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3日24時,累計新冠病毒肺炎確診病例77150例,累計死亡病例2592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24734例,現有疑似病例3434例。

疫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大浪淘沙。

疫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大浪淘沙 疫情過後脫穎而出的3種人

它會淘出那些更好的人,或者每個人品質中向上的部分。

雖然,現在大部分人受到疫情的影響,宅在家裏,但疫情一過,當生活重新步入正軌,那些在疫情中始終保持“冷靜”的人,很容易脫穎而出。

情緒穩定的人 小孩子纔會亂髮脾氣,淡定平和的內心、沉穩持重的情緒,纔是一個成年人的致勝法寶。

此次疫情中,在武漢方艙醫院裏,一位“清流哥”火了。

他有些與衆不同。周圍很嘈雜,他卻能夠專注於書本,沉浸於閱讀。

其實,他和他的父母,一家三口,都被確診爲新型冠狀肺炎。如果換做別人,面對這樣的境遇或者已經瀕臨崩潰。並且在方艙醫院裏,那麼多病人、醫生,匆忙的腳步聲、聊天聲、呻吟聲交織在一起,一般人哪還有心思讀書。

可“清流哥”卻泰然自若,彷彿這滿世界的喧囂與他毫無關係。他的照片一經上網,迅速刷屏走紅。有人說,看到他,心裏多了片刻的安寧。

約翰·米爾頓說:“一個人如果能控制自己情緒、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當一個人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時,便意味着他掌握了喜怒哀樂的主動權,可以理性思考,統籌全局。

無論在工作中、生活中,一個冷靜淡定的人,都會比其他人更接近勝利。

保持乾淨的人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研究,發現了一個現象:幸福感強的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和自身穿着都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骯髒邋遢的環境中。

愛乾淨的人,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強大又溫和的力量。不是虛張聲勢地搖旗吶喊,而是靜水流深般地尊重自己,熱愛環境,營造出一種向上的美好氛圍。

他們的生命中彷彿自帶更新功能,站在清風朗月裏,丟掉的是塵埃與舊物,獲得的卻是精神上的豐盈與滿足。

疫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大浪淘沙 疫情過後脫穎而出的3種人

保持乾淨,在疫情期間,是爲了抵抗病菌。但是從長遠的維度來看,活得乾淨,心才清靜。

契訶夫曾說:“人的一切都應該是乾淨的,無論是面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

我們都不知道疫情過後會迎來怎樣的明天,會遇到怎樣的機會。但乾淨做人、利落做事,纔是一個成年人迎接明天最好的方式。

遵守規矩的人

《淮南子》中說:“矩不正,不可爲方;規不正,不可謂圓。”成年人最寶貴的財富,不是知識、技能、禮儀,而是規矩。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懂得規矩,遵守規矩,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

在這次疫情中,“戴口罩”、“少外出”、“勤洗手”就是規矩,但是有的人偏偏不信。

於是我們看到,有人不戴口罩下樓買菜,僅僅15秒就被病毒感染;有人在疫情期間偏要逛商場,結果商場中發現病例,整個大樓的人全部隔離。

而那些遵守規矩的人,卻用最平凡的點滴小事,爲自己構築起一道健康防疫工事。他們雖然沒有一線抗疫醫生那樣的專業素養,但是卻用一個普通人的堅守,爲抗疫阻擊戰默默做着貢獻。

“人不以規矩則廢,家不以規矩則殆,國不以規矩則亂。”規矩是守規者的金鐘罩,也是違規者的捆仙繩。守規矩,不是膽小怯懦,而是進退有度。這樣的人,也必然會爲自己迎來尊重與讚許。

而“守規矩”並不是在步入社會後纔開始意識,而是在家庭教育中就應該養成。

“華人船王”趙錫成的六個子女,全部畢業於常春藤,其中四個“哈佛”畢業,每個人的事業都大放異彩。而這些成功,離不開趙錫成從小給他們立的規矩。

趙家規矩甚嚴,每一個細節都有嚴格規定。父母還沒動筷前,小孩不準喫飯;自己做家務,不要讓別人伺候;女孩子在外面的花費,要拿收據回家報賬;宴請客人時,6個女兒都要出來接待,爲大家上菜、斟酒……

疫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大浪淘沙 疫情過後脫穎而出的3種人

趙錫成曾說:“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正是這些規矩,才成就了趙家子女優異的學業和自律的品格。

那些能代代興旺的家族,大多都有家族規矩。皇帝康熙對皇子皇孫有《庭訓格言》,曾國藩對子子孫孫有《曾國藩家書》。普通人家也懂得孝順父母,敬親睦鄰。

“高質量的生命,是時時刻刻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如此一來的“規矩”便不必刻意提醒,他們也會在內心中爲自己設一道紅線,一旦越過,自身的警報就會響起。

疫情一定會過去的。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

所有不能將我們打倒的事物,終將成爲一副盔甲,使我們更加強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