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逝的岁月掩埋了历史的尘埃,时光穿越了一个又一个时代,我们不仅感叹人生的匆忙和生命的短暂,纵观每个人的一生足迹,留于后世的又能有几片深刻的记忆,活着与离去的价值,又是否值得令人怀念和惋惜。

如果非要寻找一个满意的答案,那么就请到新疆的喀什古城来,一定要在喀什古城里迷宫般的古民居之间静静地走一走,亲自体验一下什么是心灵上的震撼和慰藉,什么是历史遗留和传承的一种文化精神。

漫步于纵横交错的土黄色房屋中间弯弯曲曲的小道,感觉时光在这里静止,四季在这里变得柔软而缓慢,那种空灵一样的心境,被悠长的岁月带进了历史的深层。

如今,喀什古城的民居,大多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存在,有的濒临坍塌,有的经过改造和修缮,还有的可以完好地挡风遮雨。数百年来,蜗居在这里的人们,以属于自己的独有生活方式,一直维持着子孙后代的延续。

作为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汉唐四大文明的交汇地,喀什古城以汉唐时期的古疏勒城廓为基石,以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为延伸,经过千年来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融合,便形成了本民族的一种地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范畴。

走进喀什古城里的大街小巷,如果不是一名专家或学者,那么就不会留意这些大大小小的土建筑。

普通的眼光,只能看到它的外表破旧和衰败,深邃的目光,才能从表象洞察到它的深层和生命,也唯有内心细致的人,才能真正地读懂和触及到,这些土色房子被赋予的历史意义和使命。

探访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遇见新疆的你》摄制组从挖掘文化旅游的角度出发,时刻保持着小心翼翼的态度,一点一点地深入那些隐藏在古民居深处的历史。

我们不敢打搅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只能在土墙根下徘徊和感受,并一遍又一遍地抚摸,那些时光久远的土墙和古旧的门窗,去切肤地感受那些保存在厚重土坯中间的灵魂。

每天早晨,喀什古城都会迎来纷沓而至的游客,他们只是好奇这里的民族风俗人情,陶醉于把自己的足迹留在相机里,而却忽视了对文化历史的体会和探究。当他们匆匆离去的瞬间,不知是否能听到身后,喀什古城对他们发出的深深叹息。

这次探访,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人,我们怀着对家乡的一种特殊的情愫,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化历史对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性,也深深地体会到文化旅游对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为,这种多元一体的文化元素,不仅承载着喀什古城厚重的历史,还肩负着见证和传承新疆历史文化的重任。

我们从喀什古城东门走进阔纳代尔瓦扎路,映入眼帘的是路两边各有两对巨大的长颈铜壶,一对是锈迹斑斑的黄铜,一对是锃亮的红铜。它们的高度分别达三米至五米之间,壶盖是一朵莲花,细长的壶颈就像一只鹤的脖子,壶嘴的形状就是丹顶鹤的头部,铜壶后面的把子还卷起来一朵莲花。

据考古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铜器冶炼的文明,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六千七百年前左右,青铜冶炼也可以追溯到5千年前。比如河南、陕西、甘肃等很多省份都曾出土过珍贵的铜器。

汉唐时期,铜器冶炼技术传入西域,当时的王公贵族家庭盛行使用铜器用具,一般的老百姓家里是用不起铜器的。西域在铜壶的制作技术上,巧妙地融入了佛教的莲花和中原的鹤等文化元素,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如今,这种铜器已被千家万户所使用,并很早就出现了制作和销售铜器的店铺,这在喀什古城随处可见,由此体现了古印度文化和中原文化在西域的融合和发展。

街道两边的土黄色房屋,大多是两层或三层,且好多都是后修缮和改造的,从房屋的木门和窗户的新旧程度可以明显地分辨出来。那些门和窗户的木刻或图案,完全是对东西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象征。

为找到更古老的特色民居见证历史,我们钻进左边一条小巷子里,发现每栋土房子的建筑形状各不相同,还有门的方向也没有讲究,全是依地势和位置的大小而建,就连每条巷子的宽窄、长短、弯曲等都是不相同的。有的一条巷子突然就分成了两条,有的巷子猛然在一家民居的墙壁形成了九十度的拐角,还有的巷子从阴暗的房屋下穿过,让人仿佛觉得自己瞬间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

喀什古城高台民居泥雕制作专家王志民告诉我们,他说喀什古城高台民居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城,不仅具有沧桑和厚重的感觉,还继承了古疏勒城廓的战略意义。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疏勒城廓最终消失在时光的长河里,但是本地居民却仍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了,祖先为适应外来侵袭而布置的建筑格局,真正体现了古代西域建筑文化的历史,对于现代的建筑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我们发现,每条巷子里地面上铺着的砖块,如果是横着铺的,前面就是死胡同,如果是用箭头铺的,前面就是一条大路的出口,只要顺着地砖的暗示行进,根本就不用害怕迷失方向。可以想象在古代西域,假如攻破城池的外来敌兵闯入密密麻麻的民居里面,那么就会被埋伏的士兵和居民迅速消灭。

对于这些建造奇特的民居,如果古城的城墙是一道坚固的防御体系,那么城内的房屋就是这座城池运转的血液和细胞。相对今天的喀什市而言,古民居的存在,不仅仅是一册活生生的建筑学标本,还是历史支撑这座城市生命的核心文化精神。

当用敏感的目光触及到房屋的门和窗户时,我们不难看到,每家每户门板上的木刻,那种像椭圆形的顶端,有细腰有圆形也有其他的形状,这就是传承西域佛教时期木匠艺术。每个窗户的正面就像一个佛龛,窗户棂上的雕花,有的是莲花座,有的是盛开的莲花,有的是蝴蝶,也有的像花草,还有的是各种菱形格,包括个别民居门楼外墙菱形格的砖雕等,这些建筑艺术分明就是东西文化的再现。

我们在一家特色民居的门口,遇到了大约四十多岁的维吾尔族男房主,当询问门上的木刻和窗户上的图案时,他使劲地摇头,表示听不懂我们的话。

尽管我们很遗憾地听不到他的解释,但这些历史文化的印痕却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虔诚而崇敬地久久地凝望着。

据新疆文物历史研究专家张平介绍,这些佛龛和莲花等图案,可以南疆的石窟里明显地看到,特别是拜城县克孜尔千佛洞里的壁画上到处都存在;那些花草的图案,可以在温宿县等紧靠天山的岩画上看到,还有一些图案是来自中原的,这些都是东西方文化在西域交汇后,形成了具有西域文化的特征,后来随着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诞生,最终被维吾尔族接纳和传承,并成为了具有新疆地域性的维吾尔族文化。

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喀什古城里的古民居依然闪耀着历史文化的光芒,它承接着历史,肩负着未来,依然发挥着中国段最西端“一带一路”上历史重镇的作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