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西疇縣就在全省率先實施"生態立縣”戰略,以生態縣建設爲目標,通過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沼氣池建設、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生態項目建設,努力提高森林覆蓋率,使全縣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與修復,走出了一條“還原生態、控制源頭、標本兼治、協調發展”之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三光”變“三明”,綠水青山帶來幸福生活

西疇縣總國土面積1506平方公里,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積佔75.4%,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部分村寨地處岩溶山區,受自然、歷史等因素影響,石漠化程度深,水土流失嚴重,旱澇災害頻繁。在與石漠化的長期鬥爭中,西疇人民萌生了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渴望,堅定了對綠色發展的追求。通過實施“山頂戴帽子、山腰繫帶子、山腳搭臺子、平地鋪毯子、入戶建池子、村莊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有效對石漠化片區的“山、水、林、田、路、村”進行了綜合治理,西疇已從原來不宜人居的亂石旮旯變成了“喀斯特綠洲”。

特別是西疇縣興街鎮的三光片區,從一個“樹木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地方變成了“幹部清明、羣衆聰明、前途光明”的美麗鄉村。三光片區片區下轄6個村委會46個村民小組2253戶9518人。國土總面積44平方公里,僅石漠化面積就有30平方公里,是西疇縣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2013年以來,西疇縣整合項目和資金實施“山、水、林、田、路、村”綜合整治。

2016年2月,引進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實施深度產業開發,放眼望去,如今的三光片區千畝連片的臺地裏種滿了獼猴桃,一條條整齊的石埂在眼前延伸,道路四通八達,山林滿目蒼翠,展現出了一幅幅迷人的的田園風光。由政府主導實施的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徹底改變了當地羣衆的生產生活。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加速增收+保護環境兩不誤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疇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發展、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於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各個方面,深入實施生態縣建設,始終堅守生態紅線,做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有機結合、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同步進行、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高、產業競爭力與生態競爭力同步提升、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同步前進,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一幅山青水淨、地綠天藍、生態靈秀、人民富裕的美麗畫卷,正在西疇大地上徐徐展開。

西疇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出臺了優惠政策,積極鼓勵羣衆建設和使用沼氣池,近30年來, 全縣共建沼氣池40000多口,近75%的農戶使用上了沼氣池,全縣出現了羣衆“煮飯不用柴,山上綠起來”的喜人景象,同時鼓勵羣衆大力發展核桃、桔子、八角、茶葉等生態產業。

西疇縣環保局局長 徐芳:“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思路,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落實節水、節地、節能、減排制度和措施,全縣經濟發展的效益和速度協調並進。科學編制和實施‘三農’發展大規劃,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爲主線,以現代科學技術爲支撐,以建設高效生態農業爲目標,大力發展生態型、優質高效型現代農業,讓山綠水清景更美。隨着生態環境的改善,西疇縣境內迴歸動物也逐漸增多,在董馬鄉通心坡一帶,羣衆就經常發現野生猴羣出沒。”

西疇縣董馬鄉通心坡小灣村村民 王太秀:“原來有八十隻,現在這幾年有幾百只了,下來滿山都是了 ,大大小小。”

此外,根據雲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獸類研究組對西疇縣小橋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監測,紅外相機還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長尾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錦雞、三級野生動物豹貓和紅面猴等珍稀動物。

落實“河長制”,掀起“愛河熱潮”

爲有效提升人居環境,去年以來,西疇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河長制”工作,掀起了全民“清河、護河、愛河”行動。廣大志願者、相關領導幹部及沿河羣衆深入各條河段,開展綠化活動、清理河道垃圾,大力宣傳和倡導綠色環保意識,全面掀起了愛河護河熱潮。

西疇縣第二中學學生 王瑤檬:“我參加過保護母親河的志願活動,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這是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母親河。我們以後會長期堅持下去。”

目前,西疇縣建立了“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河長制組織體系。各級各部門以務實的作風、高效的舉措,認真開展整治活動,各河庫渠範圍內存在的亂佔亂建、亂圍亂堵、亂採亂挖、亂倒亂排等直接危害和污染河庫渠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全縣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實施“生態立縣戰略”近30年來,西疇縣累計完成退耕還林22.3萬畝、人工造林17.6萬畝、封山育林10.5萬畝,治理石漠化96.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從當初的25.5%提高到現在的53.3%,被國家列爲“西部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縣”,空氣環境質量優於國家二級標準,水環境質量達到了III類標準,如今的西疇,草木蔥蘢,青山疊嶂,石窩變成了桑田,石漠變成了綠洲。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林業在扶貧攻堅中還帶動3402萬人增收致富,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豐收!

西疇臺:楊文聰 王世林 徐榮銀

編輯:張海藍 劉虹

製作:馮明蘭 農錦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