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南省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業務園長李琴說,疫情給孩子的居家生活帶來很多信息和變化,家長可以跟孩子探討很多問題,由此培養其各方面能力和素養。那麼,幼兒園該怎樣幫助家長給孩子提供適宜的教育,一些幼教專家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原標題:抗疫期間如何支持家長科學育兒?幼教專家這樣說)

“若忽略了‘假期’‘疫情’‘兒童’‘共育’這四個方面的意識,就沒有了及時性、特殊性、有效性,疫情期間的線上教育就失去了存在價值。”日前,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園長崔利玲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讓網絡交流成爲家園共育的重要紐帶。爲應對疫情防控期間的幼兒教育工作開展,很多幼兒園推出了線上教育,利用智慧校園平臺、微信號、電話與視頻連線等,向家長宣傳疫情期間家庭教育的內容與方法。那麼,幼兒園該怎樣幫助家長給孩子提供適宜的教育,一些幼教專家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瞭解家庭育兒情況,對家長進行分類指導

在幼兒園,教師直接面對孩子進行教育,現在孩子在家,教師對孩子的教育需要通過家長這個中間環節,因此把握家長的特點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身體近況如何,目前家庭照護人主要是誰等,幼兒園必須心中有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榮芳說,幼兒園可以根據家長的文化水平、育兒觀念、育兒能力、對教師建議的信任程度或配合程度等,對幼兒家長進行分類指導。應該說,此時對家長的指導更應細緻、到位,讓家長能夠正確地解讀孩子,科學地實施教育,並能準確地反饋孩子的生活情況。

目前,很多幼兒園給家庭提供了不同的線上教育內容,一些家長也從不同渠道表達了自己對此的看法。

崔利玲發現大概有三種聲音,第一類家長表示“疫情期間孩子不焦慮,我們充分享受親子互動與高質量陪伴”,這類家長通常高學歷或注重教育。第二類家長表示“孩子開心我焦慮了,親情陪伴期太長了,喫不消了”,這類家長通常生活壓力大或平時與孩子接觸少。第三類家長則表示“我們需要專業指導,疫情期間我們可以做什麼”。“對第二類和第三類家長而言,線上教育內容不僅需要,且非常必要。所以,及時支持和幫助家長,實現特殊時期的家園共育,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幼教工作者的責任”。

然而,到底該給幼兒家庭提供哪些支持和幫助,線上教育提供方也在不斷摸索。

西北師範大學副教授王冬蘭收集了網絡上各類提供給家庭的育兒信息,她感覺信息多而繁雜、同質化程度高,身邊一些家長也表現出“選擇困難症”。“家庭與教育機構不一樣,更加註重生活化、個性化教育,每個家庭情況不同,他們更需要個別化、精細化指導,而不是信息的狂轟濫炸。當人們普遍‘信息過載’時,一旦家長真正有需要,卻又不易選擇到可靠的信息和專業的指導。”

要有“共育”意識,面向家長既給“魚”也給“漁”

在崔利玲看來,同樣是線上教育,有面向家長的,也有面向孩子的;有注重疫情教育的,也有注重原課程體系的;有系列推進的,也有零敲碎打的。但不管何種內容和形式,都應該具備“假期”“疫情”“兒童”“共育”意識,否則就沒有了及時性、特殊性、有效性。

她進一步解釋說,有“假期”意識,就要爲防疫期間孩子長時間生活在家庭狹小空間着想;有“疫情”意識,就要及時傳遞新冠病毒的科學防控知識;有“兒童”意識,就要考慮學齡前兒童的學習方式與年齡特點;有“共育”意識,就要以父母爲讀者羣,既給“魚”也給“漁”。

“現在,我們欣喜地看到,適合孩子居家遊戲與活動的資源庫愈加豐富,‘魚’越來越多。線上教育的路徑、策略、方法更加多樣,‘漁’也豐富多彩。”線上教育一方面要給家長信息資源,讓家長習得特殊時期親子互動的內容與方法;另一方面要通過家長的信息轉換,讓孩子對新冠病毒有初步的認識,對敬畏自熱、尊重生命有粗淺的價值判斷,對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衝鋒陷陣的志願者有崇拜敬仰之情。

