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計劃”解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板凳法庭”在家門口化解鄉親們的糾紛、“雪亮工程”不僅讓村裏有了“天眼”還讓大家知道有事兒擺在“明面兒”、“新居民老陳工作室”與警務室合署辦公爲調解矛盾糾紛出力……記者在浙江省桐鄉市看到,桐鄉市公安局創造性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進“自治、法治、德治”結合,以自治消化矛盾、以法治定分止爭、以德治春風化雨,形成了“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社會治理格局。

  民警老師家長聯手幫扶“問題少年”

  9月27日21時,浙江省桐鄉市某居民小區,桐鄉市公安局梧桐派出所所長錢建江和桐鄉市第七中學退休校長戴達祺,在手機手電筒的微弱光照下沿着樓梯爬上三層,敲開了來自四川宜賓的“新桐鄉人”楊某的家門。 衛生間的地板上,楊某14歲的兒子光着腳蹲在洗手池旁,正奮力搓洗着一條黑色運動褲,額頭上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看見錢所長和戴校長,他立刻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擦乾雙手穿好鞋子,把客人讓到沙發上。楊某連連感謝,半年來這孩子一天比一天見好,跟換了個人似的。 半年前,這孩子還是出了名的“問題少年”。他和3名小夥伴經常逃學,流竄於市區大街小巷,結夥行竊、上黑網吧、夜不歸宿。派出所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屢教不改。 身爲“包工頭”的楊某十分頭疼:“我在外面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裏出了個這樣的孩子,真是抬不起頭來。”他想教育孩子又沒有合適的方式方法,只會指着鼻子罵,結果適得其反。 直到今年3月份,“四人小團伙”在梧桐派出所的轄區行竊被抓,派出所對他實施了旨在幫扶違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梧桐樹計劃”,情況纔開始好轉。 “梧桐樹計劃”是“三治”結合解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的成功範例。錢建江介紹,針對多次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第一步由派出所負責接處警的民警給他們上法制課,分析他們違法犯罪行爲的法律後果,給他們戴上法律“緊箍”;第二步由未成年人所在的社區民警與家庭、學校及居民自治組織密切聯繫,要求家長、老師、治安志願者重點關注、合理教育,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清潔他們交往的人員,讓孩子學會“克己自律”;第三步由經驗豐富的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者定期家訪,爲孩子開展道德教育、感恩教育,常念“道德經”,促使他們從內心發生轉變。 半年以來,“梧桐樹計劃”累計開展了58人次家庭走訪,第一批受到幫扶的未成年人發生了巨大轉變。家住城東村城福小區15歲的邱某,不僅改掉了小偷小摸的壞毛病,還勸說以前的“同夥”不要去偷東西、幹壞事。這次錢建江和戴達祺走訪的楊某兒子,不逃學、不偷東西、考試及格了,還喜歡上了打籃球,每天放學總要和球友們打一陣子球。50多歲的楊某告訴記者,看着兒子一天天變好,自己高興得不得了,每天都接送兒子上下學,隔着護欄看兒子在球場上奔跑。 臨走前,錢建江和楊某互加了微信。錢建江告訴他:“孩子再幹壞事兒,就給我發微信;不聽話不好好學習,就告訴戴校長。”楊某一邊連聲感謝,一邊把一個剝過皮的柚子硬塞到他倆手中。兩人實在拗不過,就一人手裏託着半個柚子告別了楊家。

