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6年,蜀山區科學規制小廟鎮合六路以北區域,啓動建設蜀山生態文化旅遊休閒區,重點打造了鄉村振興示範區將軍嶺項目。近年來,蜀山區突出山水特色,把綠色融入城區總體發展戰略,加快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精心構築以公園、花境爲節點、以道路景觀綠化帶爲主線、以生態休閒風光帶爲片區的點線片相結合的城市綠色生態格局。

合肥之源,在水一方

灘塗河凼,有墩鳳凰

蜀山春早,嶺上留芳

......

這裏,青山與綠水,農田與果園,還有我和你。

午後,一壺清茶,一篇故事剛剛開始……

生態蜀山

每個都市人的夢裏,都有一方難以割捨的鄉愁。從市中心一路向西,不過十餘公里,便可抵達文博小鎮、梁墩美食小鎮等一個個個性有趣的特色小鎮。蜀山區在振興鄉村進程中,精心建設西郊公園,用“一路一廊、五區十鎮”串起城市和鄉村,未來將建成距離城市最近的200平方公里鄉村郊野公園,讓都市風情和鄉土風韻在這裏共生共榮。

鄉村振興 綠水青山寄鄉愁

小廟鎮位於蜀山區西部,這裏依然保存着令人嚮往的原生態鄉村生活,“合肥”的名字源自小廟鎮“將軍嶺”。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爾雅》記載:“歸異出同流,二水皆曰肥,合於一源,分而爲二”故曰“合肥”。南北朝時,酈道元所著《水經注》也記:“夏水暴漲,‘施’合於‘肥’,故曰‘合肥’!”這裏的“施”就是“南淝河”,古稱“施水”,如今流經合肥城,注入巢湖;“肥”即是“東淝河”, 向西北,流經壽春在正陽關注入淮河,是名副其實的“合肥之源”。今年6月,蜀山區委區政府在將軍嶺爲“合肥之源”揭牌,發佈《合肥之源賦》。

挖掘保護這一珍貴文化,爲當地旅遊發展增添內涵。古運河邊,小廟鎮馬崗村小嶺南村民組,荒廢的房屋正變身精品民宿,農民已成爲合作社的股東,一幅“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美麗家園”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說起鄉村振興項目,“小嶺南1號院”的管家李澤珍樂得合不攏嘴:“1號院本是我家閒置的老屋,現在出租開發搞旅遊,一年租金3萬多,每月工資3000元,還能在家門口上班,生活美着哩!”。

作爲該項目成果之一的“小嶺南壹號院”由閒置老屋改造而來,保留鄉村風韻,已成合肥有名打卡地。

“閒置資源”變“綠色資產”,“傳統農民”變“現代農民”,在蜀山,紮根土地的農民有了新身份,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返鄉就業、創業,昔日鄉村正成爲宜居樂土!

2016年,蜀山區科學規制小廟鎮合六路以北區域,啓動建設蜀山生態文化旅遊休閒區,重點打造了鄉村振興示範區將軍嶺項目。遵循“先留住村莊,再留住鄉愁”的思路,不興大拆大建,充分保留當地生態田園氛圍,挖掘村落文化符號和民俗內涵,創新提出“新村民計劃”,讓村民變“管家”、變“房東”、變“股東”。作爲該項目成果的小嶺南1號院、2號院就是由馬崗村民閒置的老屋改造而來,整體風格質樸簡約,融入現代實用元素。

成立小嶺南原種農業合作社,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江淮分水嶺地區原種農作物,讓農民迴歸農業,讓鄉村迴歸本身,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以此爲起點,蜀山區將在小廟鎮打造18平方公里的鄉村振興示範區,除佈局原種農田一產外,還將依託租賃農屋構建產業發展平臺,引進科技、企業總部、雙創、藝術作坊等產業,強化鄉宿、商務、旅遊、研學等配套設施,打造以科創爲主,農創、文創爲輔的“三產融合”的鄉村CBD模式。

