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龍,放過牛、當過石匠,之後,以茶花爲基礎,發展花種。建成了國內茶花人工種植基地。

1985年,16歲的張成龍因家境貧寒,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街上有人售花。從小就喜歡花草,在門前屋後栽滿鮮花的他這才發現,原來花也可以賣錢。

隨後,張成龍跑到當地種花大戶去用背篼背花賣,由於付不起幾十元的成本費,便向他們家賒借。

最開始,張成龍是將花木到集市上銷售,剩下一部分就栽種於自己地裏,等到收花的季節,他每天下午七點以後將花木摘下,存放於家中,待第二天的銷售。

通過不辭辛勞的付出,張成龍家的生活條件也逐漸得到了改善。1993年,由於城鎮建設迅猛發展,花卉產業也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於是,張成龍投資了10萬元,租用了龍塘村18戶農民的30多畝地,用於種植花卉。

1994年,建立了龍鳳花木園藝場。1998年,又註冊了四川省珙縣龍鳳花卉園藝有限公司。彼時,也只有40多畝的種植面積。

創業之初,張成龍並沒有啓動資金,全靠“以花養花”的形式,讓自己的花卉事業起步的。慢慢的,張成龍的茶花基地規模越來越大。

同樣,張成龍還有“以花易花”的營銷之道。張成龍後期種花品種雖多,但也不能面面俱到,爲節省成本,他便和其他種植基地互通有無,以市場價爲基數,將互相之間缺少的品種進行等價交換。

從事了多年的花木種植、銷售之後,張成龍的“野心”開始逐漸大了起來。2000年,他投資了50餘萬元承包荒山種植茶花。

2001年,他到浙江省金華市一家茶花場購買了幾萬株花苗,開始上山種苗。同年,張成龍已經在思考如何增加花木基地的附加值了。他認爲“銷售和種植花卉,始終要受市場調控影響,產業多元化就可以增加收入方式。”當時張成龍就想發展旅遊產業,讓遊客到他的茶花基地賞花。

當時,他投資了160多萬元,修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農家樂“龍鳳山莊”。莊內不僅四季有花賞,還有烤全羊、黃漿豆花、土火鍋等特色菜招攬顧客,人氣也越來越旺。在他的帶動下,龍塘村已有農家樂三十多家。

目前,在張成龍的茶花種植基地已達6000餘畝,涵蓋380多個珍貴茶花品種。同時也實現了茶花的產銷兩旺,基地儲備苗木幾十萬株,茶花產品通過市場遠銷廣東、上海、江蘇和浙江等10多個省市,近年來,年均銷售額都達1000萬元以上。

張成龍,從白手起家到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種花賣花,在他看來,持之以恆的做一件事很難,但他做到了,而且成功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