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醫療數據資源,有阿里、百度這樣世界一流的AI通用技術研發者,再加上像零氪科技這樣的醫療大數據公司,將非常有可能使醫療領域成爲中國在全球AI競爭中獲取領先態勢的一個關鍵突破口。

  零氪科技崛起:一年內兩登人民日報頭版,一月餘三獲大獎

  近日,一年一度的《哈佛商業評論》中國年會再次召開,會上除了邀請國內外二十餘位管理界大咖就“新科技 新管理”主題進行觀點分享,並探討新科技時代驅動下商業管理的全方位變革之外,還有一項重磅議程就是公佈了第二屆“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的最終歸屬。

  “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聯手世界著名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先生在2017年共同推出的行業獎項,代表着中國管理實踐的至高榮譽,在今年這場頒獎中,全場大獎不出所料的被螞蟻金服、百度、網易雲音樂等巨頭旗下項目瓜分。

  而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領域獨角獸企業零氪科技創始人兼CEO張天澤,則憑藉《跨界軍團激活數據智能,打造新醫療生態的“水電煤”》,拿下“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創新創業實踐獎”,成爲今年醫療領域唯一獲獎者。

  這已是一個多月以來零氪科技的第三次獲獎,也是在上週,零氪科技剛剛在2018中國大健康產業峯會上拿了“2018中國健康產業陽光獎”;而在9月份,零氪科技還被創業黑馬承辦的“中國獨角獸(秋季)峯會”選入“2018年度中國大數據硬獨角獸”榜單。

  零氪科技成立至今還不到四年,主要聚焦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在之前互聯網醫療創業繁榮乃至泡沫時期,零氪科技一直在練內功,行業內名氣不小,但業外名聲並不彰顯,而在2018年底頻頻拿獎,大有崛起之勢。

  縱觀零氪科技近期拿的三個獎項,會發現一個特點,即它們並不是集中在一個領域,而是橫跨健康醫療、科技和管理三個領域,這既體現出零氪科技作爲跨界企業的特質,也反映出其多點開花的發展態勢。

  事實上,不止是近期頻頻拿獎,零氪科技在今年還受到主流媒體的持續關注和報道,尤其是2018開年至今,零氪科技連續兩次登上人民日報頭版,在報道中,零氪科技都是作爲中國科技自主創新的典範出現。

  比如在8月14日《人民日報》的頭版報道中是這麼寫的,“零氪科技更牛!作爲我國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首個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企業,零氪科技以數據流+規模化服務,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起全球最大的腫瘤隊列數據運營和隨訪中心,500人的團隊日處理患者病歷45萬頁,服務腫瘤患者60萬人,未來核心的數據引擎團隊也將從北京遷入。”

  黨媒關於“零氪科技更牛”的評價顯然是相當之高,但零氪科技,到底牛在哪兒呢?

  從“攻癌”的初心,到“數據喚醒者”的角色

  今年上半年完成由“國家隊”資本——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參與投資的10億元D輪融資之後,零氪科技已成爲國內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的首個“獨角獸”企業。

  三年一個“獨角獸”,即便在整個科技行業,零氪的壯大速度也堪稱驚人。

  變身“獨角獸”的零氪科技,其使命和願景已經提升爲“激活數據智能,讓人人皆可享有精準的醫療服務”、“成爲新醫療生態的‘水電煤’”,但在創立零氪科技之初,張天澤的設想卻很簡單淳樸:希望以人工智能和數據的力量去攻克癌症。

  之所以產生這種“跨界”創業的想法,應該與張天澤的背景密切相關。一方面他的職業生涯中,長期在騰訊、阿里巴巴這些科技公司就職,而另一方面,張天澤本身就生於醫療世家,對保護患者的健康和醫療需求有深厚的情結。

  癌症至今是世界醫學領域難題,世人皆知攻克癌症的重點在於新藥物的研發、新治療方法的開發,而一家立足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公司,如何能夠“治癒”癌症呢?

  在張天澤的邏輯中,零氪科技雖然不能夠直接攻克癌症,但卻可以在攻克癌症的研究和產業鏈條中承擔重要任務,成爲一股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根據美國ASCO(美國臨牀腫瘤學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所有藥物的研究、癌症指南的制定都只是基於3%的腫瘤患者的數據。而其餘97%的數據仍處於“沉睡”狀態,這些用生命代價換來的數據,如果能夠全部被喚醒,勢必會大大推進人類抗癌研究的進程。

  97%的數據無法被利用,這並非是一個行業祕密,西方大製藥公司也知道這一點,它們不是不想利用更多的數據,而是做不到。因爲臨牀數據基本都掌握在各大醫院手中,獲取門檻很高。而醫療行業又是一個信息化程度很高但數據結構化程度很低的領域。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零氪科技抱着“攻癌”的初心,開始擔綱“數據喚醒者”的角色。

