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宋代讀書人在他們的記憶中都津津樂道提起一件事:一次,趙普舉薦一個人做官,太祖不允,第二天,趙普又奏薦此人,太祖仍不用,第三天,趙普再次將奏摺遞到皇帝手中,太祖大怒,直接將奏摺撕扯碎扔在地上。趙普是站在趙匡胤身後的人,趙普設計了黃袍加身,讓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趙普又設計了杯酒釋兵權,讓北宋初期的政治得到了穩定。

北宋的美好局面,離不開一個人,在北宋初期的政治風雲中,這個人總是站在潮頭浪尖。

這個人,就是趙普,北宋的第一任宰相。

趙普是站在趙匡胤身後的人,趙普設計了黃袍加身,讓趙匡胤當上了皇帝,趙普又設計了杯酒釋兵權,讓北宋初期的政治得到了穩定。

趙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趙普是一個敢於堅持己見的人,趙普更是讓宋朝成爲一個民主氣息、文化氣息最濃的朝代,沒有之二。

不少宋代讀書人在他們的記憶中都津津樂道提起一件事:一次,趙普舉薦一個人做官,太祖不允,第二天,趙普又奏薦此人,太祖仍不用,第三天,趙普再次將奏摺遞到皇帝手中,太祖大怒,直接將奏摺撕扯碎扔在地上。

三次都被拒絕,甚至惹得聖上大怒。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過了幾天,趙普將修好的奏摺再次重新呈上,太祖生氣道:“朕就是不用這個人,你要怎麼樣?”

趙普毫不退讓,說道:“刑法以懲惡,賞賜以酬巧,自古至今都是這個道理;而且刑賞乃天下之刑賞,非陛下私有,豈能憑陛下的喜怒來處置呢?”

太祖聽了這些話,氣色方緩和下來。

從這件事上能看出,北宋確實是政治非常民主,將皇帝的個人喜好上升到與公權力相比較的層次,這在中國封建歷朝歷代都是罕見的。

趙普在“諍諫”的時候,並非不懂得可能帶來的後果,作爲宋太祖的首席智囊,對前朝的歷史自然有一定的熟悉,忤逆皇上的後果很嚴重,人頭不保,流放,誅連族人。

但是趙普始終有一顆“文死諫、武死戰”堅定的心,這就是最難能可貴的傳統美德了。

當然,與宋太祖的長期相處,他洞悉宋太祖的雄才大略和虛懷大度。

堅持,需要捨去自己的私心,沒有一顆無私的心,趙普敢一次又一次堅持己見嗎?

顯然不敢,特別是在洞察秋毫的宋太祖面前。

趙普爲大宋的後繼者,爲新一輩文臣掙得了尊嚴,開了政治民主的先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