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菜豆中毒

(一)中毒原因

菜豆包括多种可食用的豆类,其中“四季豆”,广东人又称为菜豆、玉豆或龙牙豆;“面豆”是我省部分山区近年引进的新产品,又称油豆、宽扁豆、猫儿豆,外观呈绿色,部分豆体有红色线纹,果实饱满,豆粒为椭圆型。

菜豆中毒与其所含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有关。豆荚中含皂甙,对消化道有强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并对红细胞有溶解作用。但加热到100℃,经烧熟煮透,即可破坏毒性。此外,豆粒中含红细胞凝集素,具有红细胞凝集作用,如果加热不透,毒素不能被破坏,亦可引起中毒。

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菜豆中毒

四季豆

(二)中毒症状

中毒多在进食4-8小时后发病,潜伏期最短为30分钟。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无力、四肢麻木、肌颤、心慌等,重者有流涎、出汗、瞳孔缩小、血压下降、神志恍惚或昏迷等类似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病程为数小时或1~2天,预后良好。

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菜豆中毒

面豆

(三)急救处理

症状轻者不需治疗,症状可自行消失。症状重者可给予对症治疗,吐、泻严重者,可静滴葡萄糖盐水和维生素C,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并促进毒物的排泻。有凝血现象时,可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

常见动植物中毒的预防之菜豆中毒

面豆

(四)预防措施

购买菜豆时注意选择鲜嫩的,加工注意先去除含毒素较多的两头、豆荚和老菜豆;烹调时避免采用凉拌、爆炒等加热时间短的方式,要把全部菜豆煮熟焖透,使豆棍由硬变软,外观失去原有的鲜绿色(变为暗绿),毒素被彻底破坏,吃起来没有豆腥味。

“面豆”外皮脆嫩,含水分较多,烹调时表皮容易煮熟,但豆粒较大,不容易煮透,其加工去毒方法比较复杂,需反复长时间浸泡。由于广东人对其特性及烹调方法了解不多,建议慎食。另外,因“面豆”中含有鞣质,中毒时较少发生腹泻,但对孕妇可发生宫缩,故切忌食用。

餐饮单位尤其是集体食堂由于各种饭菜的加工量较大,往往是锅小加工量大,翻炒不均,受热不匀,不易把菜豆烧熟焖透,毒素未能完全遭到破坏,成为菜豆尤其是“面豆”中毒的多发单位。因此,集体食堂最好不要加工供应上述食物,以避免因加工不当引起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