  爲了喚醒那97%埋藏在醫院的HIS系統和病歷檔案室裏的珍貴數據,四年之間,零氪科技在全國佈局,與包括北京協和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等全國頂尖醫院在內的超過700家綜合及專科三甲醫院展開合作,覆蓋全國30個省市、直轄市、自治區,打通了國內大部分醫院的院內系統,實現了與95%以上的現有HIS系統的無縫對接,並融合了LIS、PACS等數據,使得醫生可在LinkDoc系統上查詢到診療、隨訪、實驗室檢驗、檢查、用藥等各方面數據。

  截至2018年上半年,零氪已經積累接近300萬的結構化的病歷數據,而目前這個數據量級還在進一步擴大。

  當積累的數據達到一定量級,真正成爲“大數據”,零氪科技忽然發現自己的能力已經打破了腫瘤領域的侷限,具有了通用性,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做行業基礎設施,去致力於成爲新醫療生態的“水電煤”,去着力推動真實世界數據在人工智能研究、臨牀科研、藥品研發及評價、醫療保險支付等多個場景的應用。

  零氪科技這種成爲“水電煤”的能力,包括它基於海量高質量科研級數據,在數據結構化過程中積累的數據處理能力,比如在影像診斷方向、病理智能診斷方向以及輔助診療方向(包括輔助診斷、輔助治療、風險預測)等多個領域研發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AI產品。

  目前,零氪科技已分別在北京、天津、廣州設立了技術研發、數據運營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同時在全國20多個省市設立辦事處,不到4年時間,零氪已經建立橫跨“醫學、科研、技術、產業服務”的1400餘人團隊,完成了醫療產業物種爆炸時代的“野蠻生長”。

  對外“使能”的原力從何而來:“美第奇跨界軍團”

  拉姆·查蘭是與德魯克、稻盛和夫齊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管理諮詢大師,他長期高度關注中國市場,這也是爲什麼在中國會有一個以拉姆·查蘭命名的獎項。

  拉姆·查蘭筆下曾經一個詞“高潛”,他在長達50年的研究中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具有三個“高潛”特質:敢於構想大格局;勇於突破不可能;善於構建生態圈。

  而這次零氪科技CEO張天澤能夠成爲今年“拉姆·查蘭管理實踐獎-創新創業實踐獎”在醫療領域的唯一獲獎者,其原因也與此深度相關。

  拉姆·查蘭(左)與張天澤(右)

  比如,張天澤以攻克癌症爲目標發起創業,是在衝擊“不可能”,而到今天要充當新醫療生態的“水電煤”角色,則是在圖謀大格局,而與各大醫院、各大製藥公司的生態合作,很顯然是在構建生態圈。

  事實上,零氪科技選擇在醫療大數據領域進行創業時,面臨着諸多困難,主要有兩點。

  一是商業模式難題。醫療大數據產業作爲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在國內乃至歐美,都尚處於起步階段,沒什麼成熟的經驗和模式可以借鑑,整個行業都面臨着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平臺價值不能變現、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帶來的經營管理挑戰、資金問題、新型業務缺乏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等困境和難題。

  二是跨界難題。按張天澤的看法,任何領域跨界都會產生一些問題,但醫療最艱難,因爲醫療行業的跨界和其他領域的跨界在一些底層認識方法上不同,醫療在不能認爲對的情況下不可隨意嘗試,所以醫療行業的跨界融合非常艱難。可一旦成功,產生的能量又將是異常巨大。而結果就是張天澤和零氪科技現在真的成功了。

  如果未來拉姆·查蘭因爲零氪科技的獲獎而將之作爲管理案例認真研究的話,會發現張天澤在兩件關鍵的事情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首先,作爲王陽明的信徒,張天澤崇尚“知行合一”,對執行力的重視超過戰略,他將企業的戰略與執行的關係總結爲“預設戰略,堅決執行,總結經驗,改進戰略”,而執行力則來自有力的團隊,所以從跨界創業之初,張天澤就把打造一支“跨界軍團”作爲首要選擇,意圖通過這支跨界軍團執行目標的落地,“先有跨界的團隊,纔有跨界的人才,最後才能取得跨界的成果”。

  近年來,隨着先進企業管理經驗的引進,對執行力重視的企業越來越多,像阿里就有“中供鐵軍”。而在以創新爲靈魂的科技企業中,真正要強化執行力,實際上靠的並不是重賞或重罰,而是企業文化,像谷歌、蘋果都做得比較好。

  但一個以“跨界”爲基因的企業,應該怎麼打造執行力強大的團隊?似乎還沒有太多可借鑑的經驗。

  於是張天澤創新性的在團隊建設中,引入了“美第奇效應”。

  所謂“美第奇效應”,其源自15世紀意大利美第奇家族及其在文藝復興時期突發的創造活動。當時美第奇家族供養了一大批各個領域的藝術家,像米開朗基羅、達芬奇、拉斐爾等,這些人日常互相交流,靈感集體迸發,促成了文藝復興的到來。簡而言之,“美第奇效應”就是指在思想、觀念和文化的交匯點上所爆發出的靈感。

