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佛教说法,我们普通人认知的世界叫世界的话,世界的一千倍就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一千倍就叫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有都少呢?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如何理解呢?套用一句哲学术语——世界就是存在,一般我们每个人认识的世界,都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的世界,是我们的一种感知和体验,由于我们感官的差异、时间、空间、角度的差异等,每个人感知和认识的世界是不同的。

我们个体的普通人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整个世界的很小的一部分,准确的说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举一个现代自然科学的例子,自然界的光谱是一个很广泛的连续的光谱,或者说是连续波长的电磁光谱,从几个纳米到几千毫米,或者更广,我们肉眼可见的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这7种颜色的光是我们肉眼可见的,科学上叫可见光,可见光在整个光谱上只是很窄的一小条,在可见光之外还有我们肉眼不可见的光,比如还有紫外光、x射线、γ射线、近红外、远红外、微波和其他电磁波等,这些都是我们肉眼见不到的,但是,许多动物是可以看到红外线或紫外线的,但是今天,由于科学的进步,我们通过科学仪器就“看到了”这些光,同样,在人类没有发明显微镜和望远镜时,我们看不到细菌、病毒等的微观世界,也看不到遥远的星体,这就是我们用眼睛看世界的局限性。

当我们用听觉感知世界的时候,同样是由很大的局限性的,一般我们普通人只能听到20—2000赫兹的声音,而动物如小狗和老鼠等却可以听到更低频率的次声波和更高频率的超声波。同样,我们的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的感知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我们人类所认知的世界与动物是非常不同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不同人由于知识水平、器官功能的不同,每个人所认识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在色盲人的世界里没有色彩、在聋哑人的世界里没有声音、在盲人的世界里没有光明。所以我们只是生活在我们自己感知的世界里。

我们普通人只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种感知世界的工具,而且性能还非常有限,所以可想而知,我们所认识和感知的世界势必是一个空洞的、不具体的、不完整的世界,那么,真实完整的世界就应该是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无限倍大,所以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

一个完整的世界不仅仅是现在的世界,它还包括过去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过去的世界是现在世界的一粒种子,现在世界是未来世界的一棵幼苗,在现在天文物理学中有一个“微波背景辐射理论”,微波背景辐射就是过去宇宙留给现在世界的信息,通过研究微波背景辐射我们可以了解宇宙诞生之初的事情,同样,过去的世界在现在的世界中还留着许多信息,我们通过认识这些信息就能认识过去的世界,同样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对现在世界这棵未来世界的幼苗的研究,预知未来世界的样子,因为,现在的世界既包括过去也包括未来。我们能否更深入的了解和感知世界,这就取决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感知世界的能力。

苏东坡有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能否深入的认识世界,首先取决于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是仰视、平视、还是俯视,佛家有个词汇叫“神识”,正所谓身未动心已远,修炼之人在深度入定后,可以神游四海,不仅可以看到事物的现在,还可以看待事物的未来,通过修炼提升我们自己,让我们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世界可以把世界看得更清晰更完整,世事繁杂,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要学会用心去看世界、去认识世界(而不仅仅用我们的感觉器官),这样更容易看到事物的本质,可以更容易的看见事物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也可以通过修炼,全面打开我们的身心,用我们的真心去接收那些过去世界的信息,用心去感受它们的准确含义,这样我们就能更好的回望过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