教育自然地滲透在生活中,注重遊戲化趣味性

生活即教育。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習慣養成,這一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從一日生活的點滴中發展起來的,而當下,則主要蘊含在家庭生活中。

“教育內容要自然地滲透在生活中,注重情境性、遊戲化、趣味性。”浙師大幼教集團第一幼兒園園長朱瑤說,幼兒園可以引導家長制訂適宜的一日生活計劃,一天活動要動靜交替、勞逸結合、任務式和自主式交織等。並且,客觀評價全家人的一日活動,注重描述事件進行的過程,要給予歸因式鼓勵。比如,“你今天遵守規則,看電視的時間控制住了,值得誇。”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用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記錄,也可以用擁抱、微笑、手勢等非正式的方式進行評價。

疫情持續時間較長,家長陪伴孩子也有疲憊的時候,難免自己和孩子都過多使用電子產品,甚至導致依賴。此時,全家一起培養自控力顯得格外重要。

“培養孩子自控力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羣體影響,現在隔離居家時期,家庭就是一個重要羣體,可以藉助羣體影響的力量,互相監督,互相促進,育人育己。”朱瑤建議,家長要用同理心去傾聽、去溝通,用一起做遊戲的辦法來提高自控力。比如做一個緩解情緒的遊戲:坐下,閉眼,慢慢從1數到20,然後表達情緒。

孩子的所見所聞,蘊含哪些教育契機

此次疫情是危機,也是一次教育契機。不少幼教人認爲,除了向孩子普及疫情防控知識,還可以藉此培養孩子很多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海南省直屬機關第二幼兒園業務園長李琴說,疫情給孩子的居家生活帶來很多信息和變化,家長可以跟孩子探討很多問題,由此培養其各方面能力和素養。

比如,談論病毒傳播、防護及對生活的影響,培養孩子對生活環境和客觀世界的科學態度、理解生活習慣和身體健康的關係;關注國家防控措施及抗疫英雄,幫孩子構建從個體小我到集體國家的系統思維;聊聊病毒來源及人與自然的關係,讓孩子萌發敬畏自然和行有所止的生態意識;說說闢謠及人們盲目搶購的行爲,幫孩子提升道德價值和自主判斷的素養;關心武漢小朋友和身邊小夥伴的健康狀況,幫孩子發展友愛團結與尊重協同的行爲品質。

疫情期間發生的事在孩子的生活中留下痕跡,幼兒園該如何利用相關資源爲後續可能生成的課程做準備?

上海市黃浦區荷花池幼兒園園長宋青說,孩子與成人一起經歷了整個疫情過程,居家防疫也是一種特殊的體驗和學習的過程。幼兒園可將孩子的所見所聞,尤其可以聚焦“人與自然”“抗疫英雄”“健康生活”等與孩子年齡特點、認知規律相符合的經驗進行梳理、統整,幫助孩子以其所熟悉與喜愛的方式,去客觀發現與瞭解所生活的這個世界,也可藉此契機激勵孩子勇敢面對困難、不輕言放棄、友愛他人、團結一致的精神力量。

“這次疫情,孩子關心的不僅僅是新冠病毒,更重要的是爸爸媽媽終於天天跟我在一起了。”王冬蘭覺得,對於線上教育,幼教人不要發力過猛,其實閒下來的日子也很有價值。“我們應該鼓勵家庭享受天倫之樂,把握生活中的美妙時刻、高光時刻。同時結合疫情期間的種種,真正靜下心來反思一下,什麼樣的教育最有價值,做人的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過去是不是做得不夠,而這也是生活化課程應該體現的”。

江蘇省泰興市育紅幼兒園小班的樂樂和父母齊動手,利用鞋盒子等物品製作了“喫核桃”的手工玩具,父女倆正享受着“喫核桃”的樂趣,這是一段快樂美好的親子時光。紀君 攝

張玥寧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網 責任編輯:張玥寧_NB127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