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唐朝的詩人,最具影響力的就是李白和杜甫了,那麼,除了這二人之外,有影響力的白居易要算一個。

白居易的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沒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難,無障礙閱讀。他的一生寫了大量的詩,將近三千首。李白和杜甫兩個人的詩加起來也不到兩千首,白居易一個人流傳下來的就有將近三千首,實際上,寫的肯定還要多。

白居易詩的內容包羅萬象,裏面不僅有大唐官宦的生活圖景,還有街頭巷尾的日常瑣事,堪稱是研究唐代風情的難得的史料。同時,詩中蘊含了豐富的道家無爲思想。

據說白居易非常欣賞同時代的李商隱,曾戲言要轉生爲他的兒子,後來李商隱生了一個兒子,果然取名爲“白老”,不過這個兒子有點癡癡傻傻的,連溫庭筠都笑話白老說:“你到底是不是白居易?如果是,你這不是丟‘老白’的人嗎?”

後世人們將白居易和李商隱稱之爲“小李杜”。

白居易出生於公元772年,和劉禹錫同一年出生。白居易從小就非常聰明,相傳他只有六七個月大的時候,就會“之”、“無”兩個字,五六歲的時候就開始作詩,九歲時對詩的聲韻就非常熟悉了。

白居易的母親是個慈愛、嚴格又有文化的婦女,母親充當白居易的啓蒙教師。不論白天還是黑夜,她總是拿着詩書教導白居易。

白居易不僅聰明,而且特別勤奮,他終日“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以至於口古成瘡,手肘成胝”,意思就是說他念書唸到口中生瘡,寫字寫得手肘都磨出了繭子。

可見,他是多麼用功了。正因爲小時候讀書太過於用功,以至於給他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傷害。年紀輕輕,就衰成這樣:

“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髮早衰白,瞥瞥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也,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意思是,三十多歲的時候,頭髮都白了,牙齒都脫落了。

十八歲時,白居易到長安參加科舉,之前去拜訪當時的前輩顧況。顧況見了他的名字,就先打趣說:“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後來看了白居易寫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時候,又改口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不難。老夫前言戲之耳。”

顧況果然沒看錯白居易。不過白居易也是到二十九歲才考上科舉。唐朝的科舉和宋朝的科舉不一樣。

在宋朝,只要中了科舉一律安排工作;但唐朝就不一樣了,考中進士只是取得做官的資格,要取得官職,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叫做“選試”。

舉個簡單的例子,宋朝的科舉好比我們八九十年的大學生,只要考上了大學,一律包分配,不管是專科還是本科。而唐朝的科舉就好比現代的大學生,你要去入職做公務員,還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凡進必考。

當然,這對於聰明的白居易來說,不算什麼,中了科舉的第二年,白居易就參加了吏部侍郎鄭瑜主持的拔萃科選試,白居易名列甲等。按例就該授官了,於是第二年春,他被任命爲祕書省校書郎。祕書省是皇家整理圖書的機關,校書郎的職責就是管理“邦國經籍圖書”,這是一個九品小官。

白居易當時寫了一首詩:

帝都名利場,雞鳴無安居。獨有懶慢者,日高頭未梳。工拙性不同,進退跡遂殊。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難大用,典校在祕書。三旬兩入省,因得養頑疏。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夫。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既無衣食牽,亦少人事拘。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寫的就是這段經歷的。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情和生活狀態,也可以由此推斷出做校書郎這個官的待遇。

“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夫。俸錢萬六千,月給亦有餘”,工資還是可以的,每個月有剩餘,分配的有住房,還有四五間,配的有馬車和車伕。

最主要的是校書郎是個相當清閒的官:“三旬兩入省”,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一個月只要去上兩次班就可以了。難怪白居易天天有時間睡懶覺了,“日高頭未梳”。

不得不說這個校書郎的確是個好差事。很符合我們現代一些人想要的工作。但我們不要忘記了白居易曾經的用功。也就是說他的好工作不是平白無故得來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換來的。

其實,白居易的詩詞可以好好讀一讀。他的詩簡單易懂,而且非常有靈氣,無論是他的人敘事詩,還是其它類型的詩,那都是飄逸而靈動,讓人一看就能夠明白。真正會寫詩的人,其實是把大白話,寫成一首首靈動的詩,這纔是真正最爲高明的詩人。

這本《白居易詩傳》寫得不錯,裏面不僅羅列了白居易的經典詩詞,還有每首詩的故事背景以及白居易的一生,現價只需33.8元,全面瞭解白居易的一生。點擊即可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