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槽值》栏目(公众号:caozhi163)出品,每天更新。

  每个人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跟父母“说不清”的时刻。

  你爱美想少穿点,父母非让你套得里三层外三层才安心。

  染了新的发色,哪怕颜色不明显,也要担心会不会被父母骂。

  你说的话他们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你也觉得好笑。

  有网友发了一条朋友圈,分享最近的生活。

  图片来源:微博

  结果,妈妈的回复让她哭笑不得。

  图片来源:微博

  生活时代不同,两代人的三观很容易有差异。

  有时只是闹个笑话,笑一下就过去了。

  就算小小争吵,也并无大碍。

  但有时,代沟发展到极端,也会让人觉得可怕。

  1

  很多代沟的产生

  是控制欲在作祟

  因为床单的颜色,一位网友的母亲和他差点闹翻。

  网友租了房子出去住,新买了一套灰黑色的床上四件套。

  图片来源:虎扑

  自己没来得及打开包裹,妈妈先拆开准备洗一下。

  结果却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图片来源:虎扑

  拆开包裹的母亲暴怒,拍下床单照片,发过来一连串质问。

  “你是希望我早点升天是不是?”

  “我们家好日子到头了是不是?”

  “我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子惩罚我。”

  照片里的床单没有任何异样,网友也觉得莫名其妙。

  但母亲随后又发来连珠炮似的指责。

  她如此愤怒,只是因为床单,是黑色的。

  图片来源:虎扑

  系着白绳子的灰黑色床单,让母亲觉得是给死人的,是忌讳,不吉利。

  儿子买这套床单,就是为了气她而想出的黑暗念头。

  图片来源:虎扑

  接下来的逼问,更是句句戳心。

  “你是想我哪天气出个偏瘫或一死了之?”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别再作了行吗?”

  儿子想劝母亲冷静一点,可母亲情绪激动,根本无法沟通,他只能发帖询问网友的意见。

  有人说母亲年纪大了应该多体谅,把床单换了就没事了。

  但也有人说,这事真的不是体谅一下那么简单。

  图片来源:虎扑

  博主和他母亲的问题,根本不是出在一套床单上。

  四件套只是导火索,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父母无处不在的控制欲。

  换成别的颜色,母亲或许依旧有话可说。

  图片来源:虎扑

  父母想控制的,不是子女该铺什么床单,而是“你该听谁的话”。

  现在干涉生活杂事,未来就有可能干涉学业事业,结婚生子。

  还要打着“孝道”的名义,来绑架子女。

  只要稍微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被说是翅膀硬了,是不懂事,是不孝。

  图片来源:虎扑

  到最后,却又有一个看似合理又万能的理由:都是为你好。

  床单事件中母亲的话语不免极端,但很多话稍微软化一点,我们其实经常在生活中听到。

  “你怎么能这么不懂事,真是太让我们失望了。”

  “我们是过来人,这事必须听我们的。”

  “我们辛辛苦苦养了你这么多年,就养了个白眼狼。”

  思维方式不同,一些父母的解决办法不是沟通。

  而是首先要拿为人父母的权威压迫子女,“你应该”,“你必须”,“你快去”……

  代沟的背面,写的其实是“我要控制你”。

  2

  控制欲的尽头

  是偏执

  安娜·布朗在《自私的父母》中写道:

  亲密关系中的“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你”,貌似是将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不过是渴望将自己的自恋幻觉强加给别人而已。

  看似是为子女着想,却是想将孩子掌握在自己手里。

  因为我生下了你,所以我要控制你的所有;

  因为我抚养了你,你需要听我的话;

  因为我是你的父母,所以你的一切,我都要把关。

  有些干预,确实是经验之谈,值得子女借鉴。

  但是也有一部分干预,几乎没有道理可言。

  经常有人吐槽,自己的朋友圈不敢让父母看。

  发条动态,就会被语重心长地教导。

  来源:微博

  剪一个发型,要被训斥“好好反思”。

  来源:微博

  甚至换个头像,也要被说道一番。

  不能用动物做头像,是“不吉利”的象征。

  图片来源:微博

  更不能用暗色头像,有阴影也不可以。

  更有网友,每次换了异性偶像的头像,都必须跟爸妈解释下。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a2in