  “板凳法庭”開到村裏面

  今年5月,桐鄉市屠甸鎮滙豐村一“農家樂”的老闆呂某犯了大愁:兩年多前他租賃村民的房子開了農家樂,生意越做越好,每逢節假日客人爆滿。眼下3年合同期滿需要續簽,可房東獅子大開口,房租由原來的每年3萬元漲到了每年8萬元。呂某當時就急了:“一下子漲了快兩倍,我辛辛苦苦一年,賺的錢還不夠交房租呢!不行!”價格談不攏、合同沒法續簽,房東就去收房子,雙方發生糾紛,推推搡搡動了手,都被傳喚到屠甸派出所。 瞭解情況後,派出所決定邀請法院、檢察院、鎮政府、村民調解員,聯合在村子裏開“板凳法庭”,解決他們的矛盾。沒有法槌、法袍,不需要請律師、遞訴狀,十幾把椅子一放,“板凳法庭”就“開庭”了。 出租方認爲,經濟在發展、物價在上漲,漲房租很正常,我想漲多少就漲多少;承租方認爲,漲價可以接受,但也要和市場水平相適應,一下子漲這麼多就是要挾人;法官、檢察官現場講解了法律相關規定,假定走訴訟程序會怎麼判;派出所民警告訴雙方,如果達成和解,就不再追究打架鬥毆的責任;鎮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和村民調解員說,都是一個村的,大家和睦相處、和氣生財。法、理、情,越說越明,當事雙方態度逐步緩和,最後達成一致:房租每年5.5萬元,續簽三年。一家人的生計保住了,呂某很高興。 屠甸派出所所長葉建春介紹,去年以來轄區已經開了十餘次“板凳法庭”,效果很好。“法官現場告訴當事人,如果走訴訟程序結果是什麼樣的。”他告訴記者:“村裏德高望重的調解員說理說德,‘板凳法庭’的當事人都達成了和解。”這明顯降低了矛盾糾紛當事人和公檢法司等部門的時間成本和費用,羣衆之間的關係也更加和睦。 在烏鎮,派出所民警聯合律師、村幹部、“烏鎮管家”在鎮上、村裏開起了“自治會”,把矛盾糾紛放到“自治會”上討論,大家共同評判是否合理合法,不合理合法的,不僅可能受派出所處理,還會在鎮上、村裏“丟面子”。這樣一來,既解決了矛盾糾紛,又普及了法律知識、樹立了道德標杆。

  人防技防結合 提高羣衆素質

  今年春節前夕,屠甸鎮一工廠老闆經歷了“虎口脫險”:由於勞資糾紛,他手下的近十名工人把他堵在小巷子裏索要工資。雖然孰對孰錯未明,但對方仗着人多勢衆,就要動手。老闆眼看要喫虧,靈機一動退到了巷口的視頻監控探頭下,大聲告訴工人:“這是高清視頻監控,你們若動手,一舉一動都會被拍下來,派出所都看着呢。”工人們也聽說過視頻監控的厲害,就不再輕舉妄動,氣氛逐漸緩和。後來,在派出所民警的幫助下,雙方通過協商,初步達成了一致意見。 視頻監控“村村通”促進羣衆提高道德水平和自律自治意識,輔助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維護治安、服務羣衆,取得了良好效果。2017年以來,屠甸鎮及所轄各村安裝監控攝像頭近千個,逐步實現了視頻監控全覆蓋。 近年來,桐鄉市依託“雪亮工程”,不斷推進公安大數據建設,爲“三治”結合提供了強有力的數據支撐。通過智能化手段約束羣衆,原來能幹壞事兒的“背地裏”,現在都變成了“明面上”,羣衆都自覺得多了。 在桐鄉市梧桐街道城東村警務室,記者看到,“新居民老陳工作室”與警務室實現深度合署辦公——“老陳”陳生全的辦公桌與社區民警的辦公桌在同一個辦公室裏緊緊挨着,平日相對辦公。梧桐街道地處城鄉接合部,拆遷小區集中,居住着6.2萬名外來人口,數量超過了本地人口。爲緩解“新桐鄉人”居住區的治安、消防安全問題和各類矛盾糾紛,陳生全一干就是8年,由一個人發展到一間工作室,工作室在每個居住區都設有小組,有成員97名。 安全隱患排查、治安巡邏、防範宣傳、矛盾糾紛調解……他們的工作內容豐富多彩。時間長了,“新桐鄉人”慢慢發生了轉變:陋習改了,防範意識和守法意識提高了,問題少了,發案更少了。老陳告訴記者,2010年之前村裏涉及“新桐鄉人”的警情有時一天好幾起,“兩個值班民警都‘搞不贏’,現在好了,幾天都不發一起警情。”

  近日要覽

  習近平:必須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

  習近平最看重的品德

  習近平眼中的“不平凡”

  習近平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時隔6年習近平再赴廣東考察時強調: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 習近平宣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審 核:李彤華

  值班編輯:喻曉聰

  稿件來源:新警事兒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