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

有人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羣人才能走得很遠。”這個秋天的聲音、顏色和感覺是如此地耐人尋味。

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

一路數學教學的探尋

相約錢塘南岸

提升教學思維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10月29日,2018“白馬湖之秋”浙江省名師新課堂教學研訓活動中學數學專場在濱和中學成功舉行。

活動由浙江省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工作站專業支持、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主辦、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和杭州濱和中學承辦。

杭州市濱江區教師進修學校校長陳一中,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市中學數學教研員王紅權,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育海外國語學校校長朱先東,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市開元中學校長張娟萍,紹興市上虞區教研員酈興江,濱江區中學數學教研員、中學部副主任鄭小妹,濱江區中學數學教研員金紅江等大咖齊聚本次活動的現場。參加此次活動的還有來自全省各地專家、教師和湖北恩施的骨幹教師等共計600餘人。在我校毛滿紅校長和教師進修學校陳一中校長的致辭之後,“學爲中心”主題下的精彩課堂拉開了序幕,大家都翹首期待着一場充滿思想碰撞、理念交流的教學研討盛宴。

展示課堂, 精彩紛呈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杭州濱興學校孫利華老師在上課《4.2.1平面直角座標系》

孫老師在本次課堂中設計了前測與後測,並很好地運用了平板電腦、希沃白板等新技術與新媒體,基於學生學情展開教學。孫老師的概念引入從一則笛卡爾的數學故事展開,引人入勝。

接着,孫老師帶着同學們走進美麗的數學世界,讓大家憑藉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認識座標系、建構座標系、研究由點寫座標和由座標畫點的問題……

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孫老師通過精心的設計,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不僅調動了課堂氣氛,還讓大家及時運用所學的知識,將看似瑣碎的知識點聯繫在了一起。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杭州之江實驗中學龐宇中老師在上課《5.1一元一次方程》

龐老師獨闢蹊徑,從一道小學二年級的題目引入,對比算式與方程,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方程“順向”思維的優勢,也讓大家意識到了學習方程的必要性。

接下來,通過題組列方程,學生經過比較、分類、概括等數學學習活動,一步步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龐老師的啓發下,同學們提出了從未知數個數、未知數次數等等角度研究方程的研究方法。整個概念的生成過程,幾乎都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老師順勢而從容的引導,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研究代數問題的方法途徑。

在方程的解的概念的教學環節中,龐老師大膽選擇了一個難度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一開始有同學因爲難度巨大而“放棄”了嘗試,但是龐老師的引導,讓一些同學“靈光一現”,提出了用“枚舉法”找出方程解的方法。在探索方程的解的過程中,學生真切感受到了嘗試檢驗法對於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

龐老師不僅教會了大家知識,又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杭州濱和中學王冬升老師在上課《2.8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王老師先從一般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複習入手,引出了要想證明兩個直角三角形,還需要幾個條件的問題。在對這個問題的研究中,王老師使用了小組合作的方法,讓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補充條件,爲後面HL定理的引出做了一個鋪墊。

接着,王老師拋出了“如果給出的條件是一條直角邊和一條斜邊對應相等,是否能證明全等”的疑問,藉助學生尺規作圖的作業,通過疊一疊、比一比,引導着學生提出了本課最重要的一個猜想——有一條直角邊和斜邊對應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全等。爲了研究這個問題,之後王老師利用了課堂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證明。

有的學生通過勾股定理尋找一組邊對應相等,也有的同學想到了構造等腰三角形尋找對應角或對應邊相等,甚至還有同學想到了用全等的傳遞性……五種證明方法,卻緊緊圍繞着同一個目的——爲證明全等尋找另一個新的條件。

這是本節課最爲精彩的環節,學生充分參與到了研究過程中,老師引領點撥,學生不斷呈現出的精彩,讓在場的其他老師們都連連讚歎——濱和學子的風采真是好樣的!

這節課也受到了杭州市中學數學教研員王紅權老師的表揚。這不僅是對我校王老師的讚賞,也是對我校數學組的肯定。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杭州青春中學李馨老師在上課《2.7探索勾股定理(1)》

李老師通過對三角形性質的回顧,讓學生回憶三角形三個角之間的確定關係與三邊之間的不等關係。接着化一般爲特殊,引導學生探究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確定關係。李老師通過幾何畫板,得到了很多實驗數據,對問題展開了研究。

這樣使用實驗測量的手段引入研究命題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經常被數學老師忽略的重要方法。這也逐步引出了本節課的一個核心問題:當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時,較短兩邊的平方和是否一定等於第三邊的平方?

平方的幾何意義是正方形的面積,在李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反覆的拼、剪、接等方式進行探索,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使用多種方法去驗證勾股定理。這種問題引領,學生先行的做法正是“學爲中心”理念的完美體現。

專家點評,震撼全場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育海外國語學校朱先東校長對上午兩節課做了專業的評價。朱校長孫老師的《4.2.1平面直角座標系》一課依託於數軸的構建,從一維到二維,將知識點聯繫在一起,構建了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核心基礎。

孫老師的課堂目標清晰,重視學生已有經驗,在上課之前進行前測,摸清學生的基礎,更符合邏輯起點,也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教學基於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

對於龐老師的《5.1一元一次方程》一課,朱校長指出——數學知識可以按聯繫分爲,知識鏈、知識塊、知識羣。

龐老師這節課是初中方程、不等式這一大知識塊的起始課,學生在本節課中不僅獲得了知識的經驗,同時也獲得了方法的經驗。所以我們要重視起始課的教學,系統的理解教材,把握好單元整體教學。朱校長蘊含教育哲思的點評,給在座的老師們留下很多的思考。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市中學數學教研員王紅權老師對下午兩節課進行了點評並做了專題報告。王老師的點評深刻解讀了《課標》的要求,對比了不同版本教材處理同一知識點的差異,不僅幫助老師們更深入解讀了課堂、理解了教材,還讓我們一同產生了這樣的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一節探究課。

在報告中,王老師針對幾何“探究”課提出了教學的“四探”——一探如何獲得研究的對象,二探研究對象內蘊的結構和關係,三探獲得結構和關係的一般方法,四探一節課的育人價值。王老師在點評過程中的一句“給學生探究時間,學生還你無限精彩”,更讓在場老師們彷彿醍醐灌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探索的過程不僅要順應知識點的發生,更要順應學生的現狀和學習的規律,體現“學爲中心”。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場初中數學的盛宴在濱和中學開啓!

十月濱和迎大咖,聚焦素養研教法

品質課堂展風采,精彩評點悟通達

高端引領新視界,浙派數學綻芳華

深入探索研教學,濱江杏壇傳佳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