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廈門,環境執法隊伍就是城市的“環境守護者”。如何提高環境執法水平,守護廈門的綠水青山?爲此,環保部門確定了執法責任模塊化、執法程序模板化、執法手段模式化的“三模執法”的環境執法大練兵的新路,使執法大練兵與環境執法能力同增共長,爲建設高顏值的生態廈門打下堅實基礎。

­  執法責任模塊化

­  編織全覆蓋執法“大網”

­  如何把執法責任落到具體個人,讓環境執法形成高效率,廈門環保人編織了一張全覆蓋的執法“大網”———執法責任模塊化。簡單來說,就是將複雜的環境執法任務自上而下按責任空間分片、按執法對象分類和按全流程執法權責分段,分解成易管控的各種執法模塊來組織,形成金字塔狀的管理結構。

­  爲此,廈門按五個層級劃分出若干個性質和大小不一的環境執法模塊。第一層級由支隊長落實全模塊負責,第二層級由支隊分管領導按執法權責分段(環境應急、現場執法、案件查處等)劃分模塊,第三層級由支隊業務科按責任空間分片(徵收科和稽查科各負責3個區現場執法)和執法權責分段(應急科和法制科分別環境應急與信訪、案件法制審查等)結合劃分模塊,第四層級由各大隊負責人按責任空間(各區屬地負責)劃分模塊,第五層級由各大隊執法人員按責任空間分片和執法對象分類(依託網格化分片劃區或按執法業務、企業性質分對象負責)結合劃分模塊。經過層層分級,責任模塊覆蓋到所有執法人員、所有執法對象和所有執法區域。

­  廈門市環境執法支隊表示,通過構建全覆蓋的執法體系。今年以來出動執法人員28398人次,派出30批88人次參加異地執法,在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下基本能做到忙而不亂,統籌協調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  執法程序模板化

­  構建全流程執法機制

­  在執法的現實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查什麼、怎麼查、查後怎麼辦”這樣的問題。廈門環境執法支隊通過將執法程序模板化,讓執法工作規範成運行快、效率高、差異小的執法流程,形成科學簡明的執法鏈條,使每個執法人員都能按同樣的執法流程來組織,讓公平規範執法成爲一種自然。

­  他們梳理現有環境執法工作,按環境執法“信息來源-任務派遣-現場處置-結果反饋-立案調查-案件審覈-案件移送-卷宗建立-信息公開”的全過程進行簡化、優化、固化,完善環境現場執法、執法稽查和案件處罰移送等15項執法工作制度。他們爲每項制度編制工作流程圖,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程序的,依法編制流程圖;沒有明確規定的,按照便民高效原則編制。

­  通過流程簡化,平均減少20%執法工作環節,縮短8%的執法運行時間,有效地解決工作中協調不暢、推諉扯皮、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的問題,提高環境執法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  執法手段模式化

­  “互聯網+”手段助執法

­  過去,環境執法人員用傳統手段執法,往往遇到不少盲區。現在,他們創新運用“互聯網+”執法,人手一臺平板電腦,無人機成爲他們的鷹眼,開展監測監察執法,把執法的觸角進一步延伸。

­  廈門市環境執法支隊介紹,執法手段模式化,主要是將交叉執法、錯時執法等執法手段運用“互聯網+”打造成集約式、非線性、非勻稱和觸發式的執法方法來組織,做到“不定人、不定時、不定點”執法。

­  同時,廈門市環境執法支隊提高執法數字化水平,運用無人機開展監測監察執法,多角度、寬空域實時監測環境質量和違法排污狀況,爲環境執法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彌補傳統地面執法覆蓋面不足,消除執法“肓區”;採用遙感技術開展機動車尾氣執法,篩選超標排放機動車,有針對性地開展檢測查處,延伸執法觸角,提升執法工作效益;分兩批共投入210餘萬元更新環境監察執法設備,全市環境執法人員每組2人配1部移動電腦,每人配1臺平板電腦,並要求人人熟練使用移動執法系統,有效推進現場執法全程留證、執法數據實時共享、執法疑難在線諮詢,提高環境執法指揮控制能力;運用在線監控平臺自動監測,將全市87家重點企業污染源納入該平臺,加強在線數據監督覈查。(晨報記者曾昊然通訊員陳堃) 原標題:環境守護者巧用“三模”執法護航廈門綠水青山

責任編輯:柯金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