  張天澤認爲,文藝復興其實就是一羣非常跨界的藝術家和工作者在一起碰撞產生的成果。而落到零氪身上,就是來自不同領域的從業者聚在一起,每個人的行業背景知識不同,而這個行業所信奉的一些工作方法、工作習慣也有不同,這時大家融合起來就非常有挑戰,但是這種跨界的溝通才最能產生化學反應。

  在零氪,張天澤要求每個跨界的成員都要懂得融合、協作和碰撞,當這樣一種公司文化形成之後,“美第奇效應”自然就產生了。

  如果要做新醫療生態的“水電煤”,零氪科技本質上是要做一家使能和賦能公司,這就使得“能力”成爲一項核心指標,“能力”只能來自團隊和技術。

  具體到醫療大數據這項工作而言,想要產生高質量且能滿足各種需求的數據,就需要數據處理團隊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多維性和跨界認知能力,其中既包括計算和數據科學能力,也包括產業應用及提出正確問題的跨界能力,當在“美第奇效應”之下這些稀缺能力成爲現實,零氪科技也就建立了自己的門檻與護城河。

  事實上,“零氪跨界軍團”也確實成爲其在醫療大數據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零氪的超千人跨界菁英團隊中:核心醫學團隊均爲羅氏、阿斯利康、禮來、雅培、強生等國際知名藥企的資深專家;科研和數據運營團隊則由昆泰、科文斯、泰格等全球和中國一線CRO企業的人才構成;核心技術團隊成員均來自BAT、華爲、微軟等互聯網IT巨頭;產業服務團隊,則由前麥肯錫、昆泰、IMS等一線產業專家擔綱。

  大格局、新生態、深突破:建立大數據+產業平臺

  零氪科技成功的另一大關鍵,是及時的找到了能力釋放的產業切入點,即建立大數據+產業平臺。

  零氪科技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8月,國務院發佈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 ,指出發展醫療健康服務大數據,構建綜合健康服務應用。隨後,國務院、衛計委相繼發佈了多項政策,以促進各省市政府將健康醫療大數據提升至戰略層面。

  這使得零氪科技發現了一條將企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之中的進發路徑,而具體則是爲醫療機構、行業監管部門、各級政府以及醫藥產業、保險機構等提供大數據整體解決方案,並從數據標準、數據應用和數據安全保護等各方面助推中國醫療大數據發展。

  而在完成底層數據標準和架構搭建之後,零氪繼而開始以大數據和AI助力醫療資源下沉,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大規模生態合作,實現數據價值的商業變現。

  這包括在天津,牽頭成立“京津冀健康大數據產業促進會”,通過大數據+產業平臺,匯聚醫療機構、行業監管部門,以及整個醫療大數據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共同推進京津冀醫療大數據的加速應用發展。比如,天津市胸科醫院共同建立京津冀首個肺癌人工智能輔助診療平臺,將自主研發的AI輔助診斷系統和輔助治療決策系統的判斷真正運用到臨牀。目前,每天已有超過350個肺癌患者在該平臺接受知名專家與人工智能結合的輔助診療,其效果已達到甚至超過知名三甲醫院主任醫生的水平。

  也包括入駐廣州國際AI研究院,成爲政府重點扶持的醫療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助力廣州的醫療AI立足本地、輻射中國;以及聯合阿里雲、英特爾舉辦以肺部結節的智能診斷爲主題的天池醫療AI大賽。

  而更能在醫療產業上取得直接效果的,則是零氪科技對新藥研發以及上市的助力。在匯聚海量數據資源,建立全球領先的真實世界數據庫之後,零氪科技已經與泰格醫藥、昆拓醫藥等CRO龍頭達成戰略合作,併爲齊魯、麗珠、瀋陽三生、貴州益佰、羅氏、阿斯利康、諾華、強生等中國本土及全球TOP級藥企提供藥品許可的關鍵性及真實性信息,幫助藥企新藥更快獲得許可。

  “上半年大數據平臺的腫瘤單病種滲透率已達60%,使腫瘤藥物的臨牀試驗成本降低30%,新藥研發以及上市後藥品一致性和安全性評價的速度大大提升。”零氪科技創始人張天澤如是說。

  結語:

  人工智能是醫療行業的未來,同時也是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領域之一,從科技巨頭IBM,到近年來興起的近百家創新公司,都把AI+醫療產業作爲重點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有數據、算力和算法三大要素,在這一領域的角逐中,算力和算法更具有通用性,大家起跑線差不多,從而使數據成爲決勝關鍵。中國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醫療數據資源,有阿里、百度這樣世界一流的AI通用技術研發者,再加上像零氪科技這樣的醫療大數據公司,將非常有可能使醫療領域成爲中國在全球AI競爭中獲取領先態勢的一個關鍵突破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