小廟鎮南部,一條現代化運河——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小廟段)正在緊張施工,該項目被稱爲“安徽的南水北調工程”。蜀山區緊抓這一發展機遇,在小廟鎮合六路以南30平方公里範圍內以國際化標準打造“運河新城”,已構建“三橫四縱”主幹路網框架,開工建設31條道路,安置房項目也在同步進行。運河新城作爲濱湖科學城的核心發展區,產業前景十分可期。

新老運河相隔千年交相輝映,奔流不息,蜀山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合肥人的“西郊公園”和“運河新城”。

治水護水 一池清水踐承諾

“董鋪水庫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要求,水質優良,滿足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要求。”合肥市生態環境局今年最新水環境質量月報上顯示。

作爲合肥人的“大水缸”,董鋪水庫的水質保護,關係到數百萬市民能否喝上安全潔淨的飲用水,幾十年來,蜀山區擔負起“讓市民喝上乾淨水”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在改革中前行,在創新中摸索。

都說搬遷難於上青天。爲了保護水源地環境,維護市民的切身利益,2012年蜀山區啓動全市規模最大的水源保護區搬遷工作,涉及75個村民組,總計5785戶、18180人。隨後,又採取了種植涵養林、整治入庫河道、隔離防護、修復溼地等一系列舉措,如今,水庫兩岸,水杉挺立、楓楊飄逸、朴樹垂柳蒼翠秀麗,既保護生態水體又點綴庫區成爲一景。

水環境保護事關人民羣衆切身利益,蜀山區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中,始終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並將飲用水源保護治理工作作爲促進人水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

南淝河蜀山段、十五里河蜀山段、董鋪水庫……爲守護碧水清波,蜀山區2013年起率先建立全區各鎮街園“河(段)長”制,設立區、鎮街(開發區)、村(社居委)三級河長制體系,確保所有水面都能得到有效管護。全區452名“河長”無論嚴寒酷暑,都堅守崗位職責。

守護一池清水是一場持久戰。蜀山區完善污染物智慧統計監測體系;打通“斷頭河”,恢復河庫水系的自然流通;加強生態修復;強化執法監管;發動志願者參與……協同治理全面提速。一池清水,是蜀山區對全體市民的莊嚴承諾。

城區增綠 滿目風光賞不盡

花山爛漫、玫瑰花廊、七彩花坡、金香盈岸、杉林瀾橋,還有林間書屋點綴其間……不用長途跋涉,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山水間的旖旎風光。佔地面積近3000畝的四季花海公園位於大蜀山北側、董鋪湖以西,是合肥目前最大的城市公園,每逢週末,公園裏遊人如織,人氣火爆。

近年來,蜀山區突出山水特色,把綠色融入城區總體發展戰略,加快綠色生態城區建設,精心構築以公園、花境爲節點、以道路景觀綠化帶爲主線、以生態休閒風光帶爲片區的點線片相結合的城市綠色生態格局。

在主要道路節點(島頭)、道路附屬綠地、城市出入口附近組織開展花境建設,進一步打造街頭景觀效果,提升城市品位。率先在合肥市啓動垂直綠化項目,把目光投向蘊藏着巨大綠化空間的城市建築物垂直面上,拓展城區綠化新空間,形成“推窗見綠、開門見花”的靚麗風景線。創新綠化新形式,把義務植樹與城鄉園林綠化、道路綠化、庭院綠化、村莊綠化建設結合起來,建成“雙擁林”、“巾幗林”、“共青林”等主題林。

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區已完成新造林825畝,完成升級森林撫育5000畝,開展義務植樹5000株,栽植面積4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4.7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43平米,各項指標均位居全市前列。

來源:蜀山區綜合

審覈:馬傑丨責編:梅竹丨編輯:沈剛、牧歌

他們還關注這些:

1.蜀山十景你去過幾個?這裏有都市裏的田園,鄉村裏的城市!2.合肥又一重磅規劃曝光!總面積491平方公里!涵蓋蜀山、包河、廬陽、肥西、肥東……

3.又簽下大單!蜀山區將與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開展戰略合作!

4.歡迎來蜀山上大學!

5.散落的滿天星,聚成了一團火!人民日報再次聚焦蜀山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