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桑桑,欢迎来到今天的桑桑说三国。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亮临危受命的故事。读过《出师表》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诸葛亮说自己“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个指的就是诸葛亮出使东吴,联合孙权,共同抵御曹操。这件事是三国历史上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他为今后孙,刘,曹三分天下打下了基础。若非当时,孙刘结合,共同抵御曹操,也许曹操取荆州后,先灭了蜀汉政权,那么唇亡齿寒,以东吴之力,也难以长久的抵抗当时已经十分强大的曹魏政权,东吴也必将走向灭亡。天下就归曹家所有,恐怕就不会留下那么多让人如如醉的计谋故事,经典了。

《三国演义》中记载当时刘表在曹操带兵南下之时病逝,而刘琮为求自保交出荆州,主动投降,此之为危难之间,曹操亲自率领5000骑兵追杀刘备,此之为败军之际。就在这危难的时候,诸葛亮主动请缨前往江东求救于孙权,诸葛亮在江东之时,诸葛亮与江东众多谋士开展辩论,让还在摇摆不定的孙权,同意联合起来对抗曹操。但是我们都知道舌战群儒是罗贯中编的,并不是历史。

那真正的历史是怎样的啦,其实当时在曹操出兵要攻打曹操之时,孙权就已经派鲁肃去找刘备想要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只不过后来孙权有点犹豫了而已,但是孙权犹豫的原因其实也可以理解,在当时孙权其实和曹操是亲家,曹操的儿子娶了孙权的侄女。不仅如此当时刘备的实力相对于曹操而言太弱了,孙刘联手,其实是强弱联手,但不帮刘备,曹操取了荆州,刘备一灭,孙权也难逃。

当时诸葛亮在劝说之时就为了打消孙权的疑惑向他举了三点。第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对于一个成大事的人不能犹豫,须臾之间,天下的局势就会变化,必须处处小心的做决定。要知道当时的孙权其实对于曹操其实是又敬畏又害怕的,一是出于曹操的强大,难以找到可以与之抗衡的人,且在赤壁之战前,曹军少有败仗,但曹操不灭实在是如虎再旁,总有一天会被其灭。

其二诸葛亮向孙权说明“将军人多势众,刘备尚有余威”其实在当时而言,孙曹属于外姓,是属于乱臣,而刘备却不一样,就像他的祖先,刘邦一样,发动兵变要先斩白蛇起义,因为当时的百姓对于这种所谓的正统有一种执着的信念。第三诸葛亮向孙权说明,如果联合抗曹成功,那么天下就会三分,而并非曹操一家独大,这对于孙权而言毫无疑问是一种诱惑。

但其实曹操也为孙刘联盟出了一份力,在孙权犹豫之时,曹操给孙权写了一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封信一到孙权手上,让大家都大惊失色,这对于孙权而言,不就是表面曹操在暗示他打了刘备就是孙权了。把本来想袖手旁观的孙权硬是拉回了孙刘联盟之中。

但其实诸葛亮的这种任务并不好完成,荆州集团 和江东集团,是有杀父之仇,和夺将之仇的。孙权之父在攻打荆州 之时被刘表大将黄祖所杀,其后孙权又杀了黄祖并灭其城。其次,在当时而言,刘备只有两万将士,刘备的实力是非常弱的,虽然他自称枭雄,最后,虽然诸葛亮在荆州是一个名人受荆州士人集团的推崇,但其实他也只是一个刚刚出山,没有掌握兵权和名声不太大的27岁年轻人。

但是诸葛亮这个人还是非常刚的,他在这种危难的时候,自我推荐,自愿出使江东。他虽然是代表了一个刚刚打了败仗且实力不强的荆州集团,但他出色的政治才华,让他在这次的交谈之中,让世人感受到了他的才能和睿智。他一见到孙权就说了四句话,为这场谈论打下了基础“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让人一明白天下只是这三个人的天下。其他的你就不用 管了,让我们联合起来,一起去和曹操争夺天下就行了。也许正是诸葛亮的这种自信,才让刘备和孙权都能被他折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