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新鮮解讀】

杜甫《登樓》:氣勢雄偉,心思細膩

丁啓陣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

——杜甫《登高》

1

這首詩作於廣德二年(764)春。當時杜甫正準備離開蜀地前往江東,聽到嚴武又被任命爲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的消息,便由閬州返回成都。詩即作於初回成都時。

遺憾的是,我們不知道杜甫所登的是什麼樓。既然沒有寫出樓的名字,大概不是散花樓、望江樓之類的名樓。

2

錦江,又稱浣花溪,岷江支流,自四川郫縣流經成都西南。

玉壘,山名,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下轄灌縣。《漢書·地理志》“綿虒縣”下原注云:“玉壘山湔水所出,東南至江陽入江。”玉壘山始於湔水(今白沙河),向南邊逶迤直趨灌縣(今都江堰市)西北,即都江堰水利工程-內江“寶瓶口”一側山體,另一側爲“離堆”,李冰治水時兩者本爲一體的一座山,爲開“寶瓶口”限制進入內江灌溉的水流量(多出的水由飛沙堰流向外江即岷江),開山分水,分開的較低小的山體爲“離堆”,主山爲“玉壘山”。

多年前,有成都當地文史學者稱,搜索古今詩文表現成都一帶山水景觀的名言錦句,發現杜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兩句,景象開闊,氣勢宏大,最適合作爲成都的廣告語。

3

北極朝廷,喻指唐王朝不可動搖。《舊唐書·代宗本紀》: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京師,立廣武王承宏爲帝,仍逼前翰林學士李可封爲制,封拜。辛巳,車駕至陝州,子儀在商州會六軍使張知節、烏崇福、長孫全緒等率兵繼至,軍威遂振……庚寅,子儀收京城。”字面上的意思是比喻李唐王朝不可更迭,但實際上,杜甫恐怕有告誡朝廷的意思:寵信宦官、用人不當是有可能改朝換代的。

西山盜寇,指吐蕃。《通鑑》廣德元年十二月:“吐蕃陷松、維、保三州及雲山新築二城,西川節度使高適不能救,於是劍南、西山諸州亦入於吐蕃矣。”

後主還祠廟,意思是劉禪還能享受祭祀。慨嘆劉禪任用黃皓而亡國,暗諷唐代寵信宦官程元振、魚朝恩而招致“蒙塵”之禍。

4

梁甫吟,樂府曲名。《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出山前躬耕南陽時,喜歡吟誦《梁甫吟》。

《三國志》諸葛亮傳裏並沒有記載諸葛亮所吟《梁甫吟》的歌詞,《樂府詩集》所載的歌詞是:“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墳,累累正相似。問是誰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絕地紀。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誰能爲此謀?相國齊晏子。”

仇兆鰲《杜詩詳註》引朱瀚:“……於事不合,又云力排南山、文絕地紀,語氣浮誕,豈武侯所屑道。”朱瀚認爲,諸葛亮吟誦的《梁甫吟》應該是曾子的《梁甫吟》。曾子的《梁甫吟》是樂府解所說的:曾子曾在泰山下耕種,天下着雪,十天半月裏不能回家,想念父母而寫下這首詩,實際上是《琴操》。這符合諸葛亮早年即成孤兒,親身耕種的情況。朱瀚指出,陸機、沈約都寫過《梁甫吟》,一個說豐水零露,一個說秋色寒光,都是感慨歲月蹉跎,志向落空,都跟雨雪思歸有相合之處,更加證明跟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無關。

在關於諸葛亮所吟《梁甫吟》的多種解釋中,朱瀚持論最合乎情理。

不過,我認爲,杜甫這首詩裏所說的《梁甫吟》,意在借指諸葛亮那樣的人才,歌詞內容是什麼並不緊要。

5

詩歌大意,朱瀚、仇兆鰲兩家的分析、歸納比較中肯、準確。請看:

仇兆鰲引朱瀚:俯視江流,仰觀山色,矯首而北,矯首而西,切登樓情事。又矯首以望荒祠,因念及臥龍一段忠勤,有功於後主,傷今無是人,以至三朝鼎沸,寇盜頻仍,遂彷徨徙倚,至於日暮……

仇兆鰲《杜詩詳註》:上四登樓所見之景,賦而興也;下四登樓所感之懷,賦而比也。以天地春來,起朝廷不改,以古今雲變,起盜寇相侵,所謂興也。時郭子儀初復京師,而吐蕃又新陷三州,故有北極西山句,所謂賦也。代宗任用程元振、魚朝恩,猶後主之信黃皓,故借祠託諷,所謂比也。《梁甫吟》,思得諸葛以濟世耳。傷心之故,由於多難。而多難之事,於後半發明之。其辭微婉而其意深切矣。

6

這首詩的好處,前人指出的主要有兩點:一是氣象聲勢雄偉闊大,二是韻律語法細緻入微。請看:

胡應麟《詩藪·內編》: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

浦起龍《讀杜心解》:聲宏勢闊,自然傑作。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氣象雄偉,籠蓋宇宙。

胡本淵《唐詩近體》:律法甚細,隱衷極厚,不獨以雄渾高闊陵轢千古。

王嗣奭《杜臆》對氣象聲勢的雄偉闊大的評語,不以爲然,他認爲更重要的是詩人巧妙地道出了自己的“傷心”緣故——朝廷幽暗,時勢危殆:“此詩妙在突然而起,情理反常,令人錯愕,而傷心之故,至末始盡發之,而竟不使人知,此作詩者之苦心也。”

2018-10-30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