  在父母唠叨下,实在没办法,不用头像,可还是会被说。

  图片来源:微博

  有网友搜索了和母亲的聊天记录,发现说得最多的几个字,就是“换头像”。

  图片来源:微博

  但在父母心中,也有他们绝对认可,永远不会踩雷的头像。

  图片来源:微博

  图片来源:微博

  为了不被父母一直碎碎念,一些听话的孩子就干脆换上父母喜欢的头像。

  设置朋友圈分组,留下几张身体健康,学业进步的状态给他们看,图一个安心。

  可越是这样,父母越偏执地认为,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自己发号施令更是理所当然。

  打着爱的旗号,却丝毫不考虑子女是否开心。

  反正我看到你头像的时候,我顺心就行了。

  图片来源:微博

  而控制欲发展到极端,就是偏执。

  有网友抱怨,自己的整个人生,完全被家长操纵。

  为了配得上“听话”二字,她每年和妈妈去做处女膜检查。

  选择了违心的爱情,只因为这是妈妈的指令。

  忍着眼泪也要“守寡式育儿”,孩子上幼儿园才稍微解脱。

  30岁前的人生,全在听话中度过。

  最担心的一件事,是到死之前,只学会了听话。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

  父母支配人生,从来不分场合事件。

  工作要管,孩子必须回老家,呆在父母身边。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

  爱情要管,嫁给谁,过什么日子,早就不是自己能掌握的。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

  甚至吃什么水果,也要管一管。

  有网友发布过一条哭笑不得的微博。

  自己的亲戚长辈,不喜欢吃榴莲,觉得臭,但博主本人觉得榴莲味道不错。

  亲戚劝他:吃榴莲的人都是异类,你难道想当异类么?

  别吃榴莲了,不让你吃榴莲,都是为你好。

  来源:微博

  一句“为你好”,就把孩子变成一件私人物品。

  我想让你往东,你就绝对不能往西,顺着自己心意的才是乖孩子,好孩子。

  否则,就一哭二闹三上吊。

  不久前,一位老人因为女儿交了外地男朋友,气得跳楼自杀。

  来源:微博@法制晚报

  未必是女儿的男友有多糟糕,或许只是父亲突然发现,原来听话的乖宝宝,居然不受自己控制了。

  就像是一件自己可以随意操纵的物品,突然要不属于自己了。

  看似是思维差异引发的代沟,实际却是控制欲走向偏执的反应。

  父母喜欢拿自己的经验规劝,强制孩子。

  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走得太快,父母却原地不动。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成年人锁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又掌握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所以他太容易自以为是了。

  其实老一辈的人完全不用担心小一辈的人,在他们走过的路上摔跟头。

  因为我们走的,根本不是一条路。

  用上一代的路指导下一代的人生,不见得会更有用。

  何况,教育下一代,从来不是一个“掌控”与“臣服”的过程。

  父母控制欲太强,很可能在酿造两代人的悲剧。

  3

  孩子的人生

  需要父母的退出

  《奇葩说》中,雷军被问到是否会为孩子制定完美人生时说:

  人生和手机是不一样的,手机是工业品,人生是艺术品。

  图片来源:《奇葩说》?

  可很多父母都陷入了一个怪圈,要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工艺品。

  参与孩子的一切,设计孩子的一生。

  孩子小时候,怕他磕着碰着,什么都替她去做,生怕孩子吃一点苦。

  上学时,要给他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物质条件,担心孩子受委屈。

  长大后,还要继续操心孩子的工作婚姻,生儿育女。

  伊能静在节目中,曾讲述过和儿子第一次吵架时的矛盾。

  为了儿子哈利的发展,伊能静想让他学习编剧,可哈利自己更希望学习剪辑。

  争吵中,儿子的一句话却让她茅塞顿开。

  他说,“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图片来源:《幻乐之城》

  很多时候,父母总以为替孩子安排好一切才是爱。

  却没意识到,子女的人生,也需要父母适当的退出。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想要真正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必须独立。

  也必须从父母的臂弯下走出来,学会面对人生中的痛苦。

  而毫无边界,不懂退出的爱,限制了孩子,其实也牺牲了自己。

  作家安妮宝贝在女儿刚满两岁时就请了保姆,恢复自己的工作。

  她觉得“母亲不仅仅是为女儿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孩子打转。

  我们彼此的人生应该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也要成长,应是如此。

  父母以为给予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但其实,自由可能才是孩子更需要的礼物。

  子女和父母本就是长久陪伴,却渐渐远离的关系。

  正如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想要在第一时间收到槽值文章的推送,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搜索“槽值”或者“caozhi163”就可以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