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動植物中毒的預防之菜豆中毒

(一)中毒原因

菜豆包括多種可食用的豆類,其中“四季豆”,廣東人又稱爲菜豆、玉豆或龍牙豆;“面豆”是我省部分山區近年引進的新產品,又稱油豆、寬扁豆、貓兒豆,外觀呈綠色,部分豆體有紅色線紋,果實飽滿,豆粒爲橢圓型。

菜豆中毒與其所含的紅細胞凝集素和皁甙有關。豆莢中含皁甙,對消化道有強烈刺激性,可引起出血性炎症,並對紅細胞有溶解作用。但加熱到100℃,經燒熟煮透,即可破壞毒性。此外,豆粒中含紅細胞凝集素,具有紅細胞凝集作用,如果加熱不透,毒素不能被破壞,亦可引起中毒。

常見動植物中毒的預防之菜豆中毒

四季豆

(二)中毒症狀

中毒多在進食4-8小時後發病,潛伏期最短爲30分鐘。一般中毒症狀有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腹痛、無力、四肢麻木、肌顫、心慌等,重者有流涎、出汗、瞳孔縮小、血壓下降、神志恍惚或昏迷等類似有機磷農藥中毒症狀。病程爲數小時或1~2天,預後良好。

常見動植物中毒的預防之菜豆中毒

面豆

(三)急救處理

症狀輕者不需治療,症狀可自行消失。症狀重者可給予對症治療,吐、瀉嚴重者,可靜滴葡萄糖鹽水和維生素C,以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並促進毒物的排瀉。有凝血現象時,可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肝素等。

常見動植物中毒的預防之菜豆中毒

面豆

(四)預防措施

購買菜豆時注意選擇鮮嫩的,加工注意先去除含毒素較多的兩頭、豆莢和老菜豆;烹調時避免採用涼拌、爆炒等加熱時間短的方式,要把全部菜豆煮熟燜透,使豆棍由硬變軟,外觀失去原有的鮮綠色(變爲暗綠),毒素被徹底破壞,喫起來沒有豆腥味。

“面豆”外皮脆嫩,含水分較多,烹調時表皮容易煮熟,但豆粒較大,不容易煮透,其加工去毒方法比較複雜,需反覆長時間浸泡。由於廣東人對其特性及烹調方法瞭解不多,建議慎食。另外,因“面豆”中含有鞣質,中毒時較少發生腹瀉,但對孕婦可發生宮縮,故切忌食用。

餐飲單位尤其是集體食堂由於各種飯菜的加工量較大,往往是鍋小加工量大,翻炒不均,受熱不勻,不易把菜豆燒熟燜透,毒素未能完全遭到破壞,成爲菜豆尤其是“面豆”中毒的多發單位。因此,集體食堂最好不要加工供應上述食物,以避免因加工不當引起集體性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