雯娜,在鏡頭前開開心心地表示要“多享受單身時刻”,老父親卻當場黑臉,嫌棄說“你都三十了!”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很多時候,我們的父母,只是太在意別人對自己以及自己孩子的看法。

你要不結婚,老大不小了,還不成家,你想想,人家會怎麼想怎麼看你,又怎麼看我們?這大概是最讓大齡剩女反感的催婚理由了。

可是,結婚不是爲了結別人看,生活也不是活給別人看,一切都是爲了自己。

在電影《剩者爲王》中,舒淇與母親對峙:“這個世界對我們的歧視已經夠多了,現在你還要來跟他們一起歧視我?”

所以,太多的人,爲了戀愛而戀愛,爲了結婚而結婚,爲了生娃而生娃,但從來沒有爲了自己。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05在“催婚”這個問題上,兩代人各執一詞,但沒有誰對誰錯

在父母眼裏,大學畢業就該談戀愛,25歲就該成家,30歲之前就該當媽媽。如果你沒在所謂的年齡做規定的事,就會被定義爲“大齡剩女”!

一方面當然是出於愛,希望孩子早點結婚穩定下來,過上幸福安穩的生活。要是沒結婚,在父母眼裏,就是可憐地一個人孤零零地飄來蕩去,哪裏有什麼幸福感可言?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可是,現代的職業女性已經跟過去截然不同,她們第一次擁有了獨立的角色:我。而不僅僅以“女兒”“人妻”“母親”角色存在。

在我看來,人的一生如此短暫,人生最重要的應該先是自己,其次纔是伴侶、孩子、父母。這本身就顛覆了老一輩人的觀念。

所以,在“催婚”這種問題上,兩代人各執一詞,但不能說這種情況非得就是後輩或者前輩們的錯,只是代際之間的鴻溝造成了這些問題。

雖然你不斷強調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但是他們依然固執地覺得,只有像他們一樣結婚生子,子孫滿堂纔是人間正途。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當然,父母身邊還有一幫人在助紂爲虐。

街坊鄰居,七大姑八大姨,一羣退了休的大爺大媽,總會拿一把年紀還沒有結婚的你開涮。

一邊聊着八卦,一邊隨口問:你家閨女還沒對象啊,今年該有30了吧?真是愁人啊!你要好好勸勸她,年紀大了不好嫁,差不多得了,別挑到最後倒是把自己剩下了……

所以,很多大齡女青年,頂不住巨大的壓力,相親相到差不多,根本來不及通過長時間相處做深入的瞭解,就火速結了婚。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06催婚,在本質上,還是因爲我們與父母之間欠缺“溝通渠道”

在父母看來,結婚是人生剛需,必須完成。否則人生缺斤少兩,不完美,就是怪物,讓人詬病。

而你所希望的,是爲自己的人生及婚姻做出選擇。如果暫時沒合適的,寧願不招,也絕對不能湊合。

催婚只是下一代與上一輩代際矛盾的表現形式,在催婚背後更深層的,是兩代人之間缺乏溝通的現狀。

在父母那個年代,只需要相個親、找人搭個線、覺得條件合適就可以在一起了,婚姻彷彿就是一種必需品,無論什麼人都繞不過這一關。

面對這樣的代際矛盾,或許我們更需要做的,不是逃避,也不是對抗。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比如,我覺得,每逢佳節被催婚,其實,也有積極的一面。

第一,有人催你。到沒人催的時候,可能更難受。第二,別單着了。對長年累月在外忙事業的你,早點有個伴兒吧,他還能照顧你。第三,別挑花眼了。對於頻繁相親、一直舉棋不定的你來說,天下沒有十全十美的另一半。第四,你到家了。你的家是個特別講道理、又可以不講道理的地方。第五,別那麼磨嘰了。這是對戀愛多年、老在圍城外邊轉悠的你說的,差不多就行了。

所以,如果能夠放下成見與戒備,和父母們敞開心扉來一次深入溝通,將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父母,不求他們能夠立刻理解,而是敞開心扉迎接他們到我們的生活中來,或許我們能收穫的不僅僅是來自上一代的祝願與支持。

因爲,婚姻畢竟是人生大事,馬虎不得,父母也比我們更清楚。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婚姻一旦出問題,涉及的不僅僅是當下兩個年輕人,還有雙方各自的家庭,以及未來的孩子、家庭財務……

如果沒有太多的瞭解就結婚,這種行爲簡直像是在買彩票。買中了,對方人品不錯有責任心,兩個人幸福的生活;買錯了,對方婚前和婚後判若兩人,家庭矛盾重重,痛苦不堪,最後結果就是離婚。

所以,遇到合適的人就結婚,還沒遇到,先做好自己。不將就,不妥協,這纔是正確的思維。

每逢佳節被催婚,大齡女青年的痛:過節就是過“劫”,我不敢回家

最後,還是要再送給被催婚的大齡女青年三句話:

第一,把過節被催婚的壓力,積極轉化成向上生活的動力。第二,父母已經開始變老了,你要懂得,他們也需被你哄了。第三,被催婚,究竟是苦不堪言的煩惱,還是一笑置之的樂子,其實,全在你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