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達武漢後,我們接觸了不少患者,他們反映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對疾病本身不瞭解,對疫情過度擔憂和緊張,也有對家人的牽掛,有些還出現失眠、焦慮症狀,極少數的患者,會把緊張情緒發泄到醫護人員身上等。彭代輝發現,在輕症患者居多的方艙醫院裏的醫護人員,與在一些重症及ICU病房的醫護人員相比,兩者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同,出現的心理問題也不同。

(原標題:上海心理醫生在武漢治“心”:驅逐低落、焦慮、驚恐、擔憂)

2月24日,上海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出征滿月。

這一月間,上海先後共有9批1640名醫務人員,“逆行”武漢,這個疫情鬥爭最爲激烈的戰場。

他們是生命的守護者,被防護面罩勒出深印的臉龐,“訴說”着堅持的不易;被汗水溼透的防護服,“包裹”着守護的誓言。聆聽他們的故事,感謝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我們將深深記得。

2月25日是彭代輝到武漢的第10天,他是上海駐武漢心理團隊的隊長。

“到達武漢後,我們接觸了不少患者,他們反映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在對疾病本身不瞭解,對疫情過度擔憂和緊張,也有對家人的牽掛,有些還出現失眠、焦慮症狀,極少數的患者,會把緊張情緒發泄到醫護人員身上等。”彭代輝說。

除了給予患者心理支持或者干預,他們還要爲臨牀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開展心理疏導。他發現,方艙醫院裏的醫護人員與重症及ICU病房的醫護人員相比,出現的心理問題不同。

患者的心理狀態,他們往往從醫護人員那裏獲悉。

“一線醫護人員通過臨牀觀察患者的一些症狀,由此推測可能存在心理原因,會請隨隊精神心理科醫師參與會診、評估。”彭代輝說。

他舉例說,譬如上海醫療隊發現有一些患者,進了醫院感覺呼吸不暢,病情加重了但並不願意接受隔離治療,而患者各項身體指標並不支持這類呼吸困難症狀,“我們發現,這種情況下,往往是患者對新冠疾病本身的焦慮、驚恐,以及患者自身對環境的不良預期或適應不良導致。”

對此上海已有準備,心理援助“上海方案”也已誕生。

目前,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前方工作協調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共同制訂了上海版的新冠肺炎心理援助方案,並製作了一系列海報。

彭代輝說,這一方案中,有針對患者的疾病管理宣教和心理援助的海報,也有針對醫護人員的心理支持海報及心理援助海報。

“掃描海報二維碼,他們可以直接自己評估心理狀態並且自動反饋結果。海報同時鏈接了阿基米德微電臺,裏面有針對醫護人員、普通大衆不同版本的放鬆、冥想、新冠疾病知識科普等心理調節幫助辦法。”彭代輝說,對於有心理症狀的,隨隊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進一步訪談,陪伴、支持或進行其他深度的心理治療。

“對於一些重症患者,有些合併譫妄症狀,意識不清楚,這類我們難以管理,就需要多學科干預,精神科醫師對部分行爲衝動、情緒失控的患者會給予藥物治療。”彭代輝補充道。

不僅患者,醫患關係的另一方也會出現心理問題。

彭代輝發現,在輕症患者居多的方艙醫院裏的醫護人員,與在一些重症及ICU病房的醫護人員相比,兩者承受的心理壓力不同,出現的心理問題也不同。

“不少醫療隊員這次是主動來武漢一線,他們通常心理素質較好,有較強的助人動機。但常常也會出現緊張、焦慮、心理疲憊、失眠等問題。因爲疫情特殊,一些人特別容易出現‘自己是否被感染’的焦慮。”彭代輝進一步舉例說,如有個醫師進艙後,老擔心手套沒有封閉好,影響了工作;又如有個ICU護士,面對的全部是危重症患者,療效不佳,爲此非常自責,情緒很低落。

彭代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上海市衛健委的統籌下,上海正在加派精神科及心理科醫生。目前,上海一些醫療機構都有配備相應的人員,“心理救援主要在於輔助抗疫,解決醫患近期存在的心理需求,預防將來出現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張玥寧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張玥寧